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热爱生命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这种要命的疲倦,很像一片大海,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识。有时候,他几乎完全给淹没了,他只能用无力的双手划着,漂游过那黑茫茫的一片;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风 骨

     马 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紫阳腰

方英文

    周末无事,车游紫阳。小时候就喝紫阳茶,年至半百竟未去过紫阳,不够意思啊。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呢。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栋楼。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所谓的码头城市,压根不在乎有无平地,但求两河交汇,能把舟楫勾留缠绵住就好。浩浩任河,正是在此融入汉江的。

    想不出如此一个城怎么生活,大概吵架也拉不开距离吵着吵着就勾肩搭背了,干活时则又需要捆上安全绳吧。待到进得城里,但见街道逼仄车辆单行,却也店铺比邻,色彩炫耀嗅觉缤纷。及至日落西江夜色袭来,忽见城灯哗然绽放。时值秋老虎季节,人们简上衣而短下裤,为的是让胳膊腿儿尽可能地吐热纳凉。尾随人流浪进商场,再踏梯而上,发现商场顶部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此叠屋架床式的建造格局,简直一个香港袖珍版!顺音乐声溜达过去,见人们围一个圈子。圈外踮脚看圈里,呵呵,一群女子练健美操哩。她们抛甩着纤媚的臂腕,扭动着柔细的腰肢,展示着风致的身段;脚一跺,腰一侧扭,臂一斜扬,头发就抛上月亮了

    夜里看一个资料,上面说:“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紫阳、汉阴、安康、白河,是安康所辖的四个县名。当然安康如今叫市了。人生之美,十之八九由女性呈现,所以每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女性美的特点,以歌谣的形式提炼出来四处传播。而女性美的具体表现,当然是以身段最为紧要。身材之标致婉约,则绝对依赖腰肢的拿捏烘托,如此才叫一个动人。何以动人呢?细柔也。紫阳娘们何以生出如此之腰呢?

    次日早起遛街,似乎得了答案。总是遇见一些女子挑着扁担,忽忽闪闪地来了,忽忽闪闪地去了。两个担笼里,是白嫩的豆腐,是带露的青椒,是拖泥的新藕,是出江的鲜鱼。忽闪忽闪而来,营养于客官;忽闪忽闪而去,生计于家庭﹣﹣终于忽闪出一腰的风情与柔韧。

    返回时选了一条新路,更觉得这个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路是依旧忙着拓,车是依旧不住地停。好在村村通了水泥路,绕道便是。实际上无村可言,因为紫阳人家,一概散布于山之腰岭之凹。那些粉墙青瓦或者石板房,如一栋栋达官名流的别墅,落座于青坡,半隐于绿峦,恰如次第展开的山水长卷,新意频出却也可四字概括﹣﹣山腰人家啊!坡是这么陡,劳动的间歇,估计站着就能睡着,反正躺着跟站着没啥两样。如此之地,竟不时见到三五块石头拦一巴掌小塘,居然就荷叶田田蜂蝶频访了呢。至于竹子,此等俊逸灵秀之物,更是家门掩映垂瓦叩窗。所以这里的狗不咬人只摇尾,充分体现了淡泊无争的“竹下之风”。然而有些却是要争一争的!于是,山腰上长大的女子和汉子们,就人人成了好歌手。

    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道家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汉江是汉文化最核心的源泉之一。道家以水为善,以茶为慧,以山为美,以歌为雅。落日岭上,渔火江中,朝晖夕阴大自在,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紫阳和紫阳人有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的情致,真是难得啊!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名字里的故事

裘山山

       我有一篇散文,写到山。我说:对面那两座山,并排站立着,一如我的名字。一位作家朋友读了后说,这是全篇最精彩的一句话。我想了想,它之所以精彩,也许是因为别人无法这样写吧。

       我就对朋友讲起了我名字里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母亲在忧愁、惶恐和孤独中生下了我。她几乎没有心情给我取名字。远在千里之外大山中修铁路的父亲,就取了一个“小禾”寄来,暗喻我为母亲焦土上的一株小禾。这株小禾很快从母亲的土地上移走了,移到了父亲的老家。三年后,母亲结束了“劳改”回到城里时,才将我重新移回到她的身边。那时,我已经成了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母亲目睹暗自伤心。一天,心情忧郁的母亲独自来到西湖边上一个叫做“孤山”的公园。母亲望着“孤山”二字,忽然发觉那“山”字写得漂亮极了,遒劲有力,又秀挺。母亲就生出一念:用这个“山”字作名字多好,既有蕴意,又超凡脱俗,还显得坚强。想我是个女孩儿,遂取双名“山山”。我想那时母亲的潜意识里,一定是不希望我带着含有她悲剧意味的名字“小禾”走今后的路,而是希望我能如山一样稳稳地站立,并且向上。

