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潜山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秋雨梧桐

我对梧桐的喜爱,是从儿时就有的。

五岁时,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两株梧桐树苗,细细的干,嫩嫩的芽,碧绿的叶,我拿着瓢,忙着给小树浇水。奶奶说,梧桐树是吉祥树,家有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从此,我便有了美好的梦。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梧桐一天天长大了,在我的记忆里,也镌刻着许多我和梧桐树的美好的故事。梧桐开花时,我和小伙伴们便用竹竿,上端绑上铁钩子,采集那黄白色的小花,放在鼻子下,闻着淡淡的清香,装在瓶子里,和上水,放一会儿,便成了粘粘的汁液。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是梧桐结果的时节,吃着香喷喷的梧桐果,使我们这些很难吃上水果的家境贫寒的苦孩子们,如同过年一般的欢乐。最难忘的是下雨的夜,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雨打梧桐叶的声音,是那样的美妙,无限的暇想伴随着甜美的梦,把我带向浩瀚深邃的天空……

十二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也离开了两棵朝夕相处的梧桐树。每每在雨夜中,似又听到雨打梧桐叶的滴嗒、滴嗒的声音,便又生出许多的遐想和牵挂。后来读到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体会到了秋雨梧桐的意境。由此,也就喜爱上了婉约派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韵味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美丽。

六朝古都南京,最美丽的是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夏天里,满街的行道树给火炉般的城市送上了无尽的清凉。其实法国梧桐是不同于中国的梧桐树的,它叫悬铃木,然而南京人还是喜欢叫它梧桐树,这是否喻示着勤劳善良的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而我喜爱梧桐,更在于她的秋韵。丰子恺先生在《秋》中写道:“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的厌倦,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灰。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又有林语堂先生在《秋天的况味》中告诉世人的心语,“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而鲁迅的《秋夜》更为以后人不可攀及的力量,构造了一种“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的独特意境。

自打别了儿时的梧桐树,一晃三十七年过去了,而秋雨梧桐的情结却愈发强烈,去岁之秋便寻着旧路,回到曾有过梦一般时光的家园,遗憾的是,新建的小区取代了我梦中的梧桐,而我闭上眼,却又分明听见已成参天大树的两棵梧桐,在秋雨中低吟着催眠曲,伴我入眠的滴嗒声。我终于又找到了我的梦,我美丽的秋雨梧桐!

(1)、阅读选文后,请概括作者喜爱梧桐的原因。
(2)、文章以梧桐为线索抒情,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概括作者回忆了那些有关梧桐的事。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借梧桐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任选一句并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
(5)、许多事物,当我们看到它时也会如作者看到梧桐般内心产生特别的感受,引起许多的回忆,请你选择一个,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如一朵小花,一片小草,一弯新月,一棵古树,一片云朵)
举一反三
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细心带来好风景
                                                                                                         楼兰香
      ①年初,我辞去做了三年之久的出纳工作,欲跳槽到另一家各方面条件相对都更优越的台企。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会计专业,因此,我希望能在新公司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
      ②但大家知道,这个专业近几年来人才是远远供大于求的,每个职位都有许多人在“抢”。所以,要想“美梦”成真也并非易事,至少要通过三层选拔,最终能从第三轮面试中突出重围者才会被幸运录用,而这名额仅有一个。招聘现场(A),各方神仙云集台前,尽显神通。第一环节,招聘方看求职者的硬件,包括学历、相关经验以及工作成绩等等有形的东西。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则采用灵活的主观测试,以考察求职者的无形能力。
      ③我轻松过了第一关,和19名求职者同时进入下轮决战。而第二回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招聘方却始终只字未提,我们都很焦急地等待着通知。期间,招聘方有人找过我,并给了我100元钱,说让我去他们指定的商店购买一副专业耳机,以备参加第二轮考试使用。然而,我一眼就发现,对方给我的这张百元大钞是假的,出于以前养成的职业习惯,我当即指了出来,并予以拒收。对方见我认真的样子,(B)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了。
      ④几天后,主考官打来电话,让我去公司参加最后面试,我纳闷,对方说你已成功地通过了第二轮选拔。原来,那次的“假币事件”竟是蓄意安排,更没想到这小小一着棋,刷掉了14人。他们或没有发现是假币,或发现得太晚,公司方面不甚满意。这样戏剧性地进入了第三回合,我还真有点儿后怕,担心还有什么“陷阱”等着我去踩。
      ⑤接到最后面试的通知后,我蛮紧张的。面试地点在一间封闭的房子里,我们仅剩的六个人排队列于屋外,叫到自己的名字了才进去接受“拷问”。
      ⑥轮到我了。我忐忑不安地进了屋,坐到主考官面前。大脑高速旋转,随时待命。终于,主考官提问了,他说:“你以前是做出纳的,对吧,那么请你说说第五套人民币不同面值票币后各是什么风景?”这个问题(C),应该说很简单,但平时极容易忽略掉。还好我比较细心,都有印象。于是,我充满信心地回答:“100元的后面是人民大会堂,50元的是布达拉宫,20元的是桂林山水,10元的是长江三峡,5元的是泰山风光,而1元人民币后面则是杭州西湖。”“很好,完全正确,面试结束,请回去等我们的通知。”主考官饱含赞赏地对我说。
      ⑦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没有多少意外,我被录用了。惊讶的是,一同参加面试的六人中,竟只有我一人答对了全部钞票后的风景名称,这不能不算是个意外。主考官说,对于会计职业而言,细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⑧我成功了,我用细心为自己赢来了职场生涯里的一道美好风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 ,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    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    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如怜取小清新

