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现代文阅读Ⅱ

金箍棒

陈毓

①盼我爷爷从田地回家,就像我在冬天阴霾的日子盼风一样。风不可捉摸,我爷爷却总带来惊喜。

②“你想不想要一根金箍棒?”爷爷神神秘秘地说,双眼似乎被金箍棒的金辉照亮,可他摊开的两手却是空空的。

爷爷把一双空手探进他深而阔的粗布衣服的口袋,再拿出来,还是空空的。反复无数次,他的手,连一把苦李子都没掏出来。

④这真叫我失望。按说我爷爷的口袋是神奇的,酸甜苦辣,往常总能拿出来。

⑤以往爷爷把两只空手在我面前一晃,立即探进他的衣服口袋。手再掏出来,手心摊着三颗小青杏。那是春天刚从花朵里孵出不久的小杏子,一点不酸,全靠杏子的青色唤醒我的味觉记忆,口腔不觉分泌出许多口水,泄露我对杏子的馋。如果爷爷口袋里掏出山核桃、五味子、毛栗子、八月炸的时候,说明秋天来了,这个季节食谱的范围扩大,会有很多惊喜。

⑥但这次,爷爷的口袋是空的,不过他的眼睛里却藏着从未有过的光亮,这光亮指引向一根神秘的金箍棒。

⑦孙悟空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每夜,坐在核桃树下乘凉的时候,隔壁的连爷爷总要讲这个故事。他故事的口袋叫我们反复翻掏,都翻出里子了。

⑧劈山救母的沉香,用自家私房钱周济书生却遭书生背叛落得自己跳江的杜十娘,但我们更喜欢孙悟空,他能耐大,从不哭哭啼啼,就算被师父体罚,痛到在地上翻滚,也没见他哭哭啼啼,还有,他从来没觉得饥饿。被如来佛祖在山下压了几百年,出来还精精神神的。这些都叫我们羡慕敬佩。

⑨现在,我要是有一根金箍棒,我自己就能闪闪发光了。

⑩爷爷说:“你再等两天,我给你弄一根金箍棒。”爷爷眼里全是笑,却一点都没糊弄我的意思。我能看出来。爷爷描述那根金箍棒的时候,把我拉近他,把我的身体在他的身体前比量,说:“不能太长,太长磕绊;太短,又成武松的短棒了。”

⑪“好看得很。”爷爷搓手,空手在口袋里进进出出,末了,却还是两手空空。

⑫“金箍棒啥时候会有?”我问爷爷。

⑬“快了。”爷爷回答。

⑭等得再磨人不过,我的“金箍棒”终于来了。

⑮这个下午,我在院门口眺望,见我爷爷远远走来,我跑上去迎接。爷爷加快步子走向我,之后,从身后的腰带抽出一根棒子,在我前面猛一挥,喊一声:“变!”

⑯我真的就有了一根“金箍棒”。

⑰光灿灿,黄亮亮,带着深邃纹理的一根棒子。拿在手上比画,在地面上扫荡,在头顶上运过,在双手中倒来倒去……不长不短,恰是按我的身高定制的。

⑱有棵黄龙木被金银花的两根藤缠着了。一个拼命缠,一个拼命挣脱,却终究挣不脱,最后,两个都被我爷爷逮住了。

⑲爷爷说,幸好藤蔓藏住了树身,要不准被人发现了。因为不会轻易被人发现,所以爷爷并不着急,他要挑晴朗日子砍那棵树,再把上面有金银花的藤蔓一段段从树身抠出来,把黑黢黢的树皮揭下来,晾晒树干到干透,这期间,他还要用砂纸适度打磨。于是,当我看见这根爷爷打造的“金箍棒”的时候,“金箍棒”完美的程度可想而知。

⑳爷爷看我在屋檐下习棒,一根棒子在双腕间翻飞,在两根大拇指间来回倒换,我凭一根手指使棒子翻飞如舞,用脚尖把棒子一挑踢到半空,棒子落下,我又稳稳地在半空接住,这是何等美好的时候。

㉑现在,夜晚依旧是隔壁连爷爷讲故事,他装故事的布袋尽管被我们翻倒出来,里子都被我们看见,但只要他讲故事,我们总是围坐着听,因为谁都不能把那些故事讲述得那么好听。白天,是属于我的,因为太阳下,能把一根棒子舞弄得欢实,舞弄得变幻无穷的,是小子我。小伙伴们叫,你来一段呗,我就来一段;大人喊,小子来一段吧,我就来一段。

