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返月球——打造“地月经济圈”

①在航天科技发展史中,科学技术与科幻小说相向而行,世界现代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曾担任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的科学顾问,她个人的感受是:“未来”已来——自上个世纪“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以后,载人月球探测已经停滞了50年。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竞赛:美国是想建设大本营,俄罗斯想建设月球基地,欧洲则提出“月球村”的概念。

③如今,中国已经开启了“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在2049年前,我国要打造“地月经济圈”。2021年中国航天日期间,中俄两国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概念图,并向全世界宣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联合论证与建设、航天员选拔培训、载荷搭载等多种途径参与项目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

④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探测。未来的“月宫之家”可能会是穹顶状建筑结构,内部是封闭循环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是将人呼出的CO2供给植物,植物再释放O2 , 成为一个大型密闭自循环生命生态系统。

⑤星际移民在月球上吃什么?其实“月宫种植”已经在进行中了。2018年,我国“月宫365”实验获得成功,这是迄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未来,蘑菇和其他叶菜可能是最早在月球上种植的食物。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6月16日消息,中国和俄罗斯在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2021)期间公布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

②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6月14日至1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中俄双方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三个建设阶段。

③第一阶段应于2026年至2030年开展,双方将在这一阶段开始联合行动,从月球采样返回,并检验月球科研站指挥中心的有关技术。

④第二阶段应于2031年至2035年开展。其间双方计划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部署用于保障能源、通信和设备运输的系统。

⑤国际月球科研站应在第三阶段全面投入运行。

【材料三】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人类“重返月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认为自上个世纪“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以后,载人月球探测已经停滞了50年。 B、迄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是我国2018年获得成功的“月宫365”实验。 C、从2021年中俄两国联合发布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概念图和路线图可知: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并分为三个建设阶段。 D、中国探月工程从2007年至2020年间六战六捷,2020年前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探月工程“绕、回、落”三步走圆满收官。
(2)、下列对【材料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用亚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引入,说明科学技术与科幻小说互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B、第④段提到未来的“月宫之家”可能会是穹顶状建筑结构,“可能”表示大约、大概,此处用语不够严谨,影响文章可信度,可以删去。 C、“登月的航天员们会从地球搭乘长途飞船先入住空间站,然后从空间站换乘‘公交车’(登月飞船)往返月球。”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本文运用逻辑顺序,先说明全世界掀起了重返月球的竞赛,再说明中国开启了“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及新征程目标、已取得的成就等。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俄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具体合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永磁磁浮空轨列车是这样"飞"起来的

魏依晨 张英贤

①一列红白相间的磁浮列车缓缓升空,乘客坐在空轨列车中,透过车窗俯瞰热闹繁华的城市。车轨在上,列车在下,这条看似“镜像”翻转后的列车运行,并非科幻作品中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②近日,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在江西成功首发。在这条工程实验线上,空轨车辆悬浮运行,酷炫的技术为未来交通发展带来了无限遐想。

③磁浮列车公众其实并不陌生,它被称为21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

④目前,国内在建空轨项目均采用轮式空轨列车,与传统轮式空轨列车相比,永磁磁悬浮列车则完全不依靠橡胶轮子行驶,永久磁铁与轨道相斥并在槽口中线保持悬浮状态。依靠磁铁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特性,“兴国号”空轨列车就是在“磁性”中“飞”起来的。

⑤让永磁磁浮空轨“飞”起来,核心在于永磁磁浮模块。该空轨首次使用稀土材料制作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依托源自稀土永磁材料的特殊性能——斥力,在不需要额外通电,不需要额外其他的辅助设备条件下,空轨列车结合电磁导向实现零摩擦,仅需电机驱动即可运行。

⑥“兴国号”是永磁磁浮技术与单轨技术的完美结合,其“飞”起来还需依托智能定位与通信信号系统、轨道支撑与供电系统、运行控制与安全保障系统等功能模块。

⑦永磁磁浮空轨项目是继常导磁浮、超导磁浮之后,发展的又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⑧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已经融入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未来,随着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升级,永磁磁浮空轨或将成为未来交通的重要一环。不过,这种先进的技术能否带来足够安全感呢?

