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高安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提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材料一:绿洲之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长安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的物品往来交往中,除了著名的丝绸向外传播,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到中国的,它就是冬小麦。小麦并不是中国原生的东西。它是沿着绿洲之路,在很早的时候传到中国的。这个功劳大不大?非常大。现在一半以上的中国人离不开小麦。
——摘编自唐小峰著《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材料二:中西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
项目 | 郑和下西洋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达·伽马到达印度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1497—1498年 |
次数 | 7次 | 4次 | 1次 |
船数 |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 17艘 | 4艘(一说3艘) |
船只大小 |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 器件长24.5米,宽6米 | 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作用导致了对世界人力物力资源的更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到1890年间增加了3倍,在1860年到1913年间增加了7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实行分封制 |
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
B |
汉武帝的“大一统” |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
C |
科举制的完善 |
是君主集权强化唯一原因 |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材料一
曲辕犁 | 这种犁改直辕为曲辕;直辕前及牛肩,曲辕只要连接到牛身后的犁盘上就行了。它可以回转自如,而且只用一头牛牵引……奠定了我国后来长期使用的旧式步犁的基本形制。 ——摘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
材料二 宋代民营手工业普遍崛起,而且日趋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例如陶瓷业,除钧窑、汝窑等少数官窑以外,绝大多数均属民窑性质,南宋江西景德镇有瓷窑300余座,全部都是民营企业。众多手工业不再依附农业而存在,其产品是专为销售而生产的。为了打开销路,当时不少产品出现了类似商标的标记。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三 宋朝发生了一场涵盖农业、水运、货币、都市化和科技等方面的“经济革命”。宋朝具有极其发达的漕运系统,水网分布全国,水路取代陆路成为主要的货运方式。此时出口商品的供给地移至东南地区,宋代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并且重心完全转移到海上。
——摘编自高雅婷、代谦《河流上的繁荣:宋朝水路运输与海外贸易》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