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举一反三
妇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妇女解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社会地位的变化体现了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

组别

1

2

3

4

简介

拉斐尔《圣母子》

日本纺织厂女工

美国测量学女大学生

苏联女拖拉机手

时间

1505年

19世纪末

1900年

20世纪30年代

形象

材料二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总数的56.4%,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三   马克思和贾格兰德关于女性地位的认识

人物

认识

马克思

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诺贝尔奖委员会原主席贾格兰德

我们不可能在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除非女性能与男性一样,在社会所有层面上获得影响发展的同等机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组女性形象,指出该形象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女性的就业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概况对女性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是关于女性地位的认识,指出两者蕴含的共同理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女性解放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要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农耕文化在认识了土壤肥力与农作物收成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注重保持土壤肥力,种养结合。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质状况,选择种植不同特性的作物……二十四节气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农业实践活动中的生产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不同的节气农时有不同的生产要求,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这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摘编自黄巧玲《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态价值》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土壤肥力是农作物收成的唯一影响因素。( )

B:农作物种植要依据不同的节气农时。( )

C: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2)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城市周边的河流既为机器运转提供动力,又成为城市内工厂排放污水的极佳场所……煤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原料后,使得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中“充满了以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为主体的烟尘、湿雾和有害气体”……经过城市思想先驱的探索与实践,英国开始转变地方自治传统和自由主义倾向,以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城市物质环境实施干预,并逐步发展为中央统一制定的公共法案。“工业城市充分利用全国兴起的市政机构改革热潮,建立起职能完善的地方政府,并在中央法案的授权下比较积极地开展城市治理实践。”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工业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概括英国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5%、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原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7%、天然气消费量占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能源消费总量的4.7%、核能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0.8%、水力发电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4)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是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5)综上,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你拟定一则宣传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