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初中语文基础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创新的根基在文化

苏北

       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

       ②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

       ③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的答案,空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

       ④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代创客已登上创业舞台,自由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量必将进一步彰显。

       ⑤创新的底蕴,还是全社会的素养,不仅指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

       ⑥在发展和就业的倒逼中,我们习惯以实用主义衡量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由此倾斜于专业才干的培养。这也无可厚非。而改革和创新的导向,则另有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或缺人文精神的熏染和终极关怀的启迪。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宝贵的是素养。

       ⑦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只争朝夕,快马加鞭,还当登高望远,固本培元。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

选自《半月谈》有删减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找出相应的诊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3)、作者在文中说创新需要一定的条件,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4)、创新是中华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刮目相看的创新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郭英剑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

       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

       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

       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

       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 ,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

       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

(文段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④                                。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打骂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⑥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选自《作文通讯》2015年第5期,有改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味的微信投票

       作文大赛、最萌宝贝展示、最装警察评比……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被五花八门的“求投票”信息刷爆。一开始人们还觉得很新鲜,但随着“求投票”在微信朋友圈的快速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对频繁而“变味”的投票活动心生不快,却又不得不投出那一张看似公正、实则盲目的选票。

“求投票”频频“绑架”朋友圈

       “在不?我儿子在参加作文比赛,编号***,有空给他投个票吧,谢了!”2月14日,太原白领胡晓民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的私信,后面还附带一个微信红包。“这已经是我今天接到的第四个‘求投票’微信了,投票让人心烦,不投怕伤感情。”胡晓民无奈地对着屏幕一顿猛戳,之后将投票完成的界面截屏回传给朋友,表示自己“圆满”完成对方所托。

       对小胡遇到的情况,玩微信的人想必一点都不陌生。在微信朋友圈,各式各样的评比投票活动越来越火爆。起初人们觉得既新鲜又好玩,大都乐意以“举手之劳”投上一票,并纷纷主动帮朋友转发、扩散投票信息。但时间二长,评比投票信息多得让人不胜其烦,不少投票行为演变成了迫于情面的“被投票”,还有的投票干脆变了味。

       最初的朋友圈投票,多系一些商业机构举办的才艺少年、超级宝宝、最受欢迎职员等评选活动,主办方无非想赚个人气,大家也都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给朋友拉拉票,最终谁能当选其实没人太较真。但如今一些本该具有专业性、公正性的赛事,甚至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一些严肃性的评比,也都一窝蜂地涌入微信朋友圈,这让投票活动逐渐变味,人们投票时被朋友“绑架”的感觉也更强烈。

微信投票泛滥的背后

       在微信投票大行其道的背后,究竟谁是“操盘手”?

       评选最萌宝宝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多是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儿童摄影店等,作文比赛、才艺比赛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到大都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说,这些评比投票活动完全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利用微信朋友圈的黏性做宣传、搞营销,投入较低,效果也不错。”汾阳市一家儿童摄影店店长小方介绍,刚开始他们在朋友圈推出“点赞有奖”活动,但大多数人点完赞后并不关注店里的微信公众号,实际宣传效果一般。自从改点赞为投票后,因为必须先要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投票,他们的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就聚集起了大量的粉丝。

       后来,几乎所有比赛活动的主办方都要求必须关注它们的微信公众号后才能参与投票,而这些公众号推送的商业宣传信息对人们往往既无趣也无用。不仅如此,有的公众号注册时还要求获取投票人的手机号码、本人头像等,这让不少人产生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隐忧。临汾市民王女士帮朋友的宝宝投票时,按系统提示留下手机号。此后不久,她多次接到一家早教中心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带孩子试听免费公开课,这让她不堪其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的人一方面表示烦投票,另一方面也都承认,自己不仅应朋友所求转发过投票信息链接,还直接在朋友圈为自己的孩子或单位等拉过票。既被朋友“绑架”,也“绑架”过朋友。看起来这是个悖论,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几乎人人皆成了微信投票泛滥的推手。

让变味的微信投票消停下来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仅有4.7%的受访者认为朋友田投票好玩,44.7%的受访者直言“绑架式”投票方式让人烦恼,失去乐趣。如此看来,红极一时的微信投票是到了该消停消停的时候了。

       微信投票泛滥,活动发起方的责任不可推卸。说起来,商家借助微信投票开展营销原本无可厚非,人们也不必太较真。但他们将一些本来应当比拼能力的赛事,变异成了比人脉、拼人情,使这种评选没有任何权威性,同时又借机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这本身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如果一旦一有商家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将会对公民造成危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长期开展此类评选,还容易误导社会风气,形成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讲,过多过滥的微信投票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商家自己的事,而是一个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和管理的社会问题了。

       杜绝微信投票泛滥,更需要公众共同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应当理性一点,不要盲目跟风,自己拒绝参加也不强求朋友参加一些变了味的投票比赛,让自己朋友圈的商业味道淡一些。试想,即便你真的利用各种关系,拿到了所谓的名次,获得了一些奖品,这个用人情换来的荣誉,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外,又能有多大的“含金量”?

                                                                                                                                                                    (选自2016年2月17日《山西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 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昙花

汪曾祺

       邻居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李小龙给他浇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几上。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

       李小龙盼着昙花开。

       昙花茁了骨朵儿了!

       李小龙上课不安心,他总是怕昙花在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开了。他听说昙花开,无定时,说开就开了。

      【A】晚上,他睡得很晚,守着昙花。他听说昙花常常是夜晚开。昙花就要开了。

     (批注:“守”表现出了小龙等待昙花开放的坚持,也表现出了小龙担心错过昙花开放时间的谨慎;让人感受到了小龙对昙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昙花还没有开。

       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

      【B】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昙花真的开了!

       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昙花真美呀!雪白雪白的。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花心淡黄,淡得像没有颜色,淡得真雅。

     【C】她像一个睡醒的美人,正在舒展着她的肢体,一面吹出醉人的香气。啊呀,真香呀!香死了!

       李小龙两手托着下巴,盯着昙花。看了很久,很久

       他困了。他想就这样看它一夜,但是他困了。吹熄了灯,他睡了。一睡就睡着了。

       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昙花开了。

       于是李小龙有了两盆昙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

(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