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素养提升练习试卷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宇航员病了怎么办

①在各种科幻电影中,观众难得看到宇航员生病的场景。假如宇航员真的在太空中出现头疼脑热等不适,离他们最近的急诊室是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地球上,他们该如何是好呢?

②现在的做法是,宇航员会在飞船里准备一个药箱,里面放上一些常用药物,比如退烧药、消炎药、止晕药等。当感觉身体不适时,宇航员会向地面的医生报告,医生会及时发出指令,告诉他该怎么吃药。

③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一种由纳米碳构成的生物胶囊也许可以帮助他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加紧研发一种生物胶囊,将其植入人体皮下后,它能在宇航员毫无察觉时迅速自动诊断其身体中的异常状况,并进行相应治疗,就好像一个随身相伴的医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几年内,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就可以使用这种生物胶囊。

④生物胶囊的成本并不高,制造工艺也不复杂。只要先将纳米碳放入胶囊模具,再填入人工细胞,最后用纳米碳或是蛋白质胶水将其黏合,一颗生物胶囊就制造成功了。

⑤生物胶囊的研究者洛夫特斯博士表示,在进入太空前,宇航员只要进行一项微创手术,在大腿表皮下植入几颗生物胶囊,宇航员就拥有了对抗绝大部分疾病的能力。这种手术非常简单,只需要使用普通的麻药。

⑥太空中有无数能够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高强度的辐射,它会摧毁宇航员的骨髓细胞并破坏其免疫系统。生物胶囊中填充的细胞可以察觉到辐射强度的上升,并自动释放药物,保护人体。胶囊内装有一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仅可以帮助宇航员抵抗辐射,还可以帮助他们对抗其他常见太空疾病,比如感染、发烧、器官衰竭和失眠等。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有针对性地研发相应的抵抗因子。

⑦生物胶囊中细胞的纳米外壳有一定的空隙,可以允许药物通过,但能保证人工细胞一直留在胶囊中。生物胶囊不是一次性用品,胶囊中的细胞可以通过自身新陈代谢维持活力,这些细胞的寿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因此每个胶囊都可以连续使用数年之久。生物胶囊本身也没有“保质期”,它的纳米碳结构是惰性的,非常稳定且具有弹性,至今没有发现人体中有可以分解该生物胶囊的酶。生物胶囊不会造成人体的排异反应,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再由医生取出。

(选自《科学大众》)

(1)、(★★☆)选文从科幻电影谈起的好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引出本文说明的话题。 C、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生病了怎么办”的思考。 D、意在说明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前提,科幻终将成为现实。
(2)、(★★☆)下列关于生物胶囊的优势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成本不高,制造工艺不复杂。 B、使用简单,自动释放药物,保护人体。 C、其本身没有“保质期”,可以连续使用数年之久。 D、不会造成人体的失重反应。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说明生物胶囊时,先总体说明,再具体说明几个方面——制造、使用、效果、寿命,最后说明其取出简单,因而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文中第⑦段加点词“至今”从时间角度限制了“没有发现人体中有可以分解该生物胶囊的酶”,表明人体究竟有无“可以分解该生物胶囊的酶”还不能最终定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C、第③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生物胶囊能在宇航员毫无察觉时迅速自动诊断其身体中的异常状况,并进行相应治疗。 D、生物胶囊的制造工艺是先将纳米碳放入胶囊模具,然后用纳米碳或是蛋白质胶水将其黏合,再填入人工细胞。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欧利和雏芳

[美]艾·辛格

    这座森林里生长着各种各样挂满枝叶的大树,辽阔而茂密。每年的这个季节,通常已经冷起来了,甚至还会下雪;可今年的11月却比较暖和,如果不是林中铺满了落叶,你也许还会觉得这正是夏天。这层层落叶,有藏红花般的黄色,有醇酒一样的红色,还有金色和一些混合色。它们有的是被雨打落,有的被风吹落;有的落在白天,有的落在夜晚。而现在,已经变成一层厚厚的地毯,覆盖着森林的空地。它们的汁液枯竭了,却依然飘溢出诱人的芳香。阳光透过生意盎然的枝条洒在落叶上,那些不知怎样从秋风中死里逃生的爬虫和飞蝶,悠闲地在它们身上漫步。叶下的空隙,为蟋蟀、田鼠和其他许多在地球上寻求保护的生灵提供了藏身之处。

