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难得淡定

       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什么要拿你跟别人比

刘墉

    ①今天晚上当乔安娜打电话来的时候,我顺便问了一句“她的功课比你好,还是比你差?”而在你答“比我好一点点”之后,我有些惊讶地继续问“你已经是平均九十六点多,她居然还要更好?”这时你似乎有些不大高兴地说:“这又怎么样?我们这一年级还有一个叫阿曼达的女生,平均九十九呢!人漂亮,参加的活动又多,而且还交男朋友!”最后你气呼呼地转头进去,还撂了一句话“为什么总是拿我跟别人比?我是我,人家是人家!”多年以来,几乎每次当我将你跟别人比较时,你都会有这样不愉快的反应,而在我与其他家长聊天中,也知道他们的孩子同样不喜欢比,也都曾抱怨自己的父母喜欢比。

    ②不错!这是一个大的国家,三百六十六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任你驰骋。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确实可以不必处处跟人比,而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但是,你更要知道,当你想往高峰爬的时候,便有来自三百六十六万平方英里土地的精英与你竞争,这也就是你能获得纽约市演讲比赛冠军,到了纽约州却败下来的原因,再想想,就算你能在全州得到冠军,到了全国大赛又还有得胜的把握吗?

    ③其实从我们生下来,就面对了这个竞争的世界,我们一方面该庆幸自己能生在二十世纪、科学昌明、生活富裕的时代,一方面也得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正是二十世纪,这个知识爆发时代的竞争。何止科技、知识的竞争,连体育也是如此,想想四十年前的体育纪录,再看看今天的最高成就,当时世界的金牌得主,只怕今天都无法进入决赛,甚至不合参加的最低标准。

    ④过去的中国你只要在一乡跑得最快,就被人们称为飞毛腿,神气得不得了,因为那是交通不发达,越过一个山头,就换一种口音的时代。但是后来有了省运,有了全国运动大会,进而参加了世运。直到这时候,许多中国人才发现,原来自己在武侠小说里崇拜的“草上飞”和“浪里白条”,到了世界级的竞技场,只能勉勉强强地殿后。但是也就由于比,人们开始提高自己的准点,追求更高的理想,从失败的痛苦、愤懑中,激发力量,并学习别人的长处,今天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不是已经凌驾西方了吗?

    ⑤比,确实不是很愉快的经验。那不愉快,是因为打破了自己编织的“满足的梦”,也可以说是使自己面对了现实。有什么事情,要比你面对敌人,当面交手,来得更真实呢?所以中国有句俗语“人比人,气死人!”周瑜更在屡次受挫于诸葛亮之后说:“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为什么老天又要生下诸葛亮呢?问题是,如此推下去,每个比赛的第二名,都忿忿他说“如果得第一名的那个人没有来参加,我就是第一!”第三名的说“如果得第一、第二的人不来,我就是第一!”这世界还可能进步吗?

    ⑥所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即使得了第一,也应该用相反的方式来想:“只怕是有高手缺席,所以我能得冠军,他如果真来了,恐怕我就是第二!所以今后要更加努力,才能面对强敌,也才能保持既有的荣誉!”如此,这世界就能不断进步!

    ⑦记住!不要认为不去跟别人比,就能减少面对敌人的机会;也就能比较快乐,因为你不去比,别人却要来跟你比,这个世界也总是把大家放在一起比!参加入学考试,当有人金榜题名时,就同时有人名落孙山;参加就业考试,当别人入选时,你可能就是被淘汰的;甚至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也是从亿万竞争对手间脱颖而出,才得以受孕成为我们的。

    ⑧请问你,哪一样事情不是在比呢?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中,都是比!不是你高,就是我低!

    ⑨比,不是狭隘的排斥别人,而是积极地参与大家;是认知别人、肯定自己!是精益求精,更上层楼!”孟子曾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力者亦若是。这”就是由“比”,进而产生自我期许、积极努力的态度!

    ⑩最后,我想问你,如果你不心存比的想法,为什么能记得那么清楚,乔安娜总平均比你多了零点五分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l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从概率来说,每个人都有被“牛顿的苹果”砸中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苹果树下走动的人,但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人。想想我们如果有幸被苹果砸中后会怎样表明吧:

    一个生性乐观的人,会感谢上帝赐福,把苹果珍藏起来,到处炫耀。

    一个悲观郁闷的人,会自认倒霉、晦气,一脚踢开苹果,连你也来欺负我,啊呸!

