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多收了三五斗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 , 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会场外摆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 , 产品供不应求。 D、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 , 伤心长春草 , 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 , 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剧目一:纪录片】小文推荐了下面这篇文章,准备将其拍成纪录片,请你仔细阅读并参与筹备,完成下面小题。

老许同志

崔民

①有人敲门,声音很小。我侧耳仔细听,敲门声音仍然在继续。我停止了与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的交谈,把房门打开。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②我急忙说:“老师傅,是不是我这往外运装修垃圾的时候,弄脏了楼道,给您带来了麻烦?”老师傅摇摇头,小声说:“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装修房子难免会弄脏楼道,这不算啥事儿,我会清扫的。我是想说,您这儿要是有不要的废品,可以给我吗?”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他接着补充说,“噢,我姓许,您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③王师傅走过来,拉一下我衣袖说:“你可是答应我,装修中的废品都归我处理。”王师傅的话让我有点左右为难。老许同志有些失望,瞧瞧我,又瞧了一眼王师傅,脸上呈现出一种很尴尬难堪的神色,然后离开了。

④王师傅瞧着老许同志的背影说:“我去年在这个小区装修房子,就碰到过他管房东要废品的事。我听说他儿子还是博士,你想想他能缺钱吗?不知他咋想的,捡废品卖钱这个事儿还能成瘾。”

⑤这件事儿虽然过去了,可是那个老许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老许同志捡废品卖钱的原因,绝不像王师傅说的那样简单。

⑥老许同志失望离开的事,客观上说是我优柔寡断造成的。事后我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告诉王师傅,凡是能卖钱的废品全归老许同志。废品不给他,但我从工钱上给他补贴。

⑦自此,每天我走进小区里,总是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老许同志。可是老许同志像跟我捉迷藏一样,一直没让我瞧见他的身影。

⑧大约过了半个月,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是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赶紧追赶上去,果然给我一个惊喜,这个人正是老许同志。老许同志也认出了我。我急迫地告诉老许同志,“赶快去我家取废品。”老许同志疑惑地瞧着我。我急忙说:“你不用顾虑王师傅,我已经和他说好了。”

⑨老许同志说:“这样做也太为难你了。”

⑩我说:“一点儿都不为难。”

⑪我跟老许同志约定了时间,老许同志点点头,把纸壳重新背在身上,弯着腰往前走去。

⑫老许同志来到我家,看到好大一堆废品,惊讶地瞧着我说:“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⑬我帮助老许同志把废品运到楼下,然后又捆绑好,装在了小推车上。我要推车,老许同志拒绝,他说:“这我都感激不尽,哪能还给你添麻烦,要是这样,下次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来了。” 

⑭我停住了脚步,望着老许同志走远。

⑮隔了半个月,老许同志又来我家取了一次废品。王师傅大概是看到这次废品值钱的比较多,就说:“他再来我问问他,卖废品赚钱干什么用?真是钱多不怕咬手。”

⑯老许同志这次取废品之后,在我的视线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我家又堆放了很多废品,我很焦急地寻找老许同志。

⑰秋天的时候,公司领导派我去东北边远山区参加一所小学重新修建落成仪式。这所小学重新修建,我们公司对口援助了一笔资金。

⑱我在东北边远的一个县城火车站下了火车,看到站前有两个人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我走过去才知道这俩人是县教育局的齐局长和山区小学的张校长,他们热情地与我握手,然后把我送进车里。

⑲张校长跟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学校的退休老校长,听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非得也要来迎接你。刚才他说坐车有点累,下去活动活动腿。我这就去前面迎迎他。

㉑齐局长跟我聊起退休老校长,说这个人可太不一般了,一下子给学校捐了10万元,购买了教学用的电脑。他还说这座山区小学很有名气,出过一个博士,就是退休老校长的儿子,在北京工作。

㉑我猛然想起王师傅说过,老许同志儿子是博士,便打断齐局长的话,问:“这位老校长姓什么?”

㉒齐局长愣了一下,说:“姓许,他喜欢别人叫他老许同志,说这么叫亲切。”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老许同志的身影,双眼顿时温热了。

(刊载于2023年6月13日,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怀念中的宁静

林斤澜

①怀念故乡,是人的常情,也是深情。只是情到深处说不清楚,心里也不一定明白。这情写成诗的不少,写成文的也不少,谁都记得几句吧,记得的合不合你的心思,也难说。有一位写道:故乡就是你家我家亮着灯光的窗户。我读过去,眼前随着出现明黄的灯光,阴冷的黑夜。暗暗叫道:写得好!怎么个好法,一时不理会。

