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瓦邀雨来
侯美玲

北方乡下,随处可见一幢幢低矮的瓦房。白色的墙,黑色的门,青色的瓦,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古往今来,瓦的颜色很多,唯独喜欢青瓦,青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低调含蓄、温和中正,当青瓦遇到白墙,简直就是最佳搭配

春分已过,雨还是不见踪影,乡下人就开始盼雨,恨不得做上一桌好饭邀请春雨的到来。伸长脖子,凝望对面人家的屋瓦,盼望雨水的来临。天色已暗,月光照在青瓦上,凝成一层薄霜,人们只好失望地走回家。关上门,熄了灯,心里仍然放不下,兀坐在土炕上侧耳倾听瓦上的声音,是的,他们在等待一场雨,一场贵如油的雨。

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叮叮当当作响,大约再没有一种声音,会让人如此欢喜。老人拄着拐杖,逢人就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孩子们不顾大人的责骂,一股脑跑进院子里准备淋个透,女人们忙着在瓦檐下放水桶,好多接一些雨水洗衣裳。

有时候,春雨如同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还带着花香款款,桃花、杏花、梨花、樱花的香气落在瓦面上,留下丝丝香痕。暗夜独入梦,高枕听雨声,这一夜,西窗下,漫时光,思绪轻摇着淡淡的微光,悄悄荡漾起白色浪花,那是青瓦和花雨带来的沉醉,如清泉缓缓流入心田。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独自在家午睡时,白雨忽然而至,豆大的雨滴在瓦上,犹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暴雨如注,雨脚变得铿锵有力,像一群人在黄土高坡上擂出的鼓点,急促而雄壮。风起云涌间,密集的雨丝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飘落,由远而近,由重而轻,发出蚕吃桑叶般的“沙沙”声,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此刻普普通通的青瓦,摇身一变成了雨中最美妙的乐器,飞流的雨声合着击瓦之声,便是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从前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声音,那么纯粹朴实,那么酣畅不羁,甚至希望时光能为这样的音乐就此停住不动。

相较于春天的干旱少雨,秋天则七晴六雨。秋雨绵绵,藏着无尽的落寂和愁绪,青瓦不拒,张开怀抱迎接秋雨的到来。灰色的天,青色的瓦,透明的雨,屋子里空荡荡的,世界变得好安静,只剩下心跳和雨丝的声音,在这潮湿的季节,大概没有比雨落青瓦更让人心安的声音了。

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椅一张、茶一杯、书一本,坐在瓦檐下,茶水冒着热气,与烟雨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时光随着翻动的书页悄然流逝,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身处陌生国度,孤独环绕左右,又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身处世界中心,璀璨传遍上下渴了喝口茶,累了听雨声,透过丝丝雨帘悠然遐想,一位绝代佳人从厚厚的书页中走了出来,一席青色长裙,聘聘袅袅,旁若无人走向雨中,然后翩翩起舞。正愁没有乐器伴奏,却看到她已经在细雨与青瓦的合奏乐中舞的矫若惊龙,我看得如痴如醉,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那位佳人毅然决然回到书中,再也找不到了

离家在外,一场阴雨浇灭了旅途的热情,透过窗户看对面人家的屋顶,也是一色青瓦铺就,雨水将瓦面洗刷得一尘不染,将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故乡的小院,白墙青瓦、古槐苍苍、炊烟袅袅

人生百载,即使步履不停,也无法走遍天涯海角,不如停下脚步,看云赏花听雨。而那青瓦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邀请落雨的到来,那些或稀疏、或密集、或零落的雨,乘着云朵而来,带着花香而至,只为有一刻能与青瓦邂逅,合奏出浅静诗意的乐章。

(1)、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春雨,夏雨,秋雨的特点。

春雨:﹒

夏雨:

秋雨:

(2)、如果把“豆大的雨滴砸在瓦上……”一句中加点的“砸”换成“落”或者“滴”,是否恰当?为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刻,普普通通的青瓦,摇身一变成了雨中最美妙的乐器,飞流的雨声合着击瓦之声,便是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

(4)、“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这一句能让你联想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哪两句名言?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②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③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④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⑤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⑥"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⑦"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⑧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⑨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⑩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⑪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⑫"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⑬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⑭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欣赏

    ①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却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②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快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是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但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③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纷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则眼不正,即使是在纯美境界,也会看到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④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⑤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芙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芙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⑥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脱凡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从孤烟落日这等常景常物中欣赏到难得的孤独苍凉之美。

    ⑦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文学类作品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水乡戏台

祝勇

①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②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精美绝伦的戏台,容纳了绍兴人的梦想和荣耀。对此,他们态度认真,绝不造“豆腐渣工程”,他们把戏台称为“万年台”,比朝廷“万岁”活得更久。戏台就这样,在不紧不慢、悠然闲适之间,瓦解着宫殿的权威。当铁血帝王们纷纷变成了历史,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 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③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 “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④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 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 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⑤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 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