    一个贪吃的人,会拣起苹果,用袖子一擦,就大口吃了起来,吃得满嘴生津。

    一个幽默的人,会像杂耍一样,把苹果扔了接,接了扔,欢欢喜喜,自得其乐。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把苹果拣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好:“苹果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浪漫的人,会把苹果当成送给情人的礼物。啊,苹果就像情人的美丽脸庞。

    一个生活拮据的人,会把苹果装进衣兜里,盘算着回家怎么给孩子们分食。

    一个写诗的人,会揉揉砸痛的脑袋,诗意大发: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落果之静谧。

    一个胆小的人,会跳起来就跑,啊,有鬼呀,快跑呀,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一个憨傻的人,会恼羞成怒,抱着果树又踢又打,我让你砸我,敢和我较劲,我和你没完。

    一万个被苹果砸脑袋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人在考虑为什么;一亿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人会想到这里边可能有科学价值;而几千年来,数百亿人里只有一个牛顿突然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这苹果树下的千年一悟,用咱们禅宗的理论来解释,那就叫“顿悟”,是六世祖慧能那一派的招数。禅宗有顿悟与渐悟之争,顿悟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牛顿可不就是通过苹果砸脑袋的日常生活,认识掌握了万有引力的真理吗?

    不过,这里很容易产生一个认识误区,因为我们大都是功利心强的人,总觉得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那一套,太麻烦也太耗时,拂拭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还是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令人神往,也来得干脆,就像牛顿被苹果砸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定律,门捷列夫梦中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瓦特看到水烧开后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其实,那都是以讹传讹的科学童话。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时时勤拂拭”,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灵感出现,也不可能有任何科学奇迹发生。否则,科学院遍栽苹果树,研究所改成澡堂子,科学家们只消吃了饭就睡,睡醒了再吃,咱们就能成果不断,发现惊人,那还不活活气死牛顿,气疯阿基米德。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科学上从没什么侥幸成功的事,舒舒服服就能成就大师也从未耳闻。所以,“牛顿的苹果”之类故事还是少说为佳,至少不要过分神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经“破茧”何来“化蝶”?

    ①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她就把蛹捡回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蝴蝶为什么飞不起来、为什么会死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没有经过挣扎、挫折和磨练的必然过程。

    ②人的成功过程颇似“化蝶”。只有不断地追求新境界,从“作茧”到“破茧”,才能得以升华,不然就很难脱颖而出。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挑战,只有真正懂得适时弯腰的人才能得以化解危机,赢得胜利。这不是懦弱,也不是没有骨气,而是一种大智慧。强干、蛮干,只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当人生风雨来临时,我们应拥有雪松的弯曲智慧,笑着应对,无怨接受。

    ③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的一辈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有时要学会忍耐妥协和等待。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同时迷路走进一片森林。数天之后,富商在森林里饿死了,但这个乞丐却依然活着。后来有人问乞丐其中的原因,这个乞丐就告诉他:“我啊,从小到大对饿肚子早已经习惯了,随便吃着草根就能充饥;可那富商不行啊,平日大鱼大肉,哪能受得了这番苦,所以比我早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假如一个人总是生活的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挫折或逆境,将显得比别人更束手无策。

    ④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该吃苦的时候不去吃苦,贪图享乐,那么到了我们不该吃苦的时候必定会要吃苦,到时甚至要付出几倍、数倍的代价。

    ⑤挫折有助于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常言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翻开历史画卷,许多著名人物都是在挫折中成名的。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内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曾遭遇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挫折——奋起——成功。

    ⑥挫折可以使我们获得指向成功的路标。用辩证的观点看,挫折并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朝着成功进步的开始。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试验了几百次,也失败了几百次,但失败给予他更多的是指出他试验的不足,从而来完善下一次的试验,终于,诺贝尔在失败中成功地发明了炸药。

    ⑦挫折有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司马迁被皇帝关进了大牢,在旁人看来,这该是一件多么悲愤和不幸的事情啊,可也正是因为这个机遇让司马迁远离了世俗的干扰,让他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去编著完成《史记》。

    ⑧人生的通道往往是穿过卑微,通过考验,学会觉醒,学会坚强、学会淡定。如果你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有更多的考验,生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你就不会为眼前失去的东西感到痛苦。

    ⑨挫折是上帝的特殊恩赐。挫折让我成长,使我们穿越风雨的翅膀变得越来越坚强。

(选自《羊城晚报》2017年02月01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别让“垃圾快乐”毁了你的生活

    ①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本想刷一会儿手机,就去睡觉或者读书。结果手指一动,滑开手机,就再也停不下来。看看朋友圈的消息,看看微博上的热搜,玩玩小游戏,刷刷短视频。结果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懊悔、心痛瞬间涌上心头,可再追悔,也已于事无补。

    ②其实刷手机、电子游戏、打麻将等等带来的都是“垃圾快乐”。所谓的“垃圾快乐”,就是能带来短暂的精神快感。比如搞笑的短视频、好玩的综艺、肥皂剧,看着非常过瘾,让人不禁沉浸于“哈哈大笑”的喜欢。

