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2)、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面材料能作为选文事实论据的理由。

       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肯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拟写一条倡导节俭的公益广告语。(要求:不能引用选文原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⑮“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
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⑰“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⑱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⑲“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⑳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阅读《请敬畏规则》一文,完成各题。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汹涌着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转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 , 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张贺卡

    ①新年到了。秦玢儿背着书包走进教室。一群女生凑在前排的位子上传阅着一张张贺卡,叽叽喳喳的喧嚣声老远就能听到。她却恍若未闻,慢慢地从她们身旁走过。一个女孩儿抬头看了看她,戏谑地一笑:“玢儿,今天又收到了几张?”

    ②她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③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或多或少地摆着几张贺卡。只有她的桌面上空荡荡的。

    ④她并不觉得失望。这一切,她早已习以为常了。

    ⑤走到座位旁,玢儿机械地卸下书包塞进课桌。忽然,手触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她微微一怔,抽出来一看,是一个洁白的信封。

    ⑥她的心不由自主地猛跳起来,手指微微颤抖着,好不容易才拆开了信封——

    ⑦触目所及的,竟是一张贺卡。

    ⑧那是一张没有上款的贺卡。不算精致的图案,几句简单的祝词,最后一个潇洒的签名——那是班长的名字。

    ⑨周围仿佛一下子亮起来,冬日的阳光也变得格外温暖。她悄悄抬起头,透过一层蒙眬的泪雾向教室前面望去——班长正站在讲台旁和几个同学高谈阔论着什么。仿佛无意间,他的目光从她脸上飞快地拂过,那双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

    ⑩新年很快过去了。女孩们不再谈论贺卡,秦玢儿不知不觉成了她们的话题:

    ⑪“她最近是怎么啦?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⑫“我第一次看见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⑬“看她那走路的姿势,比以前精神多了。”

    ⑭“今天数学测验她居然得了90多分,真是不可思议!”

    ⑮半年后的中考中,学习一向中等的秦玢儿考了580多分,被一所市重点高中录取了。

    ⑯光阴似箭,转眼三年过去了。

    ⑰当秦玢儿揣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校友会上时,她又见到了昔日的班长。她慢慢走向他,半晌,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谢谢你送给我的那张贺卡。”“贺卡?”他一怔,“什么贺卡?”“你……忘了?”他恍然大悟似的打了个响指,“那是我送给王璎璎的呀!我怕被人看见,就塞进她位子里去……”

    ⑱她愣住了。这天夜里,她缓缓地从书桌上的玻璃板下抽出那张珍藏已久的贺卡……他永远不会知道,在那段无奈的日子里,那张错置的贺卡,曾给一个自卑的女孩,带来多少安慰与希望。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甲】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物候:以五日为候,________,六气为时,________。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乙】。

(选自陶妍洁《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有删改)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对照图(春季部分)

材料三:

    德国人伊纳早在1859年就建议把一年分为八个物候季节。其他物候学者也主张这样划分,并且认为它必须从当地植物种属中选出适合于这目的的植物用来说明各季的特征。这样的分季,用之于农业生产,【丙】是显而易见的。

    以多年日平均气温和多年物候现象的平均日期为指标,北京全年共分为十一个季段。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便于安排农活的一种新的日历——自然历。

北京自然历(部分)

月份

物候现象

平均

日期

(日/月)

观测

年数

最早

日期

(日/月)

(年份)

最晚

日期

(日/月)

(年份)

多年

变幅

(天数)

仲春

4月

榆树始花

山桃始花

加拿大杨始花

连翘始花

杏树始花

玉兰始花

探春花始花

小叶杨始花

碧桃始花

19/3

29/3

2/4

2/4

4/4

4/4

5/4

5/4

6/4

12

24

13

7

24

13

5

9

6

9/3

18/3

25/3

30/3

25/3

25/3

2/4

25/3

2/4

(1976)

(1963)

(1968)

(1973)

(1975)

(1963)

(1963)

(1973)

(1975)

29/3

8/4

11/4

4/4

13/4

15/4

10/4

20/4

12/4

(1964)

(1964)

(1964)

(1976)

(1957)

(1964)

(1976)

(1965)

(1976)

20

21

17

5

19

21

8

26

10

    自然历制作后,自然现象的顺序不会改变,人为的耕作制度改变时,只是农活日期有了改变,仍可根据自然现象作农时预测。在没有气象记录的地方,根据自然历和当年的物候观测,即可预测农时。不仅如此,反过来还可由物候现象推算温度的高低。这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多便利。

(选自宛敏渭《论北京物候季节的划分与农时预测》,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乐,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