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阶创新作业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让它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现如今,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微信或看视频。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症状。

【材料二】

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长

比例

使用手机的原因

比例

使用手机的时间段

比例

1小时以下

14.23%

通信需要

21.15%

7点至9点

75%

1到2小时

20.15%

放松娱乐需要

42.31%

12点至13点

72%

3到5小时

50.23%

上网查资料

19.23%

18点至20点

71%

5小时以上

15.39%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21点至22点

83%

【材料三】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摆脱手机的依赖呢?

一是现实生活受挫。现实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大,人天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逃避到虚拟世界去寻找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二是手机功能强大。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背后的各种APP,设计实在精妙,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款游戏或一个视频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运作。他们绞尽脑汁,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中有专家级别的人物专门研究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何让人对游戏、视频上瘾。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很多人难以抵挡。三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更难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材料四】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更会像上瘾一样,对手机强烈依赖,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现实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对此,专家们提出了对策。

专家A:手机功能强大,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尽量不碰手机”,比如将手机放远、开启勿扰模式,让自己专注一件事,不让手机影响自己。对微信公众号、订阅的专题、聊天群组等手机的功能和内容进行精简。

专家B: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要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多参加社交活动、多运动,增强身心愉悦,从而提高自制力。

专家C:手机依赖症患者大多现实生活受挫,身边的亲友要多关心他们,多面对面交流,用温暖的情感帮助他们抵御手机的诱惑。

专家D: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患者的现实生活甚至会无法正常进行,要去专业的心理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就医,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由表及里地解决问题。

(以上材料内容摘自互联网,有删改)

(1)、请根据【材料二】的表格,概括列举出二条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今年就读七年级的小唐同学性格孤僻,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玩手机。父母担心影响学习没收了他的手机。可已用惯手机的小唐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声称玩手机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因此跟家长发生激烈冲突,甚至表示没有手机就不打算读书了。小唐的这种状况已经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简要分析小唐症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依赖症”是一种身体疾病,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 B、手机功能强大,为了不让手机影响自己,可以将手机开启勿扰模式,或者让自己专注一件事,可以对微信聊天群组等手机功能和内容进行精简。 C、手机依赖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他们经常有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症状。 D、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都无法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他们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最近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摘编自《惟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年8月13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

材料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吃播秀风靡一时。不少主播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从介绍美食文化、探店等形式转向了大胃王吃播。每期吃播,主播们都要在镜头前吃掉大量食物,以此树立起“大胃王”人设,快速涨粉变现。

事实上,很多大胃王主播并没有那么大的食量。他们通过视频剪辑营造大胃王的假象,大量的食物只是拍摄的道具。有些大胃王还会通过假吃和催吐的方式,维持人设。这样的行为不仅严重浪费粮食,也有损自身健康。

大胃王吃播秀是一个低门槛、高回报的直播形态。但这种形态非常让人担忧,也与国家树立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减少食物浪费的号召背道而驰。央视新闻对某些大胃王吃播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指出“大胃王吃播秀误导消费、浪费严重”。

面对央视的批评,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大胃王主播迅速修改了自己“大胃王”的标签,或者删除了作品。抖音、斗鱼及快手等平台也纷纷表态,针对各种以浪费粮食为方式博取眼球的内容,平台将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组织EAT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营养转型,从营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肉就需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畜牧业动物,而这里头,就有一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对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摘编自良食《疫情之后……》,瞭望智库,2020年8月18日)

材料五:

(2020年8月3日《央视财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各题。

材料一:近十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上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逐步超越了日本、美国、韩国等早期投入的国家,截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6618件)和有效专利数量(3110件)上均是全球第一;中国企业优必选科技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763件)上是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发展超半个世纪,在行业发展早期,日本的企业及学术机构为主要参与方,同时也是主要的技术专利申请人;2012年以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方面增速显著,其中在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261件)首次超越日本(214件);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721件);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6596件)超过日本(6058件)成为全球第一。

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之一,在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国家竞争优势、助力人类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为了解空间天气变化规律,更好地监测和保护地球,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断探索。2008年,中国科学家开启子午工程一期建设。通过监测网络,子午工程一期对能量如何从高纬(地球磁层外部)扩散到低纬(磁层内部)的研究,跨出了全球性空间天气研究的第一步。2018年,子午工程二期启动,旨在将空间天气的观测覆盖到从太阳到地球的全过程。

