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0-2021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现代文阅读。

蜘蛛的电报线

法布尔

这阳光明媚的白天虽然使蜘蛛们头晕目眩,却也是其他昆虫最活跃的时候:蝗虫们更活泼地跳着,蜻蜓们更快活地飞舞着。所以正是蜘蛛们捕食的好时机,那富有黏性的网虽然晚上是蜘蛛的居所,白天还是一个大陷阱,如果有一些又粗心又愚蠢的昆虫碰到网上,被黏住了,躲在别处的蜘蛛是否会知道呢?不要为蜘蛛会错失良机而担心,只要网上一有动静,它便会闪电般地冲过来。它是怎么知道网上发生的事的呢?让我来解释吧。

使它知道网上有猎物的是网的振动,而不是它自己的眼睛。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把一只死蝗虫轻轻地放到有好几只蜘蛛的网上,并且放在它们看得见的地方,可是它们似乎都不知道网上有了猎物。后来我把蝗虫放到它们面前,它们还是一动不动。它们似乎瞎了,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我用一根长草拨动那死蝗虫,让它动起来,同时使网振动起来。

结果证明:停在网中的蜘蛛飞速赶到煌虫身边,其他隐藏在树叶里的蜘蛛也飞快地赶来,好像平时捉活虫一般,熟练地放出丝来把死蝗虫捆了又捆,缠了又缠。由这个实验可见,蜘蛛什么时候出来攻击猎物,完全要看网什么时候振动。

蛛网常常要被风吹动,那么电报线是不是不能区分网的振动是来自猎物的来临还是风的吹动呢?事实上,当风吹动引起电报线晃动的时候,在居所里闭目养神的蜘蛛并不行动,它似乎对这种假信号不屑一顾。所以这根电报线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像一台电话,就像我们人类的电话一样,能够传来各种真实声音。蜘蛛用一个脚趾接着电话线,用腿听着信号,还能分辨出“囚徒”挣扎的信号和风吹动所发出的假信号。

——节选自《昆虫记》

(1)、蜘蛛们捕食的好时机是什么时候?(    )
A、白天 B、晚上 C、傍晚 D、凌晨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叙述顺序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留心观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进行实验→留心观察→得出结论 C、留心观察→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提出问题 D、留心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3)、我把一只死蝗虫放到有好几只蜘蛛的网上是为了探究什么?(    )
A、蜘蛛怎样快速捉猎物 B、蜘蛛是否看得见猎物 C、蜘蛛如何知道有猎物 D、蜘蛛攻击猎物的时间
(4)、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提到“闪电”?(    )
A、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蜘蛛的速度很快。 B、让人准确地知道蜘蛛是如何捕食的。 C、很有条理地介绍了蜘蛛的电线报好。 D、对蜘蛛电线报整体介绍更有说服力。
(5)、文中提到“还能分辨出‘囚徒’挣扎的信号和风吹动所发出的假信号”,这里“囚徒”指的是什么?(    )
A、被网捆的死蝗虫 B、风吹动时的声响 C、藏在一旁的蜘蛛 D、被网困住的猎物
(6)、有人认为:“它们似乎瞎了,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中的“似乎”一词可以删去。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      (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紧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      (悲哀、悲伤、悲壮)的历史来: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验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治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很小

    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八十个平方不到。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合适  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

    我去玩时,朋友和他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我坐在阳光里,微风轻拂,惬意极了。朋友的太太在给一些刚绽了骨朵的花儿浇水,她指着不远处操场上的孩子们说:“那儿是个幼儿园,你看这些孩子,玩得多开心啊!”

    朋友的太太站在露台上,看着那些孩子,笑意融融的。

    从朋友家回来,我似乎知道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间房子了。一个在都市之中,还能读懂孩子,还能从孩子那儿感受快乐的人,他肯定是一个能把握住幸福的人。即使这样的幸福很小,小得可以(忽略  忽视)不计,但他们(竟然  仍然)把它牢牢抓在了手里。

    还有位朋友,在杭州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收入并不高。大家都劝他换一份工作,但是他却在那家公司一呆就是十年。

    说起原因,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朋友的家在郊区,为了每天能回去,他五年前就购了一辆车,每天上下班有三个小时在路上。之所以不愿离开那家单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车位,不论他何时到达,车位总不会被停满。

    他(竟然  仍然)是为了一个车位,宁愿放弃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相反,他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他喜欢过这种工作在城里,居家在郊区的日子,你能说他不快乐、不幸福吗?

    生活是有秘密的,如果你没有接近一个人的心灵和情感,你就不会发现这一切。原来你以为他们那种是枯燥、毫无乐趣的生活,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幸福很小,如果你的心很大,那么幸福就擦肩而过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

    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 , 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