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质量监测试卷

“走进小说天地”的“小说故事推荐会”正在进行中,下面是主持人的串词,请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是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现在下面请欣赏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经典片段——《三顾茅庐》。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秋雨梧桐

我对梧桐的喜爱,是从儿时就有的。

五岁时,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两株梧桐树苗,细细的干,嫩嫩的芽,碧绿的叶,我拿着瓢,忙着给小树浇水。奶奶说,梧桐树是吉祥树,家有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从此,我便有了美好的梦。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梧桐一天天长大了,在我的记忆里,也镌刻着许多我和梧桐树的美好的故事。梧桐开花时,我和小伙伴们便用竹竿,上端绑上铁钩子,采集那黄白色的小花,放在鼻子下,闻着淡淡的清香,装在瓶子里,和上水,放一会儿,便成了粘粘的汁液。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是梧桐结果的时节,吃着香喷喷的梧桐果,使我们这些很难吃上水果的家境贫寒的苦孩子们,如同过年一般的欢乐。最难忘的是下雨的夜,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雨打梧桐叶的声音,是那样的美妙,无限的暇想伴随着甜美的梦,把我带向浩瀚深邃的天空……

十二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也离开了两棵朝夕相处的梧桐树。每每在雨夜中,似又听到雨打梧桐叶的滴嗒、滴嗒的声音,便又生出许多的遐想和牵挂。后来读到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体会到了秋雨梧桐的意境。由此,也就喜爱上了婉约派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韵味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美丽。

六朝古都南京,最美丽的是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夏天里,满街的行道树给火炉般的城市送上了无尽的清凉。其实法国梧桐是不同于中国的梧桐树的,它叫悬铃木,然而南京人还是喜欢叫它梧桐树,这是否喻示着勤劳善良的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而我喜爱梧桐,更在于她的秋韵。丰子恺先生在《秋》中写道:“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的厌倦,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灰。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又有林语堂先生在《秋天的况味》中告诉世人的心语,“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而鲁迅的《秋夜》更为以后人不可攀及的力量,构造了一种“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的独特意境。

自打别了儿时的梧桐树,一晃三十七年过去了,而秋雨梧桐的情结却愈发强烈,去岁之秋便寻着旧路,回到曾有过梦一般时光的家园,遗憾的是,新建的小区取代了我梦中的梧桐,而我闭上眼,却又分明听见已成参天大树的两棵梧桐,在秋雨中低吟着催眠曲,伴我入眠的滴嗒声。我终于又找到了我的梦,我美丽的秋雨梧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爸爸,谢谢你来捧场

巴人

①他告诉坐在旁边板凳上的妇人说,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大。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孩子们都如此,这是自然现象。

②不过,他面对着棒球场说,他从前以为这种长大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但事实上,他的孩子们却似乎突然从一个年龄阶段跳到另一个年龄阶段,就像他开汽车时转弯一样,换挡会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

③他记得,他的老大还是3岁时,牵着他的手在街上行走,碰到一个人竟然会打招呼。这个儿子怎么会认识一个他父亲不认识的人呢?即使在那个时候,他对儿子的这种独立个性已经有点感到震惊了。

④现在,孩子们又在经历人生的一些必然里程了。老大在准备他的驾驶执照考试,最小的一个即将报考初中。

⑤现在,球场上轮到13岁的儿子上场博击了。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里,这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打球时如何运用眼睛、姿势、腕部动作等取胜的要诀。

⑥这位父亲看球的神情,只有父母望着自己孩子时的神情可以比拟。一会儿过分洋洋得意,一会儿又过分吹毛求疵。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就是要能了解什么是过分。不过,今天这位父亲所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介乎赞叹与哀愁、慈爱与失落的某种东西。

⑦他记起了历年来的一些小事。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作业一直在变。起初是一个粗糙的木制烛台,后来的是一张厚板桌子;开头是一幅蜡笔画,最后是一篇较长的论文。

⑧也许,他说,他自己正经历一种青春期。也许,所有父母都会跟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第二个青春期,一方面看见他们长大而欣喜,一方面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而心痛。

⑨就在这男人和那妇人边谈边看球的时候,比赛两队互换攻守。那个13岁的孩子一阵风似的在他们旁边跑过,捡起一只手套后便跑向第三垒。有人击出一个平飞球正对着他飞过去,但男孩却接漏了。

这位父亲突然一跃而起,接着又坐了下来。他告诉那妇人说:两年以前,这男孩一定会流眼泪,可是现在,他很快就恢复常态了。妇人告诉他:两年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要去教导他,但现在你只是个观众。

⑪是的,他说,我们父子俩都在成长。这男人从前以为他对为父之道懂得很多。

⑫毕竟,他自己也做过孩子,也有过一个父亲。他以往把自己看作导师,引导他的子女避开他自己年轻时的陷阱。他把自己的一生视作子女们续往开来的发展基础,就像建造摩天大楼一样。

⑬可是,他的孩子们却更像他年轻时一样。

⑭因此,现在他已慢慢接受英国一位小说家在书中所写的话:“他的儿子也许要经历他自己和他同时代的人所经历过的同样途径,吸取教训就像以前从没有人得过这种教训似的。”现在,轮到他领会到他父亲在他之前所领会过的事情了:对自己子女的关注和期望虽然热切,但始终要放手让他们离开。

⑮球赛终于结束。男孩大步跑了过来,把一只手套和一个棒球交给他,然后跟队友一起走了。走到球场中央时,男孩喊道:“爸爸, 谢谢你来捧场!”他挥手目送男孩离开。没有关系,事情就是这样的,他们都长大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