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闪

    ①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20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洛宁总是背着一个大口袋,艰难而坚毅地行走着。

    ②洛宁11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黝黑,身形瘦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的“怪人”。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③从几个月前开始,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的除了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颇有重量。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班上的学生都很好奇,想揭开谜底。有同学去摸过,硬邦邦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做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同学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吸着被冻得红通通的鼻子。

    ④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好像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变大变重的。

    ⑤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一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合力”,口袋被强行打开,滚落出来的居然真的是石头!原来,身形瘦小,体弱无力的洛宁,是想通过背石头来锻炼身体。几个孩子回过神来,便嘻嘻哈哈嘲笑起洛宁来。被激怒的洛宁狮子般扑了上去,和他们打在了一起。办公室里,我不忍心训斥洛宁。

    ⑥我刚来时就听别的老师讲过,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有着任谁听了也会难过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天塌了,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抢着干活。日子本来可以这样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是这么无情和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命虽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⑦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躺在床上的洛宁的母亲即使盖着被子,我也可以从瘦削的脸上看出,她的身体是多么虚弱。见我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洛宁的母亲慌忙要起身,但只是挣扎了几下便作罢了,在我的帮助之下,才半坐了起来.

    ⑧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只是,我隐瞒了洛宁和别人打架的事情。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时,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上学,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玩,他没有时间,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

    ⑨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一再劝阻,洛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⑩我的心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还是感到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⑪洛宁的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哽咽着告诉了我这个爱的秘密:她体重86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哪堪重负!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86斤的重量为止。

    ⑫86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⑬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无数次硌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疼了洛宁瘦弱的肩膀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①洛宁每天背着大口袋上学——②——③老师探寻背石头的原因——④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①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②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刀狠狠地了一般,痛入骨髓。