⑨其实,公众完全没必要担心,因为安全问题在永磁磁浮空轨列车的前期设计中就已有了充分考虑。比如,采用了封闭箱梁包裹走行系统,轿厢悬挂在走行系统之下,列车不会出轨。一旦列车出现故障,通过类似于高层建筑救援的弹性管道,乘客可在第一时间内离开列车逃生。车与车之间通过通信实现智能控制和运行调度,从根本上避免了追尾的发生。如果一节车厢内发生火灾,并不会波及整车,因为厢体采用了阻燃材料,具有很强的防火功能。

⑩实际上,与地铁等交通工具相比,永磁磁浮空轨虽然是“新生代”,但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⑪永磁磁浮空轨具有多级防护、多层安全保障系统,即便是对于恶劣的天气和恶劣的环境,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⑫永磁磁浮空轨具有非接触、悬浮运行的特点,爬坡能力更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也更为节能环保,而相较于常导磁浮交通,永磁磁浮空轨具有静态磁场、“零功率”悬浮的特点,无磁污染优势明显。这些特点让永磁磁浮空轨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等常规环境,还能适合沿江、高寒、荒漠等困难地域环境,并可与地铁、轻轨互为补充。

⑬永磁磁浮空轨外部环境协调性强,由于是悬挂式的结构,所以具有独立式的路权。永磁磁浮空轨还是爬坡小能手,地铁的爬坡能力为千分之四十,而永磁磁浮空轨的爬坡能力则达到千分之一百。最为关键的是,永磁磁浮空轨建设工期短,且造价更低。

(刊载于2022年8月,有删改)

班级同学开展了养宠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

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只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

——鲁迅《狗•猫•鼠》(节选)

材料三

白象是我家的爱猫,它真是一只可爱的猫!不但因为它浑身雪白,伟大如象,又因为它的眼睛一黄一蓝,叫做“日月眼”。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每天一吵读书回家,或她的大姐陈宝教书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他们的膝上,老实不客气地睡了。她们不忍拒绝,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水,要换鞋,要报。有时工人不在身边,我同老婆就当听差,送茶,送水,送鞋,送报,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

——丰子恺《白象》(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如大禹时仪狄酿酒、夏朝时杜康酿酒等。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酿酒历史起码超过了4000年: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期出现了利用活性微生物的酿酒法,汉代发明了制曲技术,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用蒸馏法酿制烧酒,明清时期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

②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仪就很重要。酒礼是酒行为中体现贵贱、尊卑、长幼及不同场合特点的礼仪规范。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洒酒于地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客人之间也可互敬;敬酒以三杯为度,还要说敬酒辞,敬者和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

③中华古国是酒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酒是中国文人经常吟咏的题材,借酒劝世、消愁、韬晦、傲世放浪、表现名士风流成为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大典都要献酒诵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为“鹿鸣宴”);《诗经》中有40多篇诗与酒相关,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杜甫诗中说到饮酒的有300多首;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广为传诵;白居易在微醉中写成名作《琵琶行》,苏轼中秋节大醉后写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国诗酒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传诵至今的佳话,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宁做烂泥塘里自由摆尾的乌龟,不做受人束缚的千里马。追求精神绝对自由,忘却名利和荣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精髓。

【材料三】

酒文化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酒在发挥其强大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包括酒后滋事、酒后驾车造成的安全事故等社会问题以及酒依赖、酒精肝、胎儿酒精综合症等医学问题。当前中国酒文化存在两大弊端:

一是片面追求历史悠久。酿酒历史被推上神坛,似乎无古不香。有的企业借助名人效应,有的依托出土文物,有的寻找古籍记载,有的甚至杜撰神话故事。时代在进步,酿酒工艺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古人酿的酒其实未必比今天更香。

二是一醉方休的饮酒方式。“不醉不归”成为了当今民间酒席上的主流思想,致使过量饮酒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伤害了饮酒者的身体,也滋生了醉酒闹事的现象。

【材料四】

注:上述数据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26日—2月1日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巨量算数)