㉒我的表演大概没叫大家失望,因为叫好声远超我想象,响亮又持久。

㉓是这缘故吧,连爷爷给队长说,等下回马戏团来的时候,要让我表演一回棒术,和马戏团那个舞棍的小伙子比试比试。

㉔这真叫我高兴,叫我上进,叫我期待。

㉕上次马戏团走的时候我失落了好多天,现在,盼他们来,变得如此具体,如此可期。

㉖我爷爷住在生产队,他照看牛,晚上是不回家的。

㉗现在我去看他,穿过黑夜也不害怕,因为我有“金箍棒”。

㉘我还要告诉他连爷爷给队长的建议,告诉他我是多么盼望马戏团来。

(节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全文围绕“金箍棒”展开,请你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制作金箍棒→②→③→比试金箍棒

(2)、 文章画线部分多次提到爷爷的两手“空空”,请你简要分析这样重复的作用。
(3)、“金箍棒”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4)、 小秦同学建议把本文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觉得放在七上第三单元还是七下第三单元合适?请根据单元导语和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七上第三单元【单元导语】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七上第三单元【目录】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论语》十二章

七下第三单元【单元导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七下第三单元【目录】

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1老王/杨绛

12*台阶/李森祥

13卖油翁/欧阳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星桥
    ①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②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它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是美。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目前。
    ③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山平光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你站在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黄桷树

    常常思念大西北的白杨树,它们高大、伟岸、正直,昂首云天,不畏风寒,在严酷的环境中张扬①着坚忍不拔的性格。

    然而,白杨树只有半年的青春,那满树绿意栅栅 来迟,五月才能抽芽,十月份便被秋风染黄,还没等 冬季的时轮碾过,已卸下一身金甲,只剩下光秃秃的 枝桠,透出苍凉的意味。

    在我看来,生长在重庆的黄桷树可谓名副其实的常绿树。它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阴,一份凉意。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树的绿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据说黄桷树也是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事张扬②。

    重庆多山,地下多石,许多名花奇树似乎与此无缘,只有貌不出众的黄桷树对山城情有独钟,长势喜人。因为它拥有绵长柔韧的根须,能够从岩层、石缝里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是它的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而且它的叶片大而密,阳光对它格外慷慨,这也是它常绿的奥秘。

    黄桷树不仅永远绿意盎然,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和桐树、棕桐、玉兰树、皂荚树和谐相处,一起生长,从不因自己家族的强盛而挤兑别人,也从不在众树的簇拥下陶然欲醉。它平凡普通得犹如山城的老百姓,而它的强悍和宽容正是重庆人性格的象征。

    黄桷树以它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重庆市“市树”的美誉。从它身上,我感悟到人生的艰辛和凝重,生命的蓬勃和葱笼,也看到重庆直辖市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让我选择最喜爱的树,我会毫不犹豫地首选黄桷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失声痛哭:“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止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阅读

论藏书

[美国]威廉·菲利普斯

①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学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

②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唯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来对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但是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对待它们。

③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座你曾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④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因此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窗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伸手取得。

⑤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你会觉得身边围聚着不少知心朋友,你知道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这是令人既激动又振奋的。

⑥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间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⑦我们最好的朋友当然是活生生的,能喘气的,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我对读书的挚爱从未使我成为遁世的隐士,这是怎么做到的?书籍是人所拥有的,由人使用的,为人服务的。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它是人的品格中最好的、最持久的部分。书籍朋友较之有生命的朋友有着这样的长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真实的气质高贵的人们。

⑧已故的伟人是我们无法亲身接触的,而活着的伟人通常几乎也是同样无法接近的,至于我们个人的朋友和熟人,我们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已经就寝,或许已经出门旅行去了。可是,在你的私人图书馆内,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同苏格拉底或莎士比亚,或卡莱尔,或大小仲马,或狄更斯,或萧伯纳,或巴里,或高尔斯华绥交谈。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书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他们的最佳状态,尽力以最好的东西使你高兴,给你一个好印象。就像观众对演员是必要的一样,你对这些作家是必要的,只不过你不是看见他们戴着面具,而是一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

(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粹》,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