中国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于2023年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届时中国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从2024年开始,在跨越东经120度、西经60度的子午圈上,沿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台科学仪器,将协调形成对地球空间环境进行观测的地基探测网络。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知识更新快,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需要重点培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5.9岁,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从培育体系、评价机制、激励手段、科研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培养使用一批青年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基蓄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班级举行“经典新编”小说阅读沙龙,请你一起参加。【材料一】这篇小说是汪曾祺根据蒲松龄同名小说《石清虚》改写的。

【材料一】

石清虚 
汪曾祺

邢云飞,爱石头。书桌上,条几上,书架上,柜橱里,多宝格里,到处都是石头。这些石头有的是他不惜重价买来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满世界寻觅来的。每天早晚,他把这些石头挨着个儿看一遍。有时对着一块石头能端详半天。

一天,在河里打鱼,觉得有什么东西挂了网,挺沉,他脱了衣服,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块石头。抱上来一看,石头不小,直径够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珑,峰峦叠秀。高兴极了。带回家了,配了一个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厅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飞发现:这块石头出云。石头有很多小窟窿,每个窟窿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团一团的新棉花,袅袅飞动,忽淡忽浓。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这样。这块石头是个稀世之宝!

这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来看这块石头。一到阴天,来看的人更多。

邢云飞怕惹事,就把石头移到室内,只留一个檀木座在客厅案上。再有人来要看,就说石头丢了。

一天,有一个老叟敲门,说想看看那块石头。邢云飞说:“石头已经丢失很久了。”老叟说:“不是在您的客厅里供着吗?”——“您不信不信就请到客厅看。”——“好,请!”一跨进客厅,邢云飞愣了:石头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

老叟抚摸着石头,说:“这是我家的旧物,丢失了很久了,现在还在这里啊。既然叫我看见了,就请赐还给我。”邢云飞哪肯呀:“这是我家传了几代的东西,怎么会是你的!”——“是我的。”——“我的!”两个争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么验证?”邢云飞答不上来。老叟说:“你说不上来,我可知道。这石头前后共有九十二个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个字‘清虚石天供’。”邢云飞仔细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个字,才小米粒大,使劲看,才能辨出笔画。又数数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飞没有话说,但就是不给。老叟说:“是谁家的东西,应该归谁,怎么能由得你呢?”说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飞送到门外,回来,石头没了。大惊,惊疑是老叟带走了,急忙追出门来。老叟慢慢地走着,还没走远。赶紧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头还给我吧!”老叟说:“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吗?”邢云飞知道这老叟很神,就强拉硬拽,把老叟拽回来,给老叟下了一跪,不起来,直说:“您给我吧,给我吧!”老叟说:“石头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爱!求您割爱!”老叟说:“既是这样,那么,石头还在。”邢云飞一扭头,石头还在座里,没挪窝。

老叟说:“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一个主人,我也很喜欢。然而,它太急于自现了。出世早,劫运未除,对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带走,等过了三年,再赠送给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减寿三年,这块石头才能随着你一辈子,你愿意吗?”——“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两个指头捏了一个窟窿一下,窟窿软得像泥,闭上了。随手闭了三个窟窿,完了,说:“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寿数。”说罢,飘然而去。

有一个权豪之家,听说邢家有一块能出云的石头,就惦记上了。一天派了两个家奴闯到邢家,抢了石头便走。邢云飞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说石头是他们主人的,邢云飞说:“我的!”于是经了官。地方官坐堂问案,说是你们各执一词,都说说,有什么验证。家奴说:“有!这石头有九十二个窟窿。”——原来这权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过几趟,暗记了窟窿数目。问邢云飞:“人家说出验证来了,你还有什么话说!”邢云飞说:“回大人,他们说得不对。石头只有八十九个窟窿。有三个窟窿闭了,还有六个指头印。”——“呈上来!”地方官当堂验看,邢云飞所说,一字不差,只好把石头断给邢云飞。

邢云飞得了石头回来,用一方古锦把石头包起来,藏在一只铁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开匣子。也怪,石头很沉,别人搬起来很费劲;邢云飞搬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邢云飞到了八十九岁,自己置办了装裹棺木,抱着石头往棺材里一躺,死了。

