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有些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若无技术故障,它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结果,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到了那儿,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大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者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关联。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可以与你相伴终生。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而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为什么限量呢?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否则就会像把你所有的箱子和文件夹都扔到了繁忙的机场入口。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以神经元活动的模式储存记忆会带来很多问题。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啥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既然用来“想”的短期记忆只有很小的容量,我们还做得成什么事儿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演讲,一边把它译成另一种语言。对于一个还在学习外语的人来说,这必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
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节点),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和1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通过形成新突触新建长期记忆的方式叫作“编码”,即记忆在脑中储存的过程。短期记忆并不形成新的突触,只是触发一些多功能的突触。利用复述信息的方式可以使短期记忆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活跃”,让长期记忆有时间编码。不过,“死记硬背”法并不是让我们记住事情的唯一方法,显然我们也没有用此法来记忆所有一切能记住的东西。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不过,长期记忆要派上用场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产生(也就是编码),有效储存,提取。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意味着前面说的巩固过程为这段记忆附加了更重大的意义,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有研究揭示,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
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脆弱易伤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