现代文阅读

夏末,《逃出大英博物馆》冲上热搜,掀起班级探讨热潮。

材料一

①今年8月,15分钟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爆火。正片上线一周,抖音的相关话题播放量就已经超过13亿,主创人员账号涨粉600万+,在微博、小红书、b站频频登上热搜,并被央视盛赞。

②该剧中女主扮演的文物小玉壶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在他的帮助下踏上归家之路,并带回流失在外文物的家书。巧妙的拟人设计,让物品有了生命,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画面,一击即中我们心底的最柔软处。

③【A】第一集不到3分钟,却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B】

④相关评论区频繁出现的玉壶图片、大英博物馆的各类文物,还有相关知识的普及,促使我们更详细地了解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这样的文化共鸣,无疑又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C】

⑤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许多人并不喜欢短剧的简单直接、频繁反转。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体现了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遵循与追求。

⑥客观来讲,该剧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比如喜用背景音乐、慢镜头,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台前幕后的辛苦付出。

材料二

八月中旬,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世界为之哗然。与此同时,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完全是国人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心情外化。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材料三

《逃出大英博物馆》由90后UP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拍摄的缘起很简单: 2023年初,有人在网上跟帖时发了段评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煎饼果仔”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原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一个随口说说的脑洞,没想到一群热血年轻人一拍即合。他们翻阅资料、前后筹备半年,两位UP主为此还停更三个月,推掉商务合作,最后远赴英国,创作出了这个流失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年轻的UP主“煎饼果仔”说:

“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来自视频号:煎饼果仔)

非文学作品阅读

近期,诸暨文旅官方正在征集《诸暨city walk路书》,小文搜集了以下资料,打算向其投稿,请你参与。

材料一:

近几年,Citywalk开始成为年轻人"新宠",观看城市有了新路子。"Citywalk"也被称为"城市漫步",有说法认为它从"伦敦漫步"而来,除了随意散步之外,也会有专门的领队设计或探索特色线路。历史人文经典路线、影视剧同款打卡地、特色美食集合……

(《界面新闻》10月12日)

材料二:

在西安,永宁门城墙下有一个充满烟火与文艺气息的老街,名为德福巷。这里既有花园洋房、历史建筑,又有茶咖书屋、新奇小店,在附近上班的陈琳喜欢来这里散步。她告诉我们,自己在这里发现过好吃的甜品,还找到一处适合拍照的彩色外墙,感觉“像拆盲盒一样”,解锁出许多惊喜,她说,这样的发现,让自己颠覆了以往对于古都的刻板印象,这座城市好像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了。

在德福巷,我们了解到City walk的群体不仅仅有对于当下生活质量有着一定要求的上班族,和可以自由支配大部分休闲时间的大学生。正在读高中的小妍告诉我们,周末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德福巷放松,她认为,这是对平时课业压力的一种排解,并且在City walk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平时在学校里体验不到的新鲜事物,是书本之外不曾接触过的新世界。打卡一些在社交软件上很火的店会让她觉得非常满足,这已经成为她们同学间假期放松的新方式。

“只要是和她在一起,去哪里都可以”,小刘说,“之前我们约会会选择在奶茶店或者书店这种室内场所,最近City walk很火,我俩就选择出来走走看看。其实只要和她在一起,去哪里都可以,但City walk确实给我们的约会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我们可以在走街串巷中体会到更多的烟火气息,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生活和恋爱的实感。”

走街串巷不仅是情侣间的约会,也是各种关系的维系。有城市学家曾提出,一个有活力的街区,关键是成员之间保持互动,并形成情感联结。这个理念与City walk不谋而合,大家在活动中共同探讨线路,分享城市生活故事,成员之间能够快速“破冰”社交,还因此找到了“约饭搭子”“摄影搭子”“健身搭子”,延展出更多社交圈子,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可能。

(“访他者”微信公众号)

"城市漫步"的重点不在于景点或者外在的建筑,甚至也不在于了解城市历史,而在于努力去接近一个城市的"日常"和"本质"。对城市新移民来说,这是建立城市认同的好办法。过去二三十年,几亿中国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新的城市,建立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展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可分为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