    在光秃秃的树梢上,只有最后的两片树叶依旧攀附着一根细嫩的枝条,那便是欧利和雏芳。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寒夜,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有谁知道,为什么有的树叶飘零了,而有的却高悬枝头?可是欧利和雏芳相信,惟一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之间深深地相爱。欧利比雏芳年长几天,也比她略显宽大,但雏芳却更加娇美而优雅。当风雨、冰霜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们谁也帮不了谁的忙。可欧利还是利用一切机会鼓励雏芳。在最凶猛的暴风雨中,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它们不仅撕扯着树叶,而且还要吞没整个枝条。欧利依然恳求着雏芳:“坚持住,雏芳!全力坚持住!”

    每到寒冷的风雨之夜,雏芳便会委屈地抱怨:“我已经不行了,欧利,但是你还可以坚持住啊!”

     “那有什么意思?”欧利说,“没有你,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如果你飘落了,我也要随你而去。”

     “不,欧利,别这样!只要能坚持住,就决不应该飘落!”

     “这全要看我身边有没有你,”欧利说,“白天,我欣赏你的美貌;夜晚,我闻着你的芳香。只让我这一片叶子留在树上?不,决不!”

     “欧利,你的话是甜蜜的,可它不是真的,”雏芳说,“你完全知道我已经不漂亮了。看我变得多么憔悴,多么枯萎!现在只有一样东西还没有离开我——那就是对你的爱。”

     “这难道还不够吗?在我们全部的本领中,爱情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欧利说,“只要我们彼此相爱,便可以留在这里,无论什么狂风暴雨也摧不垮我们。我想告诉你,雏芳,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你。”

     “为什么,欧利?我全都枯黄了。”

     “谁说绿色美丽而黄色不美?所有颜色都同样有自己的魅力。”

    欧利正在倾诉衷肠,雏芳担心的事却终于发生了:一阵风吹过,把欧利从树枝上吹了下来。雏芳战栗了,几乎也要随着落下,但是她很快又坚持住。眼看着欧利在空中渐渐地飘远,她用树叶的语言呼唤着他:“欧利,回来啊!欧利——”话还没有说完,欧利便从视线中消逝了,同地上的其他叶子融在一起。只留下雏芳孤零零地偎在枝头。

    白天,还能想办法排遣悲伤,但天色渐渐暗下来,冰冷刺骨的雨滴打在身上的时候,她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她觉得,树叶全部的不幸应该归罪于大树,都应该归罪于粗壮的树干。树叶落了,而枝干依然高高地挺立着,粗壮坚实地植根于沃土里。风雨冰雹都不会使它烦恼,它或许可以永远活着。对雏芳来说,树干就是一种神。它用叶子把自己装扮上几个月,然后又将它们抖落。它可以用汁液养育树叶,愿意养多久就养多久,然后再让他们渴死。雏芳央求大树将欧利还给自己,央求它重新回到夏天,但大树根本不理睬她。

    雏芳觉得,从来没有一个夜晚像今天这样长,这样黑,这样冷。她同欧利交谈,并希望得到回音,但欧利沉默着,失去了全部的生的迹象。

    雏芳对大树说:“既然你将欧利从我身边夺去,那就让我也去吧。”

    可是就连这样的祈求也得不到大树的同意。

    不久,雏芳感到昏昏沉沉,这不是困倦,而是一种陌生的疲惫之感。当她醒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不是挂在枝头。趁她昏睡的当儿,风已经将它吹落。以往挂在枝头的时候,她总是伴着太阳一同醒来,而这次却有一种完全异样的感觉。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同时,她还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顿悟。她终于明白:自己决不仅是一片凭借对风的幻想而生存的树叶,而是宇宙的一部分。在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雏芳领悟到奇迹般地融合在自己身上的分子、原子、质子和中子,领悟到自己占有的这种巨大的能量,领悟到自己亦在其中的奇迹的宇宙进程。