    ①阳台上,一抹绿正在慢慢蠕动。我蹑手蹑脚地靠近,指尖儿轻轻地碰触那有些椭圆的小叶子,我猜她一定还没有感觉到我指尖儿的温度,我不敢像那些霸气的阳光,肆意地铺展过来,公开与她调情。我静静地看她,仿佛刚刚从梦中醒来的睡美人,抻着懒腰,伸开手掌,等待时光的尘屑落上去。听着窗外嘀嗒嘀嗒的冰凌化开的水声,安静地数着春天的步子,等待有朝一日舒展自己全部的媚,等待一场盛大的绽放。

    ②与此同时,另一片早衰的小叶子泛着委屈的黄,缩在一角,没人看得见她的黯然神伤。她是被阳光打入冷宫的妃,我甚至听见那些翠生生的绿叶子们在嘲笑她不利的流年。

    ③这花草有衰落有繁盛,衰落了的弯弯转转成无限忧伤,繁盛了的蹦蹦跳跳成无限欢喜。悲观的人把忧伤吟哦了一遍又一遍,那浅淡而低落的小叶子此刻便成了谁家窗口弥散开来的哀怨曲子,零落、残败,恍若转瞬即逝的烟花;豁达的人把繁盛留在眉间心田,纵使看见了那些小黄叶子,也会浅浅笑过,说声,真好,它们可以去休息了。真好,生命就该这样有生有死。真好,零落成泥碾作尘,等待下一世轮回。

    ④世间万事万物亦是如此。不必强求吧,顺其自然就好。

    ⑤这是这个早上带给我的小清新,一蓬蓬的暖,一蓬蓬的小欢喜在心上跳,如我走过的半世人生里无数这样喜悦的时光一样。  

    ⑥儿时,总是喜欢跟在母亲后面,捡地上的东西。比如一根没燃尽的鞭炮,比如花花绿绿的糖纸,比如随风飘过来的一只红气球。母亲一边呵斥我,一边用她的口袋,替我装着这些垃圾。她知道,我没有玩具,这些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小欢喜,她不忍掐灭。

    ⑦少时,喜欢叠纸船,然后跑到小河的上游去,让纸船顺流而下。因为纸船上写着自己喜欢的邻家小妹的名字。倒不是真的想让邻家小妹看到那纸船,那样会令自己无地自容,就像冬天的时候,在雪地上写她的名字,然后又迅速地毁灭证据,仿佛怕阳光告了密。那些时候,一颗心是忐忑的,却也弥散着一层雾样的小欢喜。

    ⑧长大了,看透了人情冷暖,尽量避开名利场上的刀光剑影,像一个笨拙但倔强的蛹,学会了用厚厚的茧保护自己。却依然有着自己的小欢喜,比如自己动手,研磨一杯芳香四溢的咖啡;比如想到了一句惊艳的诗;比如读到了一篇暖心的文;比如捧着厚厚一本书,怀里揣着热水袋, 被书里的情节带着,心一会暖一会冷地颠簸着。不管外面的料峭春寒,不管外面是月黑还是风高;比如此时此刻,网上闲游,恰巧逛到编辑朋友陈敏的博客,觅得灵光一句:何来瞠目大美景,不如怜取小清新!喜极,便顺手牵羊,窃来一用。

    ⑨生活中有伟大有崇高,但更多的是凡俗的生活,吃喝拉撒、爱欲情仇。在更多的生活表象里隐含着更多的生活情趣。人生能有多少大事,无非是一天连着一天,组成一个平凡的一生。而幸福的生活,便是由这些清新的小美景组成的吧。

    ⑩与其正襟危坐,不如斜倚窗栏,看云卷云舒;与其殚精竭虑,不如榻上横卧,听花开花落。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在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黑鱼奉亲

