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进入21世纪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并助力世界经济复苏成为历史摆在中国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材料体现出我国( )
A、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贡献中国方案 B、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C、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 D、重视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自入关以来,始终面临俄国勾结漠西准噶尔部对边境的威胁。囿于国内割据分裂势力尚存的局势,清政府一方面努力对俄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下令在黑龙江建城驻兵,命理藩院督导官兵种地,并从漠南科尔沁部征调粮食。在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满、俄、拉丁文译本均明确记载“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

——摘编自戴逸《清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君主国聚首维也纳,通过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一种定期会议制度,意在解决彼此间分歧,并确保既定秩序不会遭到任何受法国大革命理念启发的民众冲击。……此后,欧洲列强甚至派出了一支远征军,以帮助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继续统治,并与之签订协议。这一政治秩序在核心区域与外围地区有着明确边界:前者由五强治下的欧洲组成,直到1914年,那里的和平基本上得到了尊重;后者——核心区域之外的世界,被协调机制所压抑的好战情绪则由中心输出到了外围。

——摘编自[美]佩里·安德森《大国协调及其反抗者》

材料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围,超越了国强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引自王毅《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也证明了要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二 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编自(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新时代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0年。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过去我们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注重的是“摸经验和规律”;新时代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侧重于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编自贺新元《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