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阶创新作业试卷
【材料—】逛书店时,面对书架上一排排书籍,却不知道该看哪一本,是许多人常有的经历。近年来,选书师应运而生:他们在交流中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为读者挑选适合的书籍。如今,一些实体书店已常设选书师岗位,甚至提供付费选书服务。
选书师的职业价值在于,让合适的书从“不期而遇”变为“如期而至”。作为书海“导,游”,选书师既要积累大量阅读经验,也要善于扣准读者心之所好,从而在读者与海量书籍间架起桥梁。
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选书师的产生,反映了应对信息过载做减法的趋势。书报电视、网页新闻、手机新闻APP……我们获取信息的屏幕越来越小,信息量却与日俱增。越想快速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就愈发凸显对信息中介的需求,由它们对信息筛选分类、去粗取精。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知识付费行业也是如此:听一段音频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中心内容,节省时间。
为信息做减法,也推动着一场供应链变革。新旧信息更迭迅速,简单的归纳整理难以满足受众需求。日益精细的社会分工,让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选书师在一对一沟通中了解读者喜好,数字图书馆通过用户个人档案及时推送新增书目和期刊,资讯类APP、在线教育应用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实现内容定制化……在信息供应链上,“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渐成趋势。
(选自“人民网”,2021年8月21日)
【材料二】书只是求知识的工具之一。譬如说,我们因为要在自然界中生存,要知道利用自然界理解自然界的情形,才去学习物理、化学和算学等科目;我们因为要在这世界上做人,才去修习世界史和世界地理等科目。学习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样,并不一定都依靠书。书是文字写成的,文字可把世间一切的事情、道理都记载出来,印成了书,随时随地可以翻看,所以书就成了求知识的重要工具了。
青年人应该读些什么书,要依了他自己的生活来决定、来选择。我主张把阅读的范围分成三个:一是关于自己的职务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举例来说,做内科医生的,第一阅读的是关于内科的书籍杂志。次之是使自己的专门知识更丰富、确切的书,如因疟疾的研究,而注意到蚊子的种类,便去翻某种生物学书;因了疟蚊的分布,便去翻阅某种地理书。这位医生除了医生的职务以外,当然还有趣味或修养的生活。他如果是喜欢下围棋的,不妨看看关于围棋的书;他如果是有志于品性的修炼的,自然会去看名人传记或经典格言等类的书。第一类书是各人不相同的,银行家所该阅读的书和工程师不同,农业家所该阅读的书和音乐家不同。第二类的参考书,是因了专门业务的研究随时连类牵涉到的,也不能划出一定的种数。至于第三类的书,更该让各个人自由分别选定。总而言之,读书和生活应该有密切的关联。
(选自叶圣陶《阅读什么》)
【材料三】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