       但这么一个好名字,起初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很不喜欢她。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热爱我的名字的呢?至少是二十岁以后吧。

       自我记事起,我就只知道自己叫山山而不知小禾了。因为笔划简单,我早早学会了写我的名字,还墙上、门上的到处写。奇怪的是,总是要把“山”口放倒,不是朝左就是朝右,有时还朝下。让母亲觉得我很没有出息。五岁后搬到石家庄市,在父亲教书的学院里,常有叔叔伯伯逗我说,这不是小九吗?三三(山山)得九。我就很开心,小孩子总是喜欢有大人逗的。那时我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好玩儿。

       举家迁川后,我上了初中,名字开始给我带来不快。上课时,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在黑板上写着:求(裘):三三(山山)得几?我那时很小气,气得直掉眼泪。可也不敢怎么样,正是“文化大革命”乱的时候,那些学生连老师都敢骂。我在的那个班,就把老师气哭过几次。后来就更讨厌了,一些学生放学时跟在我的身后,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我的名字,等我回头时,他们就一哄而散,好像在喊一个怪物。大约是因为入了川,“裘”与他们骂人的字眼儿谐音,就让他们少见多怪了。

       一个少女,常常被男孩子们这样捉弄,自然受不了。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求改名字。妈妈不肯,说这么好的名字上哪儿去找?爸爸则在模棱两可中倾向于我——名字毕竟不是他取的。终于有一天,在爸爸的支持下,妈妈勉强同意给我改名字了。

       改个什么样的呢?问我,我说:只要平平常常,不引人注目就行。比如裘平。妈妈马上说:念起来就像旧瓶子(浙江话念)。爸爸深思熟虑地说:我倒是想了一个:则灵。意思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还好听。妈妈当即又反驳说:求(裘)则灵?不求就不灵了吗?她又不是菩萨。爸爸大愧,说主要是我这姓不好,倘若跟你妈妈姓(徐)就好了。妈妈不领情地说:徐则灵?还林则徐呢!

       如此这般,几个回合妈妈都赢了。我不甘心,说:要不就翻字典,随便报两个页码,点两个字,组合起来。爸爸立即表示赞成。于是我报,他翻。我说:248页第3个字,358页第三个字,结果组合起来就是“狼穷”二字,把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接着我们又试了几次,都是十分可笑且不伦不类。妈妈大获全胜地说:“我该去做饭了,你们爷俩慢慢想吧!”我和爸爸只好不了了之。

       我放弃了改名字的想法,因为我始终想不出一个能驳倒妈妈的名字。

       现在想来,幸好没驳倒她。

       二十岁那年,我意外发表了几篇散文,一时成了我们部队的“名人”。那时我是个瘦小的女兵,但很多人从名字上以为我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男人,这使我感到莫名的快乐!

       以后我当了编辑,许多未曾谋面的作者也把我当成男士,恭称先生。大约我的字体和行文也非女性化。以致后来有一位到办公室找我,眼睛扫着所有的男人问:哪一位是裘编辑?我在他身后回答说:我是。他吃惊地回过头来,瞪大眼睛,半天才浮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更有趣的是,一位年轻作者偶然得知我是一位女士时,立即画了一幅画寄来。画上是一个戴着眼镜和鸭舌帽的男人叼着烟斗在看稿子。旁边的文字说明是:山山大姐,我一直以为你是这样的。

       知道我是女士后,很多作者就约好了似的,改叫我“山山大姐”。尊重照样尊重,却少了些乐趣。是不是因为生为女人,总有些自卑,哪怕被误认为男人,也感到快乐?我想倘若是一位男性总被人误以为是女性,他是不会觉得快乐的,反而会觉得受辱。这就是女人无处不在的悲哀。

       当然,我还是很少表现出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的。既然有一个男人的名字,也该有男人的心胸。或许母亲当初取这个名字时,也曾暗含了这种希望。

       前两年忽然兴起了“从姓名知人生”的考姓名热。几个热心的朋友当即为我的名字也作了考证,告诉我说:七个项目中,我有五个是好的,两个是不好的,可以不改。我笑说,就是倒过来,只有两个是好的,我也不改,要改我十几年前就改了,何况通过姓名的笔划来算命运,对“山”字太不公平了。“山”难道是三划所能包容的吗?

