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2022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ㅤㅤ材料一:
ㅤㅤ①今天,食物于我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健康维护和精神享受上。尤其在快节奏、多元化的今天,口腹之欲的美好感受带来了味蕾与心理上的极度舒适。在“美食不可辜负”的激励下,人们吃得好,吃得精,吃得多,最后在八珍玉食、觥筹交错之间吃到撑。
ㅤㅤ②人们对“吃撑了”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又该长肉了”。摄入过多食物,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久而久之肯定会造成肥胖。吃太饱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体重的变化。肥胖已被太多的研究证实是引发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常吃饭过饱的人自控力会变得越来越差,人体对食欲的调控机制也会慢慢失灵,从而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ㅤㅤ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话告诉我们吃得过饱直接危害的是胃肠道。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充进来,就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现代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人体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如果胃总是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很难得到修复,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胃部炎症,容易引发胃糜烂、胃溃疡、胰腺炎、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增加胃癌、肠癌的患病风险。
ㅤㅤ④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饱食会导致大脑早表。饱食后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有研究著指出,饱食可以诱发人脑内一种名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其增长的数量与食量成正比。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而脑动脐婴化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有数据表明,约3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其青壮年时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ㅤㅤ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认为:七分饱的感觉应该是胃里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或者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两这件事了。不过,七分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这是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需要慢慢摸索。
(选自《百科知识》2021年第23 期,有删改)
ㅤㅤ材料二:
ㅤㅤ人们呼吸时吸收的氧,有 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能导致细胞损伤,动脉血管硬化,引发疾病、衰老,甚至死亡。而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大,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老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选自《文摘报》2019年11月02日)
ㅤㅤ材料三:
ㅤㅤ科学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和平衡膳食,是维持人体功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疫情形势下,更要注意科学饮食。建议每天食用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每周在25种以上。多吃新鲜蔬果,且深色蔬菜的摄入量要占到一半以上。增加高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量,在现有适量食用蛋类、禽肉和瘦畜肉类食物的基础上,增加奶、豆类、坚果和水产品的摄入量,做到每周至少食用3次水产品。
(选自《海南日报》))
∞三老五更礼∞ 【版块一:起源于周代】《礼记·文王世子》有“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可见,从周礼开始,设“三老五更”以示尊老敬老。 【版块二:____】①汉代各个乡、县、郡均设有“三老”一职,负责掌管一方教化。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曾在太学正式举行了一次十分隆重的敬老之礼。②此后,历代王朝的君主都把此仪式作为推行尊老敬老教育。 |
【版块三:____】③魏晋时期,官方更加郑重地对待三老五更礼,尤其突出了三老五更以师道自居、训示皇帝的礼仪。唐代的君主敬老仪式在礼仪上更为烦琐,对三老五更的资格认定也更为严格。 【版块四:____】④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皇权的日益强化,使君臣间的尊卑差距与日俱增,皇帝对三老五更下拜和跪进酒食的尊崇礼节逐渐被取消。明世宗嘉靖年间举行的敬老典礼中,皇帝只是象征性地做出对三老五更下拜的姿态,而老人则赶紧表示不敢当,皇帝随后也就只对他们拱手作揖。酒宴的时候,对三老五更的跪进酒肴之礼,也由侍臣代替皇帝进行。 |
访一代宗师 寻千年文脉
由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组成的“唐宋八大家”,堪称中华文脉中的“最强文化天团”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于2023年11月10日开播。
【材料一】
节目播出后,《韩愈篇》两期首播观众规模在全天各频道综艺节目中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45%。节目在新媒体端引发热烈关注。
全国热搜 | 98个 | 首期当天全国上星频道综艺观众规模 | TOP1 |
全端累计触达人次 | 破10亿 | 首期当天央视频总观看量 | 破120万 |
主话题及相关话题总阅读量 | 破2.7亿 | 微博综艺影响力榜热播榜 | TOP1 |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2023.11.13
【材料二】
节目中,撒贝宁组建“文脉探访团”以“今人”身份穿越千年以前,开启第一视角,走入千年前宗师生活的现场,访宗师传奇人生,揭示名篇佳作诞生历程。宗师又将以“古人”之姿,跟随主持人撒贝宁一起穿越千年之后,来到现代城市故地重游,再访河清海晏,一睹国泰民安。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新浪新闻”2023.11.10
【材料三】
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让观众在高吟浅唱中捕捉大唐的心跳,于亭台楼阁间触摸大宋的指纹,以力求真实生动地还原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再现宗师的传奇人生故事。
在文史知识的把控上,为了保障史实的权威性,亦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邀请到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院校机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后援团”,在台本创作、脚本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文学、史学、服装、美术、礼仪等不同领域层层把关,小到街角摊位,大到亭台楼阁,确保节目每个环节有据可考、有理可依。
——“新浪新闻”2023.11.10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节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入手,再现了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除了文学造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还特别呈现出宗师们的情怀与趣味。正是这样丰富、深邃、洒脱的灵魂,令人由衷感慨,这是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慕醉藕花深处(网友):何冰演的太好了,台词功底也强,很有代入感!古代场景的每一帧画面都好美啊!
辰露:原来和撒贝宁一起出演的有很多都是专家呢,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2023.11.13
【材料一】
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莱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独自享用的就餐方式。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
【材料二】
“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也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用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事实上,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出现了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对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
【材料三】
合餐制是中国农业生产模式、伦理道德观念、饮食审美情趣、勤俭持家传统、烹调工艺体系和宴宾待客礼仪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必然古今一线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至于《周礼》《史记》记载的史料,虽然也有一点“分餐“的意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宗法礼制下的生活等级待遇,仅局限于社会上层;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战国时代,科学地实行全民分餐难以想象。
【材料四】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调查数据:
认可 | 顾虑 | 抵触 | 沉默 | 其他 | |
分餐制 | 39.05% | 27.92% | 12.91% | 12.25% | 7.87% |
公筷公 | 53.18% | 22.34% | 8.46% | 8.50% | 7.52% |
【材料五】
行业协会人士: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对“分”比较忌讳。喜欢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氛围。此外,中餐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莱式菜品,也不好分。
餐饮业经营者: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是典型的分餐制。但和食堂就餐不一样,上餐厅下馆子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有社交属性。在重庆,麻辣红汤九宫格是传统,也是主流。本地也有一人一锅的小火锅餐厅。这样很好,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餐饮业创投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产出比。分餐制对餐饮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之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餐制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能否承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