(选自《〈聊斋〉新义》)

【材料二】

有势豪某,踵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邢无奈,顿足悲愤而已。仆负石至河滨,息肩桥上,忽失手堕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而去。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后邢至落石处,临流於邑 , 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携归,不敢设诸厅所,洁治内室供之。

积年余,邢以故他出,夜有贼入室,诸无所失,惟窃石而去。邢归,悼丧欲死。访察购求,全无踪迹。积有数年,偶入报国寺,见卖石者,则故物也,将便认取。卖者不服,因负石至官。官问:“何所质验?”卖石者能言窍数。邢问其他,则茫然矣。邢乃言窍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官欲杖责卖石者,卖石者自言以二十金买诸市,遂释之。邢得石归,裹以锦,藏椟中,时出一赏,先焚异香而后出之。

有尚书某,购以百金。邢曰:“虽万金不易也。”尚书怒,阴以他事中伤之。邢被收,典质田产。尚书托他人风示其子。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妻窃与子谋,献石尚书家。邢出狱始知,骂妻殴子,屡欲自经,家人觉救,得不死。夜梦一丈夫来,自言:“石清虚。”戒邢勿戚:“特与君年余别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时,可诣海岱门,以两贯相赎。”邢得梦,喜,谨志其日。其石在尚书家,更无出云之异,久亦不甚贵重之。明年,尚书以罪削职,寻死。邢如期至海岱门,则其家人窃石出售,因以两贯市归。

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莫可追诘。越二三日,同仆在道,忽见两人奔踬汗流,望空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将石去,不过卖四两银耳。”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取石至官爱玩欲得之命寄诸。吏举石,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皆失色。官乃重械两盗论死。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

(节选自蒲松龄《石清虚》)

【注释】①临流於(wū)邑:面对河水悲泣。於邑,同“呜唈”,怨愤悲伤而气塞。②质验:凭证。③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④昧爽:拂晓,黎明。⑤奔踬(zhì):跌跌撞撞地奔跑。⑥瘗(yì):埋葬。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小文对隐身技术很感兴趣,他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①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②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③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④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篷,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⑤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⑥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⑦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⑧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⑨科学家试着研究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你的呼吸或喷嚏没人听得见。

⑩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⑪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⑫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摘编自《青年文摘》)

材料二:

不再是超能力,隐身术“坠入凡尘”

①从古至今,隐身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隐身术混进瑶池宫阙大闹蟠桃宴;而在动画片《葫芦兄弟》里,六娃的绝活就是隐身。

②试图让自身变得不可见的幻想背后,是人类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的灵感来自大自然。借鉴章鱼、变色龙等自然界中动物的特殊生理结构,科学界找到了实现隐身技术的最初思路,即尽可能降低自身对比度,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人眼无法甄别。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伪装术,并不是真正的隐身。

③而要真正让物体“凭空消失”,在科学上还需向前迈出一大步。物体散射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使人能够看见物体,因此要实现物体的隐形就需要这个物体既不反射和散射光线,也不吸收光线。

④在一些实验中,人们通过设计垂直排列的透镜阵列,有选择地反射光线,从而达到隐身效果,但一旦观察角度有所偏移,物体又会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迄今为止,要像《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那样,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光线偏折,穿上就能实现全空间完美隐身效果,这对科学家而言仍是巨大挑战。

⑤为了追求完美隐身,多年来,科学家对物质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隐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由此构造了不同类型的隐身衣。随着技术迭代,隐身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建筑、通信等领域。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①章鱼是如何实现适应性“隐身术”的呢?原来章鱼表皮有成千上万的小色素块,其软体组织可以瞬间张开或者缩小这些小色素块,呈现出不同颜色和形态,使人无法分辨章鱼及其生存环境。

②在实际作战中,军人也会通过与环境散射相同光的迷彩服来躲避敌人的侦察。这种“隐身术”一旦换了环境便会失效,但变色龙、章鱼等生物却例外,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它们可以根据背景环境调节自身对光的散射,从而实现多方位的隐身。局限于当前的技术手段,这种动态适应的“隐身术”尚未实现。

(摘编自陈鲲《隐身术的真面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