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张文珍《传统文化须敬畏》,完成下列小题。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1817年,那个曾野心勃勃欲征服整个世界的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经说出,便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国家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对第②、第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2)、下列对第①段在文中作用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摆出事实引出论题,并指出这些事实“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B、第①段中的事例是文章的事实论据,用以证明作者在文中关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种种议论。 C、第①段与第④段的有关内容是互相照应的,意在议论:“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D、作者在第①段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在文章开头强调那些商家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教益只是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
(3)、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③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医生和朋友。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苔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难,开出幸运的花

张海贞

      ①许多幸运者的背后都有很多跟幸运无关的故事。

      ②在记忆中,我特别喜欢的一位签约作者。她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两个月便收获两万多粉丝,很多人都惊呼:“简直太幸运了!”我认为,这跟运气关系不大。她十年前开始写作,为了圆自己的作家梦,她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默默地写作,笔耕不辍十年,遭到的退稿不计其数,但这些都不妨碍她继续写作。那时,无数个日夜,她努力爬格子,希望自己所写的东西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她就像石缝间的小草,拼命地向上生长,渴望有一天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下。终于,苦尽甘来,她写了许多被转载上百次的文字,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③我还想起了《中国达人秀》上的张春广,以收废品为生。他自小迷恋舞蹈,每次看到舞台上的演员跳舞他便热血沸腾,梦想有一天能够像他们一样。然而,对于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跳舞是一种奢侈,幼小的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里。张春广平时爱跳“机械舞”,他爱跳舞这一举动还被乡邻认为是神经病,妻子也极力反对他,为此两个人没少吵架。但迷恋舞蹈的张春广却不愿放弃,他买回舞蹈光碟在家练习跳舞。

      ④2014年,张春广鼓足勇气报名了《中国达人秀》。他穿着几十元的灰色衣裤,背着一个纺织袋、肩膀一高一低,一口浓浓的乡音,刚一上场便惨遭其中一位评委灭灯。随后,在表演中,他跳了一段自创的“捡废品机械舞”。只见他时而轻松灵动得像一条蛇,时而笨拙僵硬得像一个机器人。他的这段自创舞蹈得到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起初灭灯的评委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了眼。当时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来参加节目,他的一句话感动了全场人:“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随后现场所有观众起立,这是达人秀舞台上从未有过的一幕。无疑,他赢得了尊重,很多人视他为“励志榜样”。

      ⑤我不禁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她小时候跟随父母迁到了新疆。我们关系很好,一直保持联系。她自小就喜欢芭蕾舞,母亲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将她送入舞蹈班。她如愿成了一名芭蕾舞演员,经常在网上晒自己演出的照片,我心里甭提多羡慕了,羡慕她那光彩照人的生活。

      ⑥去年冬天,她回老家,约我见面。那天屋外雪花飞扬,放眼望去窗外的几株梅花开得正旺。我们聊起这些年的经历,两个人激动万分。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她那双脚。当我说羡慕她的生活时,她毫不忌讳地脱下丝袜让我看她的脚,我被吓得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那双脚伤痕累累,布满了老茧,脚趾也被挤压变了形。我止不住落泪了 , 她却笑了,淡淡地说:“我十几年如一日地练习芭蕾,早就习以为常。这是每一位芭蕾舞演员的必经之路!”

      ⑦生活中,时常有人拿“幸运”来定义别人,其实他们背后有许多跟幸运无关的故事。当我们惊呼签约作者幸运走红之时,我们不曾想到她的笔尖里饱含着永不言弃的汗水;当我们肯定张春广独创的舞蹈之时,我们不曾看到他在家里孤独又执拗的练舞身影;也许当我们在羡慕我的初中同学那光彩照人的生活之时,我们不曾想到她面对苦难时的那份坚韧和淡然。

      ⑧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所谓幸运不过是苦难开出的花!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

智春丽

    ①红日初升,光芒万丈;月涌大江,悠远静谧;夏之原野,苍翠欲滴;雪后山川,纯洁无瑕。自然如同多彩的万花筒,时刻展示着美丽,也提醒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

    ②“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的美丽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洋溢着热爱自然的情怀,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让世人深刻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天地间,我们应当珍视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土壤,善待草木山川、鸟兽虫鱼,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高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④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能安放绵延不断的乡愁。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不仅慷慨地供给着物质,也给人以精神慰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自然的春花秋月、高山峡谷、流水潺潺大海浩荡,不知给了孤独的灵魂多少抚慰。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满是美好的草木情缘。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没有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人类那些细膩的情感记忆,又该如何寄托?无论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即便“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人们的田园情结也从未消失。因为,人们渴望诗意地栖居,“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

    ⑤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当在汲取教训中行进。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人们从遭遇的环境灾难出发,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伦敦烟雾事件导致数千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危害延续数十年,日本的水俣病成为惨痛记忆……20世纪的一次次生态危机,促使人类集体反思,促进了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今天,我们这颗星球依然遭受着各类环境污染,仍有约百万种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自然的美,我们要用心呵护;自然的痛,我们也要用心体察。

⑥哲人有言:¨自然总是美的。”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氵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我们就能促使更多人葆有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心灵,享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所爱的自然,必将因你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12日04版)

现代文阅读

瓜 香

侯发山

日头挂在空中,像个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绿油油的瓜叶下藏着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有的绿叶间还点缀着黄澄澄的小花,灼人的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郝大叔的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再过月儿四十,这些小花就会变成大西瓜……汗水流进了眼里,酸涩难受,他也顾不上理会。俗话讲:“紧种庄稼,消停买卖。”庄稼人,一旦有了农活,再恶劣的天气都不是个事儿。仿佛证明他们是铁打的,裸露的肤色都是古铜色。

