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在太空如何建起“三室两厅”的“大房子”?

①将人类送上太空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但在太空中,人类怎样才能“待得久?”首先得“有地方住”空间站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住的“房子”,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中开展科研活动,长时间生活下去。

②“对于飞船而言,空间站就是‘码头’。同时,空间站也是太空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在里面开展一些空间科学实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闻新告诉记者,空间站具有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和载人多等优点。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是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目前 , 在太空中只有一个空间站——国际空间站”。

③建立空间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太空里有辐射和流星环境,因此对空间站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太空里面有很多微流星体或碎片,首先要保证空间站的结构,要能够经得起微流星体的碰撞,这就要求空间站的外壳防护非常到位。”江苏省天文学会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汤靖师解释说,就好比汽车外壳一定足够结实,才能经得起小的磕磕碰碰从而保证人类的安全。

④此外,人类在空间站内长期居住,需要可靠的空气。水环境循环系统和能源电力保障。空间站的运行高度为300至400公里,这个高度还有稀薄的大气,从而造成空间站高度不断降低。因此需要先进的能源补充技术保证空间站数十年以上保持高度运行。

⑤据介绍,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其中关键一步,解决了“建造空间站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2021年——2022年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随着空间站工程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

⑥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一辆轿车,“天宫一号” 和“天宫二号”相当于一室一厅,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⑦“空间站由三个舱段组成,这一次搭载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升空的,是‘天和’核心舱。它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闻新教授告诉记者,“天和”核心舱的重量大约在22吨左右,如果将它和地球上的“房子”做一个类比,核心舱的作用,好比是房子的客厅,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支持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在轨组装,具备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可以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⑧“天和”核心舱的组成还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节点舱主要是和其他部分进行对接,节点舱后面是生活控制舱,主要分成小柱段和大柱段,其中小柱段是航天员的主要生活区域,最后一部分则是资源舱,资源舱的作用是储存能源资源。

⑨据悉,此后我国还会发射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它们将与核心舱进行组合。“实验舱和核心舱的组装,由航天员出舱完成。航天员在太空中会像‘堆积木’一样,借助机械臂系统,逐渐把整个结构搭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出现漏气等情况,还可以出舱进行修补”闻新介绍,上个世纪,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员就已经进行过实践,在太空中“组合”核心舱和实验舱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对于现在的中国航天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选自《新华日报》

2021.

05.12,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空间站具有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和载人多等优点,但建立空间站并不简单。 B、人类需要可靠的空气、水环境循环系统和能源电力保障等才能在空间站内长期居住。 C、中国已经接续实施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D、“天和”核心舱的组成成分之一是节点舱,它主要负责和其他部分进行对接。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以问句为标题,既点明了说明对象,又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目前"表示时间,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C、第⑥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神舟飞船的面积之大。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说明,介绍了空间站的建立条件。
(3)、联系本文,结合下面材料,请你说为了使空间站“延年益寿”,人们做了哪些努力?

[链接材料]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等“天敌”的攻击,“天和”核心舱热控分系统针对长寿命可靠性问题,在之前的基础上,开展了健壮性设计,为空间站安装了两条相当于“大动脉”的管子——热管辐射器,以便减少流体管在外暴露的面积,大大降低被空间碎片击穿的风险。相关人员介绍,就像家里使用的水管子、水龙头,用上几年可能就坏了,必须及时更换、维修。

举一反三
阅读《水是最好的药》,完成题目。
                                                                                                                     水是最好的药
                                                                                                                      F·巴特曼(美国)
        ①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②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仅靠水就可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
糖尿病,因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褪黑激素;抑郁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③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 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④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          (节选自《水是最好的药》一书)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②当今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他危机有相似之处。
       ③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他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④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今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⑤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 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的网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①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③此次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为393公里,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这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较高,提高50公里后就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④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包括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⑤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舟十号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比过去更强。

    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①地球上有很多水,从外太空看,就好像是一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②我们先说一下水的形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合成一个水分子,二氧原子和氢原子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水,甚至星际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所以地球在形成之初,其本身乃至外国都有水的存在,不过可能是气态的。

       ③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水并没有现在多,那么这些水主要来自哪里呢?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报告,宣布在小行星带靠近木星轨道的位置发现了彗星族群,他们推测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水的来源。

       ④小行星开始形成的时候,在距离太阳2.7天文单位的地区,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线——雪线,在这条线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够积累星际尘埃中的水分子,并凝结成冰。在小行星带生成的彗星都在这条线之外。这些彗星受到外国木星强大力场的影响,开始在太阳系游荡,一旦来到地球轨道附近就会被地球捕获,这样带来了大量的水。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

       ⑤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首先提出这种观点的科学家托维利,他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这种通过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成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之一。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了1.5吨这种“宇宙水”,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形成67.5亿吨。然而与先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1.3860x103亿吨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

       ⑥我们了解了这些水从哪里来的那么为何这些水到了地球就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呢?其关键在于星球表面的温度。在地球上温度通常在0—100摄氏度之间。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00多摄氏度,远远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没有液态;有的星球如火星,表面温度达到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于水的冰点,即使有水也冰冻了,所以不会有很多液态水。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