刘清山

    ①那年夏季,刚上初中的我疯狂地迷恋上了钓鱼。

    ②原因很简单,母亲让不愿午睡的我到家门口池塘边的大树上做作业。不经意间,我看到池塘边游来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竟然出现一条大鱼,真可以称得上奇迹!我定睛一看,那条鱼通体发亮,鱼身粗壮,仿佛大人被晒黑的胳膊。

    ③我知道这是一条黑鱼,不由欣喜若狂,跑到家中,偷偷找到父亲的钓竿,在树下挖了一条蚯蚓,穿在钩上,直接把鱼饵送到了那条黑鱼的嘴边。黑鱼显然饿久了,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住了鱼饵。我顺势提竿,钓钩准确地钩住了黑鱼的嘴巴。但我既缺少力气,又缺少钓鱼经验,难以把这足有两公斤重的大黑鱼拖出水面。黑鱼怒目圆瞪,盯得我更是心惊胆战。我手腕一软,黑鱼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它甩掉了钓钩,转身游进了深水里。

    ④我痛恨自己手软,失去了抓到大鱼的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我,开始在中午一边捧着课本,一边留意池塘里黑鱼的举动。果然没过几天, 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黑鱼再次游到水面上, 我赶紧把早就穿好鱼饵的钓钩抛到了它的嘴边,黑鱼警觉地把嘴凑近了鱼饵,碰了两下,然后擦着鱼饵游走了,害得望眼欲穿的我瞎激动了半天。

    ⑤两天后,黑鱼再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它游到了岸边的芦苇丛。我赶紧把鱼饵甩到它面前,它理也不理,向芦苇深处游去,我匆忙提起鱼饵向它的前方抛去。这一次,鱼饵没有落到黑鱼的嘴边,而是钩住了芦苇主干,我费了好大劲,怎么也无法把鱼钩收回来。黑鱼怪模怪样地望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愚蠢无能。气急败坏的我使劲拉着鱼钩,‚啪‛的一声,鱼线断了,鱼钩宛若一枚牙齿,仍旧咬着芦苇不松口。被晃倒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条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戏弄我的黑鱼钓上来。

    ⑥我不敢把自己一边学习一边钓鱼的事告诉父母。有一天午后,我装作无意地问父亲,黑鱼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父亲说:黑鱼每年夏季,也就是这个时节,产下鱼卵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看不见,但仍旧会进食 ……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我不知这条黑鱼是公是母,但冥冥中,我感觉,它是一条母黑鱼。

    ⑦一周后,这条黑鱼果然产下了一团卵。只是它离岸边较远,我无处下钩。两天后,鱼卵里游出成千上万条小黑鱼,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我返身回家取来鱼竿,在鱼钩上穿了一条绿色的蚱蜢,准备抛到黑鱼的嘴边。此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小黑鱼们竟然随着黑鱼母亲鱼鳃的开合,陆续游进了大黑鱼的嘴里,并且没有再游出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这是小黑鱼们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帮助母亲度过这段昏迷期。

    ⑧我默默收起了鱼竿,把它交给了父亲。此后我经常在这片池塘里看到那条大黑鱼,它和孩子们一起在水中快乐、自由自在地游弋。

(选自《意林》2017 第 23 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史春林 宿程晴

    ①中华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

    ②用文化符号讲中国故事,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用好传统文化符号,讲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甲】比如,以“中国功夫”为符号的《猛龙过江X卧虎藏龙》等电影展现的关于力量、情感与哲思,在跨文化语境下被外国受众广泛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符号的种类,增加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乙】比如,在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 VR 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作为符号的上古神兽和非遗南音的意蕴大大丰富起来,增强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③让符号富含中华文化意蕴,需兼顾外国受众需求,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中有效运用文化符号,还要兼顾世界人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比如,李子柒的系列短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题,以服饰、器物、食材等元素展现不同的生活状态,引发了外国观众的共情,使中国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以一种日常的方式在国外的网络平台得到有效传播。

    ④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留学生在法国街头用小提琴演奏《北京欢迎你》,将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两件世界体育盛事用音乐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北京“双奥之城"的形象,成功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这种创新在于,将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外国常见的街头艺术,实现了中国文化在异域的成功落地。

    ⑤我们还应用好新媒体,增强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信息化和新媒体为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使其可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信息接受习惯。比如,成为爆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创作中就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将舞蹈、绘画等进行数字化呈现,整部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色,又有很强的科技感,这成为其成功“破圈”的重要密码。网络短视频更是为人们频繁接触中华文化符号提供了契机。它碎片化、低门槛、生动有趣,且时效性强,为各国人民喜爱。

    ⑥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打造富含中华文化意蕴的符号体系。

(选自2023年3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