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中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④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⑤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⑥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⑦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⑧一个周末,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⑨“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⑩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⑪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⑫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⑬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⑭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⑮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⑯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⑰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⑱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⑲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⑳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

    她是班里最让人心怜的差等生.起初,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她的成绩如此要命,学校还三番五次地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问题,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悔恨起来.

    每每开展关于帮助她的主题,同学们都会异常团结,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诉过她一贫如洗的家庭,更不曾报怨过自身的种种不幸,相反,她的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所有少年.

     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坏男生笑话她是弱智,并在楼梯间故意把她绊倒,告诉她,这条路,是聪明人才能走的,以后,她再也不能走,这件事,她始终守口如瓶,整日欢笑着与班里的同学一同来去,只是,每每走到那个楼道时,她总是不经意撒开她们的小手,独自走向另一边稍远的楼道.

    事情终于还是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那天,我头一次见后排的男生们如此团结,硬拉着她去走那条稍近的楼道.她被人群簇拥着去了,走着走着,簌簌的落起泪来了,那个坏男孩再也没敢欺负她.

    临近毕业,班里人无不暗自伤感,尽管几个高才生连番上阵为她补习功课,但大家心照不宣,似乎都已经早早预料到,这位让众人心生怜悯的小妹,将要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事如所料,填写志愿那天,她逐一邀请了班里所有的同学,哽咽着说,这几年,她一直想找个机会报答大家,她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得每日积攒零花钱,好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请同学们到门外的餐馆里大吃一顿。

    那天,班里好多同学都哭了,可最后却没有一个人前去赴约,因为没有一个人舍得花这个钱,如此暗藏悲怆而又饱含大爱的饭啊,叫我们如何下咽?

    时光毫不留情地将我们推散,各自奔向了天南海北,尽管生命中先后出现了无数的面孔,但对于多年前的那个弱小坚强的女生,心中还是保留着一份挂念,只是,历经世事之后,忽然对昔日的自己,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愧疚。

    当年,如果我们能忍住泪水,欢喜地吃下她郑重邀请的那一顿饭,那么,即便她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也可以在惨淡的记忆中自豪的追想,很久很久之前,自己曾那么拼命尽全力地回赠过那些帮助过她的人——那是多么光彩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只可惜,这最后一次足以给往后岁月带来慰藉的机会,也被我们执拗的善意,击打得支离破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败的伟大

白岩松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失败固然不可喜,但如果能将它与伟大联系在一起,想来亦不那么可悲吧!

    ③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恰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④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⑤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⑥林则徐的人生成劝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一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但我们一样认定他是民族英雄。

    ⑦再来说我们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

    ⑧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不可避免。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⑨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⑩就政治而言,南唐李后主的失败可谓登峰造极了。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彻底的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⑪莫扎特,我不止一次去过他的故乡萨尔茨堡。他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但他又是一个天才,天才到什么地步?他一生中创造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所有的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世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这是一个太奇妙的事情。也许正是磨难让他真正习惯了平静和向往美好。

    ⑫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⑬体育场上一直有一个准则一胜者不变败者变,对吗?今年巴萨得到了“三冠王”,但如果回到1月份的时候,这是几乎所有的体育迷都想不到的。因为当时巴萨已经近乎完蛋了,输给皇马,输给塞尔塔,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输给了皇家社会。失败就像是一个挤破毒瘤的过程。一次失败好像还无所谓,两次失败似乎也还能扛,但是输给皇家社会之后,整个队的矛盾全面爆发出来:梅西和主教练之间的问题、足球风格的问题等等。这个时候球员们意识到惨了,如果不认真面对它,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我们将一事无成。快离队的哈维要跟梅西谈,难道你就准备继续看C罗得金球奖吗?然后去斡旋他跟恩里克之间的关系……

    ⑭球队从那次失败开始,真正走上了正轨,创造了足球史上又一个“三冠王”的奇迹。如果没有此前接二连三的失败,尤其是输给皇家社会的这次惨败,如果当时稀里糊涂赢了,所有的问题,恐怕仍会稀里糊涂地存在着。隔几场输一场,隔几场再输一场,最后或许能拿到“三冠王”的一冠,但不会达到如此伟大的高度。

    ⑮失败自然不是成功,但它往往能成就伟大!

(选自《读者》2015年22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

    ②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漫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③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吸足尘灰,年纪轻轻便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就病怏怏的,一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他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全村人当稀奇事讲,编织出各种故事。

    ④故事的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收买了阎王爷。在乡下,阳世阴府是打通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⑤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了钱。

    ⑥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摇身变为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他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不嫖不賭,不抽不喝,不养小三,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山露水,甘于平常,标准的五好男人。他唯一款待的是病父,细心地呵护着,真不愧是大孝子!

    ⑦骆父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他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他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

    ⑧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凭这样一对肺却能活到这个年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创造的。

    ⑨骆父还创下另一个奇迹。

    ⑩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

    ⑪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才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朋友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

⑫朋友到处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存款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⑬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这么多,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就要坍倒——完全傻掉了。他瘫坐在父亲的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

    ⑭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了,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天气里,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末回去,到父亲房间坐一会儿,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上了瘾。

    ⑮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菜端上桌,热腾腾的,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下泪水,捂着脸出门,不回头,一意孤行地走。我付完账,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饿,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在这条路上走。

    ⑯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其实他是知道的,只是出身苦,舍不得花钱。

    ⑰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她少花一块,我就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选自《读者》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