(3)、试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洛宁的性格特点。
(5)、第13段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车前草
        百草中我最钟爱的是车前草。它实在普通得很,山沟里,小路旁,任意牛羊践踏,随便路人嫌弃。夏天,爷爷在骄阳里,一遍又一遍地扯路旁的车前草。“扯这些莫名堂的草干啥?”爷爷不回答我,把扯了的车前草拿到太阳坝里去晒。爷爷不说,含笑的眉目间隐藏着庄重和严肃,我还是说:“这是一味药哦?卖了可以换钱。”爷爷不说,把一束车前草放在我的手里:闻闻。我闻,青豌豆角的气息,深绿的色彩。
        当时,我注意到了那从绿叶中抽出的花穗,独独的一枝花穗,绿白色。在原野上,它的花一点不惹眼,但很干净,就像乡村女子那间干净的闺房。秋天的时候,花穗就结蒴果,这时候它的心情很好,偶尔抿嘴一笑,果内细小,溜圆的种子就会一一滚出。哈哈,就像乡村在草丛里遗失的一颗颗绣花针一样,再怎么找,也是找不见的了。只有等第二年春天,新长的车前草会告诉你当年它遗落的地方。
        我在这个城市能想起乡村的车前草。就一个下午,我从城市里的边缘进入乡村,在那个乡村的一块菜地里,我看见了车前草,它和那些白菜、小葱相处在一起。我很感激菜农没有把车前草当野草一样除掉。我蹲在那棵车前草前,想起许多的心语。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我心里对车前草还有那么多的牵挂。我以为,乡村铺油路了,水泥房子立起来了,车前草也就消失了。但车前草还在生长,它们仍然爆发出生殖的力量,见证着乡村的贫穷和富有。这么简单的一种草,遍地生长,伸手可触。当然,今天没有像《诗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①”那样歌唱车前草的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些春天的旷野之上,风和日丽,成群的妇女一边欢欢喜喜地采着车前草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采完车前草,回家做一碗车前草汤,不加油,也不加盐,就那么一种苦苦的味儿,就那么一种涩涩的甘甜,让早春的阳光撒进汤里,让早春的晨露渗进汤里,然后,把这五彩缤纷的一碗车前草汤端给锄地的男人,那又该是多么含蓄和温暖的过程。
        我蹲在城市边缘的一个乡村菜地里,看完车前草后,我顺手扯起它,想带它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扯在手里的一束车前草,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放在我的鼻尖下,平静地享受着那种气息
        我静静地享受着爷爷讲述的那个故事。知道车前草吗?那是当年汉将马武领兵伐匈奴,不料兵败被困,军中粮尽水竭,将士们患上“血尿病”,倒的倒,死的死。惟有三匹战马因常啃路上车辙边的无名小草,而幸免遇难。细心的车夫发现后,便挣扎着从车道旁扯来那种无名小草,生嚼吞食,不料腹泻竟然好了。他忙将此事禀告马武,马武即下令全军服用,几天内,患者全愈,终于杀出重围。后来马武为了纪念那种野草,就叫车前草。爷爷还说:人不分贵贱,草不分贵贱。车前草与百草有着一样的气息
        在爷爷的精神世界里,车前草是一种圣草。
       每个夏天,他总要积攒着几麻袋干车前草。也不见他拿到街上去卖,就那么攒着。在缺草的冬天,爷爷就解开麻袋,在干车前草上撒些盐水,作为黄牛的饲料。一把干车前草,代替粮食喂养了牲畜的胃。每次爷爷到地里,看见车前草,他都会多望上几眼,甚至俯下身子拔一株放在手上,抚摸一阵子。有时,他会扯了车前草的叶子,放在嘴里咀嚼。脆亮的咀嚼,一股清香亮闪在那个乡村的早晨或者黄昏。哦,爷爷,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动作,就像一个幸福的人,闪烁着温暖质朴的品质,心怀感恩,平静如水。
        也许我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记住这些车前草,记住这些给我恢复体力的青草。我能活在这种记忆里,在某个早晨或者黄昏,回想一下车前草的气息,也许生命中难解的问题,会在那个早晨或者黄昏化作一掬微笑、一阵微风、一声鸟鸣或一款月光,也许这就是我一生的幸事了。
       [注释]①芣苢(fúyǐ):车前草。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且说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着养身。因来偷菜,看见廨宇门上新挂一道库司榜文,上说:“大相国寺仰委管菜园僧人鲁智深前来住持,自明日为始掌管,并不许闲杂人等人园搅扰。”那几个泼皮看了,便去与众破落户商议道:“大相国寺里差一个和尚,甚么鲁智深,来管菜园。我们趁他新来,寻一场闹,一顿打下头来,教那厮伏我们。”数中一个道:“我有一个道理。他又不曾认的我,我们如何便去寻的闹?等他来时,诱他去粪窖边,只做恭贺他,双手抢住脚,翻筋斗攧(diān,跌)那厮下粪窖去,只是小耍他。”众泼皮道:“好,好!”商量已定,且看他来。

    ②却说鲁智深来到廨宇退居内房中,安顿了包裹、行李,倚了禅杖,挂了戒刀。那数个种地道人都来参拜了,但有一应锁钥,尽行交割。那两个和尚同旧住持老和尚,相别了尽回寺去。

    ③且说智深出到菜园地上,东观西望,看那园圃(pǔ)。只见这二三十个泼皮,拿着些果盒酒礼,都嘻嘻的笑道:“闻知和尚新来住持,我们邻居街坊都来作庆。”智深不知是计,直走到粪窖边来……

    ④话说那酸枣门外三二十个设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jiào)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客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xiè)宇(古代通称官署)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luō)虎须(喻冒险),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⑤智深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 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痴呆,都待要走。智深喝道:“一个走的,一个下去!两个走的,两个下去!” 众泼皮都不敢动弹。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原来 那座粪窖没底似深,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qū)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师父,饶恕我们!”智深喝道:“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众人打一救,搀到葫芦架边,臭秽(huì)不可近前。智深呵呵大笑道:“兀(wù)那蠢物!你且去菜园池子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两个穿了。