    在她旁边躺着欧利,他们用一种从没有尝过的爱情彼此欢迎着对方。这不再是依赖命运和怪想,而是与宇宙本身同样强大的永恒的爱情。那种从4月到11月曾经日夜担心着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死亡而是永生。一阵微风掠过,将欧利和雏芳抬起。他们怀着那种只有解脱了自己、与永恒同在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巨大幸福,翩翩翱翔。

(摘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①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②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③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④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⑤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⑥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⑦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⑧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⑨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⑩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⑪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⑫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现代文阅读

老师:下面文章约2500字,略读此文,请尽量在6分钟左右读完。略读时,请注意文章写了关于外婆的哪些典型事件。之后再精读文章,捕捉文本细节,于细节关联中体会作者的情思

带外婆出去玩

李娟

①我们无论去到哪里,都一定会带上外婆的。要不然怎么办呢?她快九十岁的人了,要是把她一个人撂在城里或内地的话,那多可怜啊。虽然我们生活也不好,在山里四处奔波的,连个像样的床也没法给她老人家支一张,也不能给她弄点好吃的东西。但一家人好歹都能在一起,无论干点什么,都放心。

②我妈的理由则是:有老人在嘛,出去玩的时候嘛,就有人看商店了嘛。

③可惜这个算盘没打好,别看外婆年龄大了,人还灵醒得很呢。又刚刚从内地来,看到什么都稀罕极了,玩心比谁都重。一听说我们要出去玩,就不声不响一个人悄悄地换了衣服和鞋子,戴上草帽,拄上拐棍,早早地站到路口等我们了。

④我们实在不想带她出门。没办法啊。以前在库委牧场做生意,住的是木头房子,虽然跟牛圈差不多,但人走空了至少还可以象征性地锁一下门。到了沙依横布拉克,住的是帐篷,就几块塑料布盖住了全部的商品,一定得留人看门的。再说外婆毕竟上了年纪,爬坡上坎的也不行了,哪能跟上我们这么利索的年轻人。我们和她一起出去的话,得先猴一样蹿出去一截子,再等她老人家半个小时,然后再蹿一截,再充满耐心地等。在险要处,还要陪着她老人家提心吊胆地一步一步挨过去,总之,出去玩的话,只要带上外婆,肯定不会玩得尽兴。

⑤但要把外婆一个人留在家里的话,我们在外面也不会有多自在。一路上又老操心着家里,只想早早回去。除了惦记她一个人在家寂寞,不安全以外,还有——她老人家老是把货架上好吃的东西自以为不露痕迹地偷出来,发给附近的小孩子。我们出门半个小时后,就开始掐算了:开始少苹果了……再过一会儿又想:一把糖又没了……回去的路上:这下好了,泡泡糖盒子也空了……

⑥于是,每次回家的情景便是这样的:小店门口簇拥的孩子们一哄而散,剩一地的果核糖纸。外婆笑眯眯地站在最里面,高高兴兴地、假假地说:“今天生意好得很!特别是吃的东西卖得最快!”

⑦这倒也罢了,哄了小孩子总能落下点人情(我们这里的小孩子每次到森林里拾柴火回来,都会往我们家门口的柴火垛上扔一两根)。她一天到晚自作主张地胡卖东西,就不可原谅了。

⑧一次,她把二十块钱的胶卷两块五毛钱就卖出去了。那个捡了大便宜的人,第二天居然还想来捡,被我们骂了一顿。然后我们又回过头使劲埋怨外婆。谁知她老人家还振振有词:“那么丁点大的小盒子,哪值得到这么多的钱?你们不要乱卖东西!”——看,她还说我在乱卖。我们板着脸,都不理她了。过了一会儿她好像终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但仍然虚弱地为自己进行最后的开脱:“再怎么说我还是收了他两块五,总比一分钱不要白送给他强嘛……”

⑨家里有了这么个老太太,真是毫无办法。

⑩另外,她注意到了我们三块钱就卖出一瓶啤酒,于是从那以后,不管什么酒她老人家一律都三块钱卖。包括很贵的那种伊犁特。我妈说:“这样可不行,外婆看商店的时候,我们得留下一个人看外婆。”

⑪当然啦,在外面玩多好啊,我们谁也不愿意做留守的那一个。于是便轮流值日。开始我们两个还都挺自觉的,到了后来,就开始赖皮了。谁的动作快,谁腿长,谁就占便宜。我这人比较老实,早上吃了饭,总是要刷锅洗碗什么的,因此总是吃亏,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她扬长而去,而且还没有多少怨言。我妈就不一样了,每次迟一步让我占了先机的话,就开始使劲怂恿外婆搞破坏了——

⑫“妈,你看,妹仔又要带你出去玩了,还不快点穿衣服,还不快点跟上!”