②后来一怀念故乡,就想起这句话来,觉出来这句话里的情景,透着宁静的气氛。别的怀念的诗句文句,有别的好处,不一定有宁静。

③宁静在外是气氛,在内心是意境。怀乡常常是激动的情绪,和宁静又有什么关联? 这又一时讲不灵清。好像也乏味,先放在一边。

④却说开放改革声中,温州人的名声叫得响了。从活跃经济来看,肯定只能叫好。但从文明的各个角度,也可以带来些不好。温州人自己说:全国不论哪里,只要有一个生意人,就是温州人。还有的说:出国护照若是好办,早跑遍全世界了。住在巴黎的同乡也有豪言壮语:站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圆圈,大点声说温州话,就会有人答应。这是一位老华侨、头面人物,严词正色介绍情况,不过我没有试验过。不只一个国家的华侨说:不用到外国来,吃恁的苦头。早日是没有出路,今日温州的机会比外国还多了。

⑤温州人怎样打进北京? 在北京南郊只要有个立锥之地,锥在那里风雨不走。摸着了服装市场,以时新又便宜掌握了中低档,几年工夫,住地上了报叫作温州村。前不久,北京的刊物上还有长文报道,描写既艰苦又机灵的创业,老是抢在市场的前面。也叙述了野蛮的生产、落后的方式,还有喧嚣的夜生活……这个四邻不安的情景,也见之外国。有问某地的唐人街是怎样形成的? 答称自然形成,因为别国居民先后搬走了。

⑥在外地工作的同乡同行,自然想写温州。有一位远在西北,隔一二年到北京来一趟,来必旧话重提:什么是温州的特点? 什么是温州风格? 温州人的性格都有些什么? 信息灵通、吃苦耐劳、胆大心细……凡是经济活跃的地方,先富起来的人们中间,都少不了这几条,温州有什么不一样? 他回回提问,可见年年在探讨,又每每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⑦我说我也回答不出来。不过你不是为了写好故乡吗?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走的是寻求典型的路子。这条路子也许是正东正西的大道,鲁迅是这条大道上的先驱,他塑造了不朽的阿Q。阿Q生活的地方,看来是绍兴农村。但阿Q绝不只是绍兴人的典型,他的性格当年叫作“国民性”倒还合适。再比方说偏僻的湘西,在现代文学的读者中,有几个去过那“边城”,但提起来眼前就出现山水如画,画中有诗、小船、爷爷和孙女、黄狗、酒葫芦……不好说什么典型什么性格,只见山川与人物,融化在诗情画意里。湘西作家沈从文对故乡的奉献,是境界。再有四川的河北的,给我们这样那样生动的场景,或辛辣尖锐的,或温柔朴实的形象。当然,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去想象那个地方,那里的人民,那里会有些意义、观念,也就是象征。这些作家把他们的故乡,或笼罩或烘托或供奉在意象里。

⑧文学的道路是多样的,条条道路可通故乡,因为我们爱故乡,因为故乡有爱。

⑨我渐入老境,对故乡的怀念好像添了些深沉。不大去和别地比较差异,也不多计较几个优点和几个缺点,就是叫我去总结也总结不了,因为面前只是一片感情,或者应当说是感情的需要。老古话说的落叶归根,是需要,是需要归根,其实归根是一片宁静,和你家我家亮着灯的窗户的宁静,是一样的宁静。

⑩我少年时候,在兵荒马乱中离家离校,曾在和黄岩搭界的福溪山中迎接战争。五十年后,我上山看看,战争年代的内外劫难,历历在目。当时的困苦、挫折、烦恼、危险一一出现,但都出现在悠悠的宁静之中。我觉得宁静不只是感情了,还是沉淀,是澄清,是超脱。叫家乡昔日的苦海,走进明净可爱的境界。

⑪从八十年代走进九十年代,走向下个世纪,改革开放,紧锣密鼓。外地人只以为温州走得快,走得猛,走得火,其实少不了跌倒爬起,爬起跌倒,出头的鸟先挨打,走前的人多凶险。这个时期,我隔四五年回乡走一走,真看见有的乡镇、有的家族整个地兴起,又衰落,又兴起……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几十年上百年的变化,眨眨眼中间魔术一样变过来化过去了。这种时候,忽然,出现一闪一闪的宁静。一个人和一个社会,都好像干渴之中,饮了饮清凉的泉水。这种时候,我觉得宁静又不只是玄虚的境界了,它是现实的文明。

⑫我日益怀念故乡,又远不能分析。只是在怀念之中,发现了宁静是感情,也是境界,又是文明?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就希望起来,希望故乡的窗户,亮着有动有静的完全的文明。

(选自《怀念中的宁静》,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