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破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隐》:左思写的表达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竹柏影也 盖:

经宿方 至: 

人问其 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忆余少时尝在外(1)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2)如积灰,而烟云杳霭(3) , 在有无之间。今公(4)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牅(5)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6)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7)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8)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9)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归有光《悠然亭记》)

      【注释】①外:外祖父;②颓然:坍塌的样子;③烟云杳霭:云雾缭绕;④公:表兄淀山公,历官兴化知府、河南参政;⑤户牅:门窗;⑥中无留滞:指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⑦道:天道;⑧妒媢(mào):妒忌;⑨殆:大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