“捡大点儿的摘。”老伴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叮嘱道。“不但要大,更要熟。”郝大叔站直身子,活动一下酸疼的腰,腾出一只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甩出去。两口子分工明确,他负责摘西瓜,老伴负责往地头的三轮车上搬。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多一个都放不下了,两个人才罢手。

走到地头的树荫下,郝大叔的电话响了,是“好运超市”的杨老板打来的,问能不能弄些西瓜。郝大叔一边喘着气一边说:“杨老板,庙后的窟窿——神透了,你有顺风耳千里眼啊,刚摘了一车,屁股还没坐稳呢。不过,不能给你,河里的螃蟹——都有家(夹)了。价格高一些?高一些也不行。再过两天吧。不好意思啊。”

郝大叔两口子种植了20亩“京秀”西瓜,属于早熟的品种,果肉为红色,口感偏甜,籽粒较少。因此,夏天一到,他们的西瓜便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

老伴把水壶递给郝大叔,说:“怕是要得罪人家哩。”郝大叔接过水壶,“咕咚”“咕咚”了两口,说:“得罪不了,咱又不是卖高价……你歇息歇息,吃点干粮,我送去就回。”说罢,郝大叔跳上了三轮车。

去年西瓜成熟的时候,郝大叔和老伴晚上守在瓜田里。两口子不是怕西瓜丢失,依照郝大叔的说法,那就是看着西瓜,闻着瓜香,听着蛐蛐叫,才能睡得香,睡得踏实。其实,这就是庄稼人的本性,看着经自己一滴汗一把手换来的果实,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晚上恨不得搂着睡。没想到,有一天半夜时分,老天突降暴雨——起初,他们只想修改一下水渠,免得瓜田受损,等到他们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时,为时已晚,周围汪洋一片,瓜田全被淹,一个个西瓜像葫芦似的漂浮起来。两口子慌不择路,爬到了摇摇欲坠的看瓜棚上。暴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就在两口子绝望的时候,当地驻军来了,几个当兵的轮流把他们背了出去……后来,在当地爱国拥军促进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参加的人员除了地方领导、驻地的官兵,还有当地老百姓代表,郝大叔也受邀参加了。轮到郝大叔发言时,他说:“若不是解放军,那一晚我和老伴就喂王八了……”一句话没说完,他就激动地呜嗬呜嗬哭起来。

今天,这一车西瓜就是慰问当地驻军的。

老伴自言自语道:“也不知咱的爱君能吃上西瓜不。”爱君是他们的闺女,去年上大二的时候在老两口的鼓励下报名参军了。“就你思想进步?肯定也有人给她送,还不只是西瓜哩。”郝大叔不满地瞪了老伴一眼。前几天,爱君给他发微信,说她随部队到地方慰问演出,当地老百姓太热情了,什么东西都往他们手里塞,冰糕,鸡蛋,煎饼,香包……一忙起瓜田的事儿,这事儿他忘给老伴汇报了。

郝大叔发动三轮车,“突突突”地冒出一股烟,旋风似的窜了。“路上慢点,别慌!”老伴对着车的背影喊道。也不知道郝大叔听没听到。

一阵微风吹来,让人顿感凉爽,似乎还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瓜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①今春以来,江西省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游人如织,分外热闹。这里不仅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打卡,更是创业青年的福地。据统计,截至2023年,“景漂”创业者达2.4万余名。这里也是民间艺人的宝地,在陶然集、春秋大集上,来自各地的紫砂手艺、建水手艺、铜雕手艺、玻璃手艺、木工手艺、制茶手艺、丝绸手艺等作品琳琅满目。这里还是国际艺术家汇集的胜地,通过举办“72△青年设计师计划”“陶溪川新款发布会”以及陶瓷电影周等各类活动,其品牌效应愈益彰显。以文化为魂、以陶瓷为基,陶溪川把“流量”转化为“留量”,使“创意”发展成“顶流”,让“文脉”喷涌出“活力”。

②千年瓷都通古达变、重焕光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并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出具体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需要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需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精神富足。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创新创造是文化绵延不绝、始终繁盛的关键所在,也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内驱动力。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源泉。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牢牢构筑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首先,守住“文化根脉”,关键在传承。对待文化遗产必须保护第一,尽可能做到应保尽保。其次,实现“旧邦新命”,关键是创新。比如,近年来河南卫视推出的一系列爆款节目,从憨态可掬的“唐宫小姐姐”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水赋”,从“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都是成功案例的代表。再次,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产品的享有者和受益人,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力,饱含着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激发出全民族整体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强。

⑤拓展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在公共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让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质增效,需要共享资源平台、引入专业团队,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更新速度,决定了创新创造活力释放的程度。要鼓励创新、大胆探索,营造积极健康、充满朝气的创作氛围。比如,2023年底正式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其设计理念突破了既有模式,馆内建有智能化立体书库、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艺术文献馆、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元宇宙体验馆等,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丰富了公共文化空间,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⑥探索文化内容与形式协同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文化形式的载体也是文化留存、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厚重博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一定是形神兼备的。比如,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火后,北京市先后推出了“兔墩墩”“龙墩墩”等文创产品,物件虽小,但内蕴丰厚,不仅延续了中国春节文化、生肖文化的特色,也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融合,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⑦积极推进文化业态创新。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业态创新为我们扩大文化阵地、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文化创作生产和消费方式迭代创造了新机遇。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先进技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而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