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起点

    ①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亡。

    ②其实,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走另外一条路,便会避免与大家一起死亡的命运。学别人无论学得多像,也只能成为别人第二。

    ③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不是他们不想离开这儿,而是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也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④生活中我们不太习惯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我们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的是,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毛毛虫因饥饿而亡的原因是什么。
(2)、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写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话。
(3)、第③段主要证明了观点。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异乡屋檐下,有我那打工的老父

阿贵

    ①如今,64岁的他仍在异乡做着民工。

    ②儿时,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就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话来鼓励我。没想到,父亲在天命之年后,不到十年间,却几乎遭遇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伤痛。面对人生噩运,父亲日渐佝偻的身躯里,却包裹着一颗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③2000年6月,新婚不久的我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34岁的大哥患上了绝症,且是晚期。

    ④我马上联系医院,因是癌症晚期,医生说,即使手术后,大哥的生命也只能延续一年。

    ⑤那段时间,父亲日夜守护在大哥床边,取药喂饭,端屎端尿,我多次去医院时,父亲都俯在大哥的床边睡着了,皓首白发,让我酸楚得直想落泪。

    ⑥一年后,大哥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哭天抢地的妻子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父亲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每天,他都默默地下田劳作,日夜操劳。可在他刚强的外表之下,谁能读懂他一颗破碎的心呢

    ⑦2001年12月的一天,父亲从老家再次拨通了我的手机,说:“你母亲患上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⑧一时,我想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安慰父亲,父子在电话里静默了许久,默默地挂了电话。

    ⑨我火速赶回老家,张罗着在县人民医院为母亲进行了手术。医生仍残酷地重复着大哥手术后的那句话:“回家好好静养吧,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⑩母亲回家后,父亲除了下田干活外,都在母亲床前。母亲与父亲同年同月出生,身世凄苦,为了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未能享一天清福,却又罹患绝症,怎不让父亲痛断肝肠!

    ⑪一年后,59岁的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苦旅。痛失长子,又送走了发妻,父亲苍老、憔悴得让人心疼。家里欠下上万元的债务。父亲没有时间悲伤,整日泡在田里苦扒苦做,他的背佝偻得像个问号。然而,不幸又一次袭来。2006年9月的一天,在县第一高中读书的大哥的儿子突然瘫倒。侄子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如不及时诊治,后半生将面临瘫痪的命运。

    ⑫饱经苦难的老父已没有一滴眼泪了

    ⑬由于无钱医治,侄子被接回了家,心智尚未成熟的他遭此重创,心灰意冷,天天对着房顶发呆,不发一言。父亲安慰他:“孩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一起想办法,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争取!”

    ⑭父亲每天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在县里乡里四处求助。当地一家报纸报道了侄子及父亲遭遇到的坎坷命运后,一家医院伸出了援手。

    ⑮为了偿还债务,父亲在农忙过后,外出打工。6年来,父亲到杭州修过高速公路,到天津大沽港挖过下水道,到河南安阳修过桥,到北京四环道上栽过花草。父亲的打工生涯注定比别人多了些艰辛。他在浙江修高速公路时,因为年龄太大,被施工方无情清退。在天津大沽挖下水道时,他和年轻小伙子干着一样的活儿,每天收工后累得躺在工棚里就不愿意起来。

    ⑯去年8月,我服务了近10年的单位,找借口把我和一些老员工给清退了。为了给自己讨个公道,我选择了走司法程序。“孩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父亲这句说了一辈子的话,让我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触动: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尚能积极面对命运带来的伤痛,我人生中的这点小波折,又算得了什么?

    ⑰今年春节,在外打工的父亲平生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年三十中午,父亲喝了二两白酒后,乘着微醺的醉意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高兴地说:“孩子,别担心我,超市里啥都能买到,城里过年比咱家热闹。前几天,我把攒的两千块钱寄回了家,把你娘当年生病时的欠款还上了。人活这一辈子,沟沟坎坎谁都免不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⑱我每次走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到那些游走在城市边缘的打工人群,尤其是像我父亲年龄一样大的老人,总要多看他们几眼。因为在异乡的屋檐下,也有我打工的老父啊!

(选自《意林》)

阅读,回答问题。

停顿十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16米。

    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

    这样的表演,他早就胸有成竹,有十二分的把握走好。

    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16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

    但助手觉得这极不正常,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助手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

    助手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很快表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

    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

    助手见他平平安安十分高兴,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16米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

阅读希下文,回答问题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阅读下列古诗文,探寻古人眼中的“理想社会”。

【甲】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选自《庄子·箧》,有删减)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战!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选自《庄子·马蹄》,有删减)

【乙】

对酒

东汉·曹操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丙】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

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①至:____ 。②蹊:小路。③连属:相通相连。④呼:过问,干涉。⑤盈:____。⑥黜陟幽明: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⑦囹圄:监狱。⑧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⑨征求:指赋税征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