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国家发展层面有怎样的表现呢?国庆74周年之际,某班开展“寻找祖国自强华章”的语文学习活动。活动中,第一组的同学关注并分享了华为近来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Mate60Pro的突然开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令人惊喜的是,它没有采用传统的高通芯片,而是搭载了华为自家研发的麒麟900芯片,对于突破美国封锁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彭博社等媒体对该手机进行了拆解,证实了麒麟9000s芯片的存在。这款芯片不仅采用了超线程技术,接近或达到了7nm工艺,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国内实现了生产制造,彰显了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技术实力。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同比增幅

厂商

2023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

2022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

同比增幅

1.OPPO

17.7%

17.7%

-2.1%

2.vivo

17.2%

19.2%

-11.9%

3.Honor

16.4%

19.5%

-17.9%

4.Apple

15.3%

14.1%

6.1%

5.Xiaomi

13.1%

15.6%

-17.5%

5.Huawei

13.0%

7.3%

76.1%

其他

7.3%

6.8%

5.6%

合计

100.0%

100.0%

-2.1%

来源: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

目前,华为的芯片自给率达到了70%。【甲】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____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华为将继续加大对国产芯片产业链的支持和投资,推动国内芯片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乙】____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1)、结合语境,先给下面句子填上关联词,再判断其复句类型。

【甲】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乙】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2)、读图一,简要介绍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增幅的情况。
(3)、华为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在当代怎样的精神内涵?
举一反三
专题三:立时代前沿

“青春献礼”科技寻访团与你共探科技的前沿。

【材料一】

①2月15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 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该模型可深度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并生成包含多个角色及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目前,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Sora可以创建长达60秒的逼真视频,这是近日互联网上最火爆的科技新闻。两年来,从ChatGPT3.5、GPT—4 Turbo到今日的Sora,可以说Open AI公司正以惊人的迭代速度创造着人工智能的奇迹。

②笔者仔细翻看网络上流传的Sora模型制作的短视频,高质量的画面与周围环境的匹配度无比“丝滑 , 即便是笔者也拍不出这个效果。坦率地说,如果让我们去鉴别其真假,相信大多数人和笔者一样没有能力区分。

③Sora之后,我们如何拯救真相?

④以Sora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奏。其广阔的商业前景暂且不表,笔者更加关心的是其对社会观念与群体认知造成的直接冲击,因为Sora模型所构建的视频或将直接模糊真与假的界限。再加上日益临近的现实与虚拟界限的双向渗透,这一切或将导致整个社会的认知架构崩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急剧的连锁反应可能使人猝不及防。

⑤我们不妨先设想一下,当真与假的界限崩塌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假设诈骗分子掌握了这项技术,利用专门收集的个人信息制作短视频,视频中的人、地点、时间全部是真实的,就连声音也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按照脚本设计。比如谎称受害人遭遇车祸急需打款救治,此时受害者家属如何鉴别真伪?相比之下,以往的电话诈骗十分低级。再比如政敌或仇家利用虚假的不良短视频陷害竞争者,公众如何辨之真假?在这种场景下,“眼见为实”的传统鉴别标准已经失灵。这类场景还可以列出很多,所有这些潜在危害的实质在于真假界限崩塌所带来的真相隐遁现象。

⑥如果缺乏相应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受害者,这就是技术发展的吊诡之处:很多人没有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红利,却无端承受了技术滥用带来的不便,比如各种数字技术对于老年人的不友好表现。而真假界限崩塌引发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它会摧毁维系社会有序运行的一系列概念与认知。

⑦笔者建议,为了彻底拯救被技术吞噬的真相,可以采用分布式真相拯救机制,每一方都负起拯救真相的责任,从而全方位捍卫真相,即短视频生产方推出产品时必须标注真假;作为监督方的第三方必须履行自身职责,为公众守护真相;整个社会作为消费者必须承担起监督与批评的责任。由此,一个分布式的真相拯救链条得以确立。

(选自《科学大观园》2024年06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法律工作者看来,Sora对现有法律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对版权的挑战。从Sora公布的一些短视频可以看出:画面中的人物、动物和环境等都与网上已有照片或视频“十分相似”,只不过就是不知道“姓甚名谁”。虽然视频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总是给观众“似曾相识”的感觉,谈不上画面的新颖性。

②Sora“文生视频”还带来对人类伦理的挑战,这就是由于“文生视频”的高画质图像和视频,降低了“深度伪造”的技术门槛,使得“深度伪造”视频变得更加容易。此前“深度伪造”图像或视频,还只是专业人士才实现的技术。但是,在Sora出现之后,普通人只要会用电脑打字、输入指令,Sora就能生成想要的类似“深度伪造”级别的短视频了。这也许会在网络上发起一股出于各种目的的“深度伪造”短视频,可能充满恶意。但是,受到侵害的普通人,在网上又难以收集“加害人”的证据。现在,只有个别网络暴力类自诉案件,在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后,变更为公诉案件。许多网暴类自诉案件,只能依靠当事人自己努力去搜集证据。在这种情况下,Sora等“文生视频”技术的逐渐广泛应用,对伦理和法律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③随着“文生视频”技术的普及,图像时代发展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时代,许多行业都会由此得到更新。例如,法律教育、法律教科书过去是文本类型的,但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将一本教材上传至类似Sora的工具,由后者生成一套“视频教材”。过去我们学习法律,只能读文字版本的教科书。将来,学习法律则可能通过看视频——就像现在看电影或看电视剧那样,就把法律本科学完了。视频教材更易于传播,比书本类教材更吸引人,也容易被接受。今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产生的普法效果就是一个例子。

(节选自“法治周末报”公众号,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