    ⑥智深叫道:“都来廨字里坐地说话。” 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你那伙鸟人,体要瞒酒家,你等都是什么鸟人,来这里戏弄洒家?”那张三、李四并众人火伴一齐跪下,说道:“小人祖居在这里,都只靠赌博讨钱为生。这片菜园是俺们衣饭碗,大相国寺里几翻使钱要奈何我们不得。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恁的了得!相国寺里不曾见有师父。今日我等情愿伏侍。” 智深道:“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只为杀的人多,因此情愿出家,五台山来到这里。洒家俗姓鲁,法名智深。体说你这二三十个人直什么,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直杀的人去出来!”众泼皮诺诺连声,拜谢了去。智深自来廨宇里房内,收拾整顿歇卧。

    ⑦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字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二三十泼皮饮酒。智深道:“什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人地。”智深道:“你们做什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咶到晚。” 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从明日为始,这二三十破落户见智深匾匾的伏,每日将酒肉来请智深,看他演武使拳。

    ⑧过了数日,智深寻思道:“每日吃他们酒食多矣,酒家今日也安排些还席。”叫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智深道:“天色热广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的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力气,怎使得劲!”智深接过来,飕飕是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养颜

鲁先圣

    ①“艺多不养身。”是说要专心学精一门看家本领,在某一个领域达到较高的水准,才会触类旁通,才会对事物有真知灼见,取得成就。很多人读书很多,也博学多知,但是却没有独到的创造,原因就在于所学不精,所知不深。这种人常常炫耀自己的博学,但是实际上百无一用。

    ②曾国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学问。有一年,他听说一个侄子纪瑞在全县科举考试中夺得第一名,特别写信祝贺:“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帜。”

    ③曾国藩还就读书说过一句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很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温润。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将人间的一切杂事、琐事、烦心事,渐渐抛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 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看一个人,无须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读什么书就可以了。

    ④古代那些精通相术的人,甚至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自卑的人,因为读书而自信;浮躁的人,因为读书而宁静;轻浮的人,因读书而深沉;愚鲁的人,因读书而明达。 其实,不论你深处哪里,只要你拿起一本书进行阅读,就走在了心灵修行的路上,何止是曾国藩的面容温润,而是具有了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

    ⑤读书让人渐渐摆脱了“可憎的面目”,具有了一种冲淡的气质。冲淡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人生的情趣;冲和、淡泊,就是冲淡。冲淡和纤秾不同。纤秾是浓彩,冲淡是淡墨。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让自己活得冲淡一些,并不太难,但是,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与洞察力,人却不可能达观。达观是另一种人生境界。

    ⑥一个冲淡的人,自然拥有了一种气量,这是一个人接受、容忍他人批评的勇气与胸襟。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谤之无实者,付之勿辩可矣;谤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他的意思是,别人诋毁批评你,无中生有,你不需辩解;如果诋毁批评得对,你只有自修改正才能不让别人再批评。说的太好了,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气量。只有具备了这种建立在自信基础之上的气量,不断检点自己,才会周身散发出人格的光芒与魅力。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敢拍着胸脯对苍天说,自己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没有,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就有性格的局限和人性的弱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大家每天反省自己。《尚书》说“改过不吝”,也是告诫人们,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圣贤与普通人的区别也正在这里。大家都会犯错,有人过而能改,不断批判否定自己,使自己的品格不断完美。而有人却文过饰非,遮遮掩掩,将错就错。

    ⑧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必须有一种精神,这是一个人独立于世间的根基,有所作为的前提。因为,只有具有一种精神,才可能具有自己的观点立场,生命才会具有卓然的风骨和境界,人生才会产生超凡脱俗的大气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鞋匠的妙招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是纸币!”“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选自《南方周末》,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