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答案】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答案】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历史学家阎步克先生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中国文化的主调”。

    【人物扫描】

    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及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思想“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有何意义?

    【制度开创】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