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妈妈会派人来看我》,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 , 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起脸,深情地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 , 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起脸,深情地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②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谈谈。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回答1-3题。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 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么,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余之敏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视频验证码。

    ③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会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其他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④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能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⑥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仁慈、悲悯的博大意义的体会世间某种美好和温暖生意的感受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认知,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病房这个舞台

    ①从医20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给予者。唯独在救治这个23岁彝族男孩的妻子时,我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②患者是个极度消瘦的彝族女孩,当时是被背入病房的。我看了一下入院证,21岁,右下腹包块待诊。病人瘦弱的程度和非洲难民差不多,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60斤。入院时检查身体,初步诊断考虑阑尾周围脓肿、结核冷脓肿、炎症性肠病穿孔伴局部脓肿、肿瘤。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是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从女孩的穿戴来看,绝对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而女孩可以选择的所有治疗方案,都必须在充足的营养支持下才有可能完成。看起来这是个比较棘手的患者,所以我必须和一线医生一起完成第一次医患沟通。

    ③几分钟后,在一线医生身后跟进来一个男孩,黑黑瘦瘦的,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眼睛有着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清亮。我有些责怪地对一线医生说:“怎么叫个小孩过来?让她家属来。”一线医生有些迟疑地说:“她没有其他家属,这是她老公。”我抬头看了一眼这个不知所措的男孩,问:“你今年多大了?”“23。”23岁已享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了,但在彝族的家庭关系中,一般能做主的,要么是她的父亲,要么是她的舅舅。

    ④“这个女孩病得这么重,要是没有一个真正能拍板的人,我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就非常大了。”听出我语气的变化后,男孩立刻从一线医生的身后走到我面前。他犹豫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用夹杂着彝语的汉语对我表达了下边的意思:家里不会有人来了,所有人都叫我不要管她,说她没得救了;县医院的医生也说她没得救,叫我背回家去等死,但是我舍不得。她明明没有死嘛,最后我去求全村的长辈,挨家挨户去磕头,然后全村人给我凑了两万块钱;家里的老人对我说,无论能否救得活,也就只有这两万了。

    ⑤听他结结巴巴说完这些话,我立刻站了起来,直视着他明亮的眼睛,同时也感受到他目光中的坚定。他基本上是在违背全村人的意志,同时还背负着两万块钱欠款,以近乎破釜沉舟的勇气来救他老婆的。要知道,在贫困地区,借钱给人做生意还有可能,因为你做生意还有赚回来的机会。但借钱给人看病,是极少的。就这么一个23岁的孩子,能够在一个贫困山村里借到两万块钱,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我突然感到压力很大。

    ⑥“你先交5000块钱,我们尽可能地在5000块钱范围内,给你查清楚,然后再谈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点头同意,这时我才开始逐字逐句地跟他完成第一次的医患沟通,讲清下一步要进行的检查、要花费的金额,以及他妻子可能面临的治疗上的难点和可能遇到的难关,等等。他眼睛不眨地听着我把所有的环节讲完,一直在点头,同时对我说“好、好、好”。见我全程都没有对他说让他把妻子背回去等死这样的话,在谈话结束后,他突然对我微笑了一下,然后走了出去。

    ⑦3天后,初步诊断,还是肺结核及肠结核穿孔形成的冷脓肿。根据目前的情况,外科干预风险高,只能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为了抗感染,要对右下腹局部进行大蒜和芒硝外敷。我们科室常备有一个蒜臼,每天早上,我们还没交班的时候,就看见男孩拿着蒜臼,在楼道里吭哧吭哧地捣蒜。他知道如果提前准备好了,等医生查房的时候就可以给妻子敷上新鲜的大蒜。

    ⑧几天过去了,除了女孩的生命体征比来的时候平稳了一些,其他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一线医生查了一下费用,差不多5000块,接近我对他承诺的数额了,我开始忧心忡忡。我把男孩叫到办公室,说:“现在已经花了快5000块了,疗效仍然不是很理想,下一步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吗?”男孩迷惑不解地看着我,对我说:“没有啊,我觉得疗效很好啊!”我说:“哪里好啊,你看那个包块的大小,一点都没有好转,而且腹痛仍然那么重。”“但是她开始吃饭了,医生,她吃饭了嘛!”虽然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判断病情好转的原始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能够吃饭到出现真正的疗效,这个过程有多漫长,他不知道。

    ⑨又过了几天,有天早上查房时,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坐了起来,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也梳成了麻花辫。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检查显示,她的各项指标也开始好转。这个时候,男孩准备的两万块钱已经用了一半,剩下的一万块钱,我们必须要更加精打细算。

    ⑩有一天,我看见这个男孩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的妻子头碰头地在病床旁边吃盒饭,而是一个人端着一盒方便面蹲在楼梯口吃。我随口问了一句:“今天怎么不吃盒饭啦?”男孩笑了一下,对我说:“没钱啦。”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买一盒给他,但是转念一想,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我笑了一下,对他说:“慢慢吃。”他也回报了我一个阳光般的笑容。

    ⑪又到了该做CT的时候,我希望同时看看女孩的肺部和腹腔的情况,但是两个部位的CT费用又太贵,科室里有人出主意说,能不能只做一个部位,但是两个部位一起看呢?我到了CT室和检查的医生商量,医生刚开始并不太同意,因为这从医院的管理程序上来说是不允许的。我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下这对夫妻的情况,他没有再说话。等拿到检查报告的时候我发现:复查结果非常好,年轻人顽强的生命力终于战胜了病魔。

    ⑫在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我又隐隐地感到一丝担忧。目前女孩是在康复阶段,但是那么严重的腹腔结核感染,意味着她将不能自然怀孕,而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彝族的部落里又将会承受怎样的压力?这个男孩能够承受这个结果吗?

    ⑬我把男孩叫到走廊上,他看见我凝重的脸色,立刻紧张起来。当他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之后,突然出乎意料地哈哈大笑起来,同时重重地说了一句:“医生,她已经活下来了嘛!”这一瞬间,这个瘦弱的男孩突然变得无比高大。

    ⑭20多天过去了,女孩的情况也逐渐趋于稳定。我和男孩商量说:“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你可以带着我们的治疗方案,回县医院继续治疗了。”男孩开心地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⑮他们出院的那一天,我正在上门诊。忙碌中,我抬起头来一看,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诊室里,有点局促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讲。

    ⑯我问他:“出院后吃的药取了吗?”

    ⑰“取了。”

    ⑱“注意事项、要复查的内容知道吗?”

    ⑲“知道。”

    ⑳“出院证到了县医院要拿给医生看,好让医生照着原来的方案继续做治疗。”

    ㉑“知道。”男孩一边点头,一边回答。我笑了一下,说:“那快去办出院手续吧!”

    ㉒突然,男孩朝我深深地鞠躬,然后就一直这样弓着背、低着头、倒退着走出我的办公室。这时我才明白,这个男孩因为语言不流畅,不知道怎么对我说感谢的话,最后用了这个方法来表达。那一瞬间,我的视线模糊了……

    ㉓病房有时候就像一个舞台,很多患者及家属会在高压下表现出自己最极端的个性。而这个男孩,以23岁的年纪,默默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让我们这些见惯人情冷暖的医生赞叹不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患者家属,犹如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陪伴着我在艰难的从医道路上继续前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