       说到底,名字是一种符号,但一个符号时时刻刻跟着一个人,时时刻刻代替着这个人在世界上出现,我想肯定是会对这个人的命运产生一些影响的。也许名字本身就对人含有一种宿命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我对考证姓名的做法不完全否定。

       使我感到幸运的是,母亲通过名字所赋予给我的,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虽然从字面上看,“山”字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它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存在。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它还具有一种普通和平凡的超越。不是吗?山是从平原中升华出来的,山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沉稳,向上。对人来说,就意味着攀登,还意味着山外有山,永无终点。

       当我带着这样一种暗示走过人生几十年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一直都走在自己的名字上。尽管很累,却不敢有一点怠慢。这大概就是宿命罢。

       为此,我感谢我的母亲。

(摘自《心中的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外婆是美人

薛舒

①外婆是美人,从我对她有记忆起,始终如是。尤其是我小时候,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更美的女人了。

②譬如放学回家,刚进楼道,就发现外婆来了,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炉子上坐着一只钢精锅,锅正冒热气。我大喊:“外婆!”她扭头,笑盈盈的大眼睛,鹅蛋脸,墨绿色棉袄罩衫恰恰合身。“要吃肉汤团,还是黑洋酥汤团?”还没等我回答,外婆已替我决定: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意,她还总是那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我就能享用到各种美食,这一天,我便拥有了充沛的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就该是美的吧?

③某日,外婆做的午饭是雪菜肉丝面,我不爱吃面,吸嘴生气,缠着外婆要吃别的。外婆捧着大碗汤面看着我,大眼睛一亮,笑盈盈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要啊!”我大喜:“什么糕?”外婆放下面碗,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量衣尺,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竹板糕,拿手来。”我缩手逃窜。她竟还笑,笑出了哈哈声,惹得阿姨、阿舅们也哄然而笑。伴随着七八张嘴吸溜面条的声音,一家人倒吃出了层出不穷的喝彩。教训小孩也要笑着,这样的人总是美的吧?

④又有一次,外婆开橱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漏出了橱底的一片绚丽。“那是什么?”我问。外婆干脆把它们拿出来,一件件抖开,煅子旗袍、织锦央袄、对襟绸布短衫……她念叨着,略显粗粝的手里,那些漂亮衣服闪烁着丝织品细腻柔软的光芒。外婆带着一脸神秘的笑:“猜猜这是谁的?”我脱口而出:“我的。”

外婆又笑:“才不是你的,是我的。等你长大,要出嫁时,让你选一件。”我跳起来,扑向一条水红绣花香云纱裙。外婆一把搂起所有衣服:“不是现在,是以后,等你长大。”好吧,等我长大,我就有权利选择其中的一件,穿上,出嫁,也做一回美人。可是,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才是最美的那一个吧?

⑤我愈发认定了外婆的美人属性,虽然,我从未听到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说过她美。

⑥一天,外婆整理她的抽屉时,搬出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穿白色婚纱的新娘,顶着一头卷发,鹅蛋脸光滑白嫩。她身边站着的新郎,是一位儒雅俊朗、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有着挺直的鼻梁、细长的眼睛,瘦削、白净,高挑地立于满地云雾般的婚纱裙摆之后。我惊叫起来:“外婆,这个新娘是你吗?可是你身边的新郎是谁?外公吗?”

⑦我一边确认着这个儒雅俊朗的白面书生是外公,一边对比着那个满脸愁绪、双眉间镶嵌着忧虑的中年男子。对,那时候,外公顶多只是个中年男子,可他身上随时携带着的某种迂腐气息,以及他总是弯驼着背脊的样子,让他在我眼里已然成为一个“老头”。

⑧跌宕起伏的生活早早把曾经英俊的外公磨成了一个皱纹满面的小老头,却并没有把忧愁种植到外婆的脸上。外婆脸上依然带着盈盈的笑,眼睛也还是大,只是眼角布满鱼尾纹,鹅蛋脸也已松弛。凑近了,隐隐可闻到雪花膏的香气,刚烫过的短卷发里夹杂着几丝霜白,这让她的美,竞带了些许克制与深沉。是啊,她总还是让自己保持着“美”,为什么呢?明明她也显得老了,我好生奇怪。

⑨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外婆之于我特殊的“美”的感觉。直至长大,每遇需要送外婆礼物的节日,我都会挑选粉底、口红、面霜之类,她亦总是欢喜地接纳。在家族聚会的日子里,外婆常以薄施粉黛、浅笑清悦的面容出现。

⑩外婆于92岁高寿去世,____。

(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年四季

宗璞

    ①一转眼,在这校园里,住了将近一年了。先是雪如花,再是花如雪。紧接着绿荫遮住了夏天,一进校门,就觉得猛然一阵凉意,因为树多,火热仿佛挤不进来。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仍然是不知不觉,叶子一片片落尽了,秋天的艳丽消失了。隆冬带着北风,呼啸着,旋转着,又来到这里。

