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专家预言称,按照这个趋势、速度发展下去,到2022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超过7.5亿,其中10——18岁青少年为近视患病的重灾区。

在诱发近视的三大因素(遗传、环境和营养)中,科学家们认为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起的作用更大。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够、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明显增多。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常使用,使青少年视力更趋下降。电子屏幕、不良光线、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太长以及看的物品距离眼睛太近等,都是不良的用眼环境或习惯。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青少年患“手机瘾”者日益增多,过分依赖手机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手机瘾”者因过度使用手机内心反而 变得更加孤独,影响人际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视频、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影响了学习、生活。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另外,网络中的虚拟刺激弱化了未成年人对现实亲情、正义感以及道德感的感知,容易被错误价值观所误导……凡此种种,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预言,一年内我国近视患者的人数将继续增加。 B、青少年近视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C、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与中国大体相当。 D、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2)、阅读材料二“中国城乡学生近视率”统计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过分依赖手机对青少年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①【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②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③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器,最后带回地球。

④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②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③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④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⑤“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____ 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⑥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⑦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 , 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⑧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____ “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⑨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⑩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⑪在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⑫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返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高了近百倍。

⑬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⑭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①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②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关于平凡主题的调查。图表如下:

【材料二】

今年1月4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十大年度网络人物有:“义务理发师”贾潮江、“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的第一书记”莫日发、“螺丝钉志愿者”朱言春、“侠骨柔情的反诈民警”涂凯峰、暴雨中的硬核“铁路蓝”赵阳、“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莫宙、“坚守三尺讲台 39 载的山村教师”杨红军、“孝老爱亲模范”汪萍、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王忠祥。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据了解,十大年度网络人物由公众线上投票和专家线下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方式选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置身平凡却满怀热忱,在教育、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辛勤耕耘、发光发热。凡人微光,诠释着伟大,拥抱着不凡。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节选自《新华时评》2024年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精彩绝伦”“令人惊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开启英国首演以来,好评如潮,票房大卖,不少观众表示要“二刷”!英国主流媒体、文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也不吝赞美之词,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深圳造艺”迎来又一次的高光时刻。

《咏春》在海内外演出已近 200 场,之所以能一次次破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致敬的是追光逐梦的平凡人,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咏春》采用“戏中戏结构”。该剧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戏外”的深圳《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师父,两条线索、两个场景、两个故事在剧中无缝切换,两个时代随之同频共振,最终落在“理想”上。

致敬平凡英雄,铺展岭南市井风情,谱写大湾区人不屈不挠的打拼路、奋斗史,鲜明传递出这样一个朴素的故事内核—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光。通过这部舞剧,海内外观众可以深深体味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在极强的“代入感”中轻松“读懂”《咏春》、爱上《咏春》。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2024年9月5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