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新中考】练测本语文素养综合训练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 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 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 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 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 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 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 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 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

对象

姓名:____  基本情况:____

主要特点:____

沟通

过程

步骤

策略

具体内容

第一步

明确沟通目标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

第二步

研究沟通对象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

第三步

作出最终决策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1)、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2)、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
(3)、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 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 
(4)、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莫砺锋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作为在大学中文系任教40年的老教师,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②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變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③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④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⑤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减)

阅读

【材料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有些鸟类会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飞越千山万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它们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问题,就是候鸟学的研究对象。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按照迁徙的距离,候鸟可以分为长途候鸟、中途候鸟和短途候鸟。长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超过5000公里的鸟类,如大雁、白鹤、信天翁等。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红嘴相思鸟、喜鹊、百灵等。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候鸟迁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般来说,候鸟会在春季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寒冷的北方进行繁殖,因为北方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少的捕食者。而在秋季,候鸟会从北方飞回南方进行越冬,因为南方有更温暖的气候和更稳定的水源。这样,候鸟就能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一场艰苦而又神奇的旅程,它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到达目的地。 (刊载于2023年6月17日)

【材料二】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要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以凤头蜂鹰为例,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那么,夜里迁徙的候鸟,靠什么“导航”呢?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候鸟也有迷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刊载于2023年6日19日)

【材料三】

【材料四】在关乎全球候鸟种群生存与繁衍的重要迁徙通道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命运与共之心、生态创新之智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正在变成可感可知的现实。关爱———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形象大使”。除了北京雨燕,每年春季,还有灰鹤、黑鹳、银鸥等大量候鸟从南途经北京向北迁徙。记者在调研采访时发现,北京有不少鸟类友好型建筑。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守护———让候鸟家园重焕生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会与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一道,云集到福建福宁湾、罗源湾等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越冬。罗源湾附近居民于孙李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水产养殖是主要产业。不当的养殖行为曾对当地水鸟栖息产生影响,生态平衡一度遭到破坏。为重焕湿地生机,当地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附近的渔村还修建了不少观鸟栈道,生态观鸟旅游成了当地发展的“新名片”。从向自然过度索取到对自然精心呵护,罗源湾的发展之变是中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刊载于2023年6月6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个性实体书店人:在商业密林中执拗生长

【聚焦青年·个性实体书店主理人】

在这个动动手指就搞定检索、信息得来容易又泛滥的时代,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书籍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探访过20多个城市的个性实体书店后,书评人绿茶对实体书店业态变得颇具信心。

(一)人的“羁绊”,赋予书店生命力

“产生‘羁绊效应’,人才能聚集在书店,书店才能成为人们精神的家。”80后青年、沈阳离河书店店主孙晓迪这样认为。

2020年书萌推出的《疫情当前,书店现状调查》给出了一组严峻的数据: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实体书店,90%暂停营业,99%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离河书店也是其中之一。

“还能坚持多久?”迷茫之际,同为离河书店店主的高明把这个问题敲到了微信朋友圈里。这一问牵动了书友的心。大家纷纷留言关切,都希望离河书店“活下去”。一个会员来充钱了,又一个会员来充钱了,点滴汇聚,希望的火苗又燃起来了。

“一位年轻读者到厦门读大学后不再驻足离河书店。疫情期间,他联系到我们尝试提供帮助。”高明把这样的故事珍藏在心里,他说,本来觉得读者可能已经告别了,其实书店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印记,即使在远处。

所谓家园,来自人与一个地方的羁绊,来自过去与未来的联系。建立归属,留下印记,书店这一文化空间,在城市中还有这样的社会意义。

(二)____ ,丰富城市的文化味

网络时代,读者虽然可以线上交流,但真实存在于表情与肢体中的信息是难以传递的。为城市建立文化发生的空间,是很多书店店主认为实体店存在的重要理由。

成立19年,布衣书局越来越明确“服务藏书人”的定位。80后青年、新书板块负责人胡智睿告诉记者,藏书人看重品相,布衣书局向出版社订书时,他会一再嘱咐对方“不要只用油皮纸包装,还得用纸箱送书”。

布衣书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毛边本,每次一上架就秒空。胡智睿说:“毛边本确实只是一部分藏书人的爱好,但是不能因为这部分人很少就忽略它。满足小众趣味,同样是我们的目标。”

2020年1月,甲骨文·悦读与北京西城新街口街道合作的福绥境图书馆开始试营业。这家图书馆把服务社区阅读作为追求,负责人俞正为社区居民安排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比如邀请嘉宾给孩子们讲国学,为老年读者讲“手机课堂”。

(三)历经沉淀,回归阅读的本质

走进苏州慢书房,人、书、空间相映成趣,静谧舒适,这是店主许涛专门的设计。

“书一定是书店的核心。”许涛告诉记者,“慢书房提供阅读之外的所有服务,无论是沙龙还是文创,我们都会追问它是不是围绕着阅读开展。书店只有服务于阅读需求,而不是某种商业目的,内容才可以真正被输出。”

读者是胡俊峰“拼”出来的。开店前三年,他每天都在店里,“只要有人来,我就拿出干劲和热情,去一对一地服务。”书店大概有8000种书,胡俊峰差不多翻过2800种,有6000种能讲出梗概。

历经时间的沉淀,回归阅读本质成为温州无料书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方向。“书店的核心是阅读服务和内容,这是不会被取代的。”张潇坚信这一点。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2月23日,有删减)

【现状分析】2020年4月,位于成都仁和新城商场4楼的大隐书局,悄然离场;2020年6月25日,在维持了1784天的生命后,重庆方所书店闭店;2020年6月30日,武汉外物书店汉口店和大家说再见了;2020年12月30日,深圳诚品书店结束营业………

——《成都商报教育》

中国网络综合书店打卡大数据显示,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0家,美团点评上书店打开数据显示,2019中国新开书店数量超过4000家。2019年中国关闭的书店有500多家,其中新华87家,民营129家。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

  图1:调查样本书店2020年全年利润情况

图2: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图3: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各方观点】

线下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体验。在我目前看来,只要书店能在提高阅读体验,更好地展示书本价值的层面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它就有存在的必要。——孔夫子旧书网

大部分人普遍认为,实体书店的书价很贵,因为很多实体书店还是按原价在卖书。网上买书又便宜又便捷,这是价格体系的问题。(徐智明)

那些传统的连锁书店给人的感觉很冷漠,让人没有亲近感。(程明霞)

尽管如今网络书店已占据图书零售的大半份额,但实体书店的价值仍然无可取代。个性实体书店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如果说文化的传播依赖循环系统,那么个性实体书店就是必不可少的毛细血管,这个绵密的网络勾连起风格迥异的文化消费场景,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送到每一个活跃的细胞。

——《光明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