    ②时间的流逝,在学校里表现得最鲜明的倒不是景物的变化,而是知识的积累,新人的成长。那些年轻人,是怎样地紧紧抓住时间,怎样地刻苦学习啊!看见他们,总有一种可以十分信任的感觉。一年来,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在路上,常常看见许多学生,背着大书包,捧着一本书,大声念着外文,满脸专注的神色,大张着嘴,好像要把书一口吞下去似的。在几个教学楼中间的菜地里,总是有许多站着坐着读书的身影,被朝阳染成一片红色。若想隐蔽些,石边树底,到处都是好地方。有人竟钻在矮矮的蔷薇花架下,口中唧唧念念有词,手里的书那么厚,我真担心他怎么能再带着书钻出来。还曾见一个女学生,蹲在路边,用石头子儿在地上画。    我想不出她在干什么,便凑过去看,只见满地都是三角形。她是在思索解不开的数学题!

    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还是年初时,一个下着小雪的清晨,天色阴沉沉的,我沿着碎石子的甬道,往湖边去。在山坡下的湖岸上,有一个学生,他像所有的年轻小伙那样额前滋着一撮短发,正在大声念着《石壕吏》。雪花落满了一身,他却毫不觉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只管一遍又一遍地念。他那浓重的北方乡村的口音,仿佛给老杜的诗更添了几分深厚。因为站得久了,他的一身和雪地变成了一片,嘴里的热气和着诗句有节奏地往结冰的小池上飘去。

    ④雪消了,冰化了,杨柳又发了新芽,从嫩黄变成新绿,长成长长的柳线,垂在湖面上了,这小伙子仍是每天站着读诗。杜甫的主要作品读完了,又读李白。他曾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成“天老”可是第二天就更正,大声又读了好几遍。荷花开了又谢了,水面上还留着几株残荷。他已经背会了盛唐的那些大家,读起“碧城十二曲阑干”了。

⑤我自己从没下功夫背过书,常对人说,凡是读一遍而记不得的,就不是好文章。可是这小伙子学习的毅力是这样感人,我好像懂了,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学到点什么吧,哪怕最容易学的。

⑥立冬过了,天气还很暖和。有一天下午,我骑车经过体育场。正是锻炼的时间,学生们正在打球。忽然,一个球从车轮前滚过,紧接着一个人直跑过来向球扑去。车子差一点儿撞上他,我连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这时,我眼前晃过那一撮滋着的头发,原来这就是那个念唐诗的小伙子!看他那专心的神气,我明白了,他打起球来,也是这样全力以赴的。

    ⑦“你这人真是!打个球也拼命!”一个同学说他,“别打了,明天还测验呢!”

    ⑧他抱着球,瞄准,投篮,命中,然后说:“你老是光顾得考试!”还是那浓重的质朴的北方乡村的口音,音调是亲切的、友善的。我知道,他的刻苦学习,是有着比考试更大许多的东西在指引着他,支持着他。

    ⑨后来机缘凑巧,参加了一次学生的班会,我才更懂得其中的道理。年尽岁除,他们准备考试了,所以要讨论一下迎接考试的态度,也就是学习的态度。那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恰在这一班。大家嚷嚷时间不够用,他只闷着头不开口。有人就说:“关黑子基础本来差,一年的工夫,真得刮目相看了。他做团的工作尤其热心。”

    ⑩关黑子的头发似乎更滋起来了。他讷讷地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他用手指着窗外,窗外林立的科学大楼,仿佛就是祖国的丰沃无边的土地。他说话远不如读诗清楚,其实这话说着比做着容易得多。也许因为有陌生人在吧,黑脸直发红,话也没说完.就停住了。不过大家都明白了,也并不觉得他答非所问。我到现在还不明白的是,“关黑子”这三个字是他的名字呢,还是绰号。

    ⑪从学生宿舍出来,见四面高楼,灯火辉煌。新的一年四季即将到来,有的班在准备新年联欢的节目。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那伏地做数学题的女孩子,又联想起古希腊一位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这位大数学家因为专心做学问,敌人打进城来都不知道,还呵斥入侵的敌兵不要践踏他在地上画的图形,竟因之被一个小兵一刀断送了性命。

⑫我们的祖国给青年们安排了多好的学习生活啊!只管思索吧,只管钻研吧,让你的一年四季都燃烧着,发着光亮,回顾时感到收获的欢喜吧。只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己的不会被践踏的国家,而你的每一个一年四季,也都应该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啊。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