⑬一面又得意洋洋地冲我大喊:“娟,你等一等嘛,外婆也想去,你顺便把她带上吧!”

⑭我大惊失色,外婆喜出望外。我装作没听到似的,拔腿就跑,外婆来不及穿好衣服,把大衣和拐棍都挟在腋下,跌跌撞撞就冲出来了。我妈又好心地追上她,给她戴上草帽,推着她往我这边跑:“妹仔,你慢一点,等一下外婆嘛!”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⑮而我呢,总是跑得很远了,又忍不住回头看,看到外婆还在沼泽边的草地里蹒跚着,急急往我这边赶。她的身子瘦小佝偻,闪闪乎乎,摇摇晃晃的。她还一点儿也不知情呢,一个劲儿地怪我走得太快了:“妹仔啊,你慢一点啊,你慢一点啊,我撵不上你呀……”

⑯让人心里忍不住一片动荡,一片汪洋,柔软得呀,于是两只脚再也走不动了。

⑰外婆在这山野里多么孤独……

⑱每次都这样,心一软,就完了。接下来想也想得到这一趟行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通常是我搀着她慢悠悠地磨蹭到前面山路拐弯的地方时,她就满意了:“娟哪,走了这么远了,好了,今天玩够了。我们回去吧,你妈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⑲我就只好跟傻子似的,再慢悠悠把她搀回去。而在家里,我妈早已收拾妥当,准备出发,只等我回来和她交班了。

⑳当然,我也不是好欺负的,我也会用这一招来对付她。可她的结果总是比我好,因为我一个人在家的话,外婆更“不放心”。所以每次出门没走几步她就能把外婆撂下。

㉑有一次她去爬左边那座山,外婆也跟去了。我估计最多半个小时外婆就该被甩下回来了。可是这一去,去了整整两个小时,而且最后还是外婆一个人回来的。不晓得出了什么事。

㉒我连忙问她走了多远。

㉓她说:“极远极远极远极远……”

㉔我问:“山高不高?”

㉕她说:“极高极高极高极高……”

㉖我说:“那你一个人怎么下来的?”

㉗她连忙转过身,让我看她的屁股,并且问我磨破了没有。

㉘我气坏了,我妈也真是的,怎么能让外婆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回来?两个小时呢!

㉙外婆又说:“好高好高的山哟,老子(呃,她老人家向来都这么自称……)从没见过那么高的山,老子爬到半路(吹牛,她能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了,你妈硬要老子上去,你妈又拉又扯,硬是把老子拖了上去,背了上去……唉呀呀——好高的山哪!骇得老子一身汗……那里头好多的树子呀,到处都躺得是,那么粗的(展开手臂比画了一下)有,那么粗的(把手臂展得直直的又比画了一下)也有,也没见有谁把它拖回去当柴烧,估计从来也没有人进去过(又在吹了),好高啊好高啊……老子这回可是上去过一次了,呃,老子这回晓得了,呃——再也不想了,老子再也不去想它了……”

㉚可是从那以后,她就天天开始想了。她天天坐在帐篷外,仰着脖子遥望对面半山上那片浓重的森林,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那么粗啊……从没得人进去过……”

㉛出神得,旁边的稀饭沸得都顶掉了锅盖还不知道。那是她平生第一次进入森林。

(选自《阿勒泰的角落》)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顶军帽

①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 ____ ”听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看到阿柴那黄黄的小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他急切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子了。

⑥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拄起木棍,迈开大步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指导员叫住了阿柴,不紧不慢地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每迈出一步都强而有力。

⑧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脚步,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我可不需要你让着我,我靠自己的真本事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了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你快走吧,不要误了下山的时间。”

⑨阿柴虽然觉着指导员的话怪怪的,但是掩不住带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乐呵呵地摸着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⑩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取材于俞春放《十四岁的长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