    ③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垃圾快乐成瘾,比毒品成瘾更可怕。毒品成瘾,每个人都知道是件必须拒绝和远离的事。而垃圾快乐,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地想要更多,让你的意志迷失,忽略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它默不作声地,让你慢慢成瘾,一层“快乐”的糖衣之下,也许会有刹那甜蜜的错觉,但久而久之,你就会尝到它带来的苦。

    ④为什么人会沉浸于“垃圾快乐”中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反馈时间越短的越容易获得快感。你玩—会儿游戏,看一个搞笑短视频,马上就能哈哈大笑。情绪带来的快感,让人忍不住上瘾,这么舒服的事情,谁愿意舍弃呢?反之,对于那些反馈模式比较长,获取快感的时间比较慢的事情,我们通常会觉得厌烦,难以坚持。

    ⑤比如,想要收获好身材,必须克服高热量美食的诱惑,再加之一次次挥汗如雨的运动。学习读书亦是。一两个小时的学习并不会让人直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它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沉淀在看不见的气质、谈吐之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我们所追求的美好,亦不是唾手可得。

    ⑥我一直相信,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⑦毛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不喜欢的事。”

    。在人生路上,想要走得更长更远,你就必须一次次地去突破自己。

    ⑧在《声临其境》节目中,宁静的表现让我印象很深刻。35岁的她,保持着良好的身材,更可貴的是她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配音媲美专业水平。

    ⑨宁静的自律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她每天“七点半起床,三分钟洗漱,五分钟上妆;一天只吃两顿饭,晚上六点半以后不吃东西;睡前一小时充电时间……”这样的作息习惯,需要与美食、惰性对抗,很多人坚持几天大概就崩潰了,宁静却坚持了十几年。不仅如此,她每天还花2-4小时学习英语。1000分钟的手机通话时间,有900分钟是打给英语老师的。

    ⑩学英语、保持十几年如一日的自律,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当它一旦成为习惯,就变成了让人满足和快乐的事情。

    ⑪当你体会到知识浸入灵魂,充实的喜悦,就不再会沉迷于那些无益的垃圾快乐中了。学会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去感受那些可能并不“轻松”的事情,并坚持。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简简单单的哈哈大笑的快感。真正的快乐,是你翻过一座座高山,气喘吁吁过,汗流浃背过,最后,灵魂和精神被知识和精力填满,它带来充实感和满足感,也沉淀于你的气质里。

    ⑫所以,千万别仅仅只是满足昙花一现的快乐,别让“垃圾快乐”毁了你的生活。

(选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文:橘子味也)

阅读议论性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风度的认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风度

①风度不止是男性的专利。试想,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妙龄少女,袭一身红裙,飘然而过,众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者矣!”那么,风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辞海》里是这样说的:风度指一个人良好的谈吐、举止、仪容、姿态。譬如有绅士风度、大将风度、宰相风度、伟人风度、学者风度等。近义词还有风范(气度,韵致);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节(气度情操)等等。

③风度,其实就是一种美。美,首先征服的是人的双眼,然后才是人的心灵;而风度,必须首先征服人的心灵,然后才去征服人的眼睛。但是,眼睛有时候会欺骗自己,而心却不会。所以,美是一种幼稚的风度,而风度则是一种成熟的美、一种深刻的美、一种恒久的美。在我看来,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一个人外在美的一种升华。风度的本质,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④所以,美丽动人是一种风度,英俊潇洒是一种风度,卓尔不群是一种风度,平易近人是一种风度,机智灵活是一种风度,勇敢顽强是一种风度,谈吐不俗是一种风度,笑看红尘是一种风度……

⑤世界上任何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人的风度气质美也有规律性。因此,风度可以通过自我完善来获得。

⑥首先,要仪容整洁。举止端庄,衣着得体,待人谦恭,彬彬有礼,这是有风度的起码内容。从传统意义上说,这种风度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所以被推崇为绅士风度。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在某种意义上,风度与财富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财富与风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比如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别看有些有钱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但他们言语粗俗、举止野蛮,给人的感觉反而比随地吐痰的乞丐更没有风度。

⑦其次,要学识渊博。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种风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一种风度。学识渊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人的生理不足。拿破仑身材矮小,但依然可以做欧洲雄师;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虽然是三个瘸子,但足以让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埋葬。相反,生得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纵然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⑧第三,要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且胜不骄、败不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将风度。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东晋谢安的淝水大战。这是何等的睿智与镇定啊!

⑨最后,要襟怀宽广。一个自私、狭隘、充满嫉妒的人是无法与风度二字相提并论的。我们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在那里,天下第二的美人——恶毒的王后,没有风度。同样,____。禁烟英雄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襟怀,这样的风度。

⑩仪容整洁、学识渊博、临危不乱、襟怀宽广,也许,这还不是风度的全部,但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反复锻炼,严格要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

(选自中财论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