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忍过事堪喜

路来森

    ①“忍”字,心横一把刀。利刃加心,用心一撑,硬是过去了。这,是需要大胆量,大勇气,大智慧的。

    ②然则,事忍,也是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分的。姑且称之为“大忍”和“小忍”。

    ③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韩信之“胯下受辱”,可谓“大忍”。“大忍”者,其后是有重大的目的,有“阴谋”在焉。《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有此意。“大忍”,多发生在成大事业者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忍,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如此的。“大忍”之忍,更多的是智慧在发生作用,而不是心性使然;“大忍”之忍,不是求安,而是求胜。

    ④“小忍”则不同,“小忍”求安,正如《阴符经》所说的:“安,莫安于忍辱。”中国人常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此等意思。

    ⑤“小忍”,需要的是宽容、包涵,需要的是谦逊、退让。常人之“忍”,大多属于“小忍”范畴。

    ⑥常人的宽容,似乎很难达到“海纳百川”的境界,但至少你能够勇于接受,接受好事,也接受那些不愉快的事;接受别人的优点,也接受别人的缺点。好事、优点,自是让人高兴,不愉快的事、缺点,却需要多多包涵,包涵了别人的缺点,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忍让。一个心地宽容的人,他就会是一个谦逊的人;谦逊的人,就懂得退让。“忍让”,忍的结果是“让”,你“让”了,你也就“忍”了。

    ⑦夫妻吵架,有一人忍了,就能家庭融洽;邻里勃谿,有一家让了,就能够邻里和睦;朋友之间,小事、琐事,不愉快的事,时常发生,但只要彼此忍让,就不会反目成仇。

    ⑧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张英接家人书信,说邻居同他们家争夺三尺宽的宅基地,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没想到,张英却提笔写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懂理,更懂得宽容和忍让。这一“让”,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忍让”的榜样,也让张英名垂千古。

    ⑨所以说,“小忍”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忍”之忍,最是能成就一个社会的融融睦睦的生命状态。

    ⑩然而,“忍”人、“忍”事,对于个体来说,更需要一种好的心态,心态端正,最是重要。若然无宽容、包涵之心,不是出自心甘情愿,纵是忍了,你也会气闷,也会自责自咎、怨天尤人,郁郁而不欢,甚至于积忧成疾。所以,平日里,最是喜欢杜牧的那首《遣兴》诗: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匆匆,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

    ⑪“忍过事堪喜”,以忍为喜,情意坦然,说得多么从容而洒脱。浮生匆匆,世事纷繁,烦恼众多,忍过了,就能否极泰来,忍过了,就能转危为安。再则,若然果真“忍”过了,也许还会浴火重生,升华自己,正如《莫应对》诗所言:“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听似不闻休应对,一只莲在火中生。”“一只莲在火中生”忍过之后,心净如莲,真谓可喜之事。

    ⑫故尔,遇事则“忍”,又何乐而不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10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⑪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⑫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⑬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⑭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⑮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下面两个表格选自基于中国居民运动健身的实测数据编制而成的《全民健身指南》

表一:体育活动方式与健身效果体育活动方式

体育活动类别

体育活动方式

健身效果

有氧运动(中等强度)

健身走、慢跑(6—8千米/小时),骑自行车(12—16千米/小时)、登山、爬楼梯、游泳等

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呼吸功能、控制与降低体重,增强抗疾病能力、改善血脂、调节血压、改善糖代谢

有氧运动(大强度)

快跑(8千米/小时),骑自行车(16千米/小时以上)

提高心肌收缩力量和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球类运动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等

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反应能力、调节心理状态

中国传统运动

太极拳(剑)、木兰拳(剑)、武术套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

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机能,提高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提高柔韧性、调节心理状态

力量练习

非器械练习:俯卧撑、原地纵跳仰卧起坐等

器械练习:各类综合力量练习器械杠铃、哑铃等

增加肌肉体积,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保持骨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牵拉练习

动力性牵拉:正踢腿、甩腿等

静力性牵拉:正压腿、压肩等

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和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

表二:一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及安排

活动构成

主要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分)

准备活动

慢跑,牵拉练习

5—10

基本活动

有氧运动力量结习、球夹运动、中国传统健身方式

20—60

放松活动

行走、牵拉练习

5—10

材料二:互联网+运动已是一种潮流,运动APP(手机应用程序)已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伴侣”。截至2018年6月,中国健身运动APP规模过亿,每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0.17分钟,同比增长30.8%。运动APP的火爆,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一是抽空就能跟着视频做运动,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了,二是可以图文并茂地随心分享,引来大批点赞。运动APP因为其便捷性、社交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材料三:体育明星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如果长时间关注一个体育明星,并将其作为偶像,往往会激发人参加运动的激情,甚至爱上这项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学到运动技术,还会受到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等精神的感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