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③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医生和朋友。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苔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1)、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圣人”和“诗仙”也需要享受宁静,享受独处,也有烦恼的时候。 B、太阳花、竹子、芭蕉、昙花……很多花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和朋友。 C、在简单的动植物 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从容宁静。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与植物相处最易,与动物次之,与人相处最烦。
(2)、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承上启下,重点写出了人与动物相处的亲密无间。 B、第③段划线句子,表现了青草能够丰富诗歌的内涵,使古老的文化典籍清新灵动。 C、第⑤段中“侍 弄”一词流露了“我”对花草顶礼膜拜的虔诚之情。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出了植物带给人们的宁静、快乐。
(3)、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不仅有发现美的眼睛,而且用生花妙笔赋予了平凡的植物以丰厚的生命。请参照示例,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示例: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
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芭蕉在习习的微风中轻轻摇摆的样子,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芭蕉的喜爱之情。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秦文君的《 从心底开出的花》,回答问题。
        我喜欢书店,常去书店转,于是就有了忧虑。眼下的儿童文学仿佛处在变浅变轻的的风潮里,书名眼花缭乱,富于游戏意味,有时拿过一本读读,会发现有的作品缺乏分量,作家之间也缺少足够的差异,风格太近,“面孔”差不多。儿童文学的门槛似乎在放低,莫非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了“游戏时代”?
        恰恰相反,儿童文学作品不能浅得缺乏文学的自重。儿童文学可以是浅的,但又必须是深的,可以是轻的,但又必须厚重。因为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人文高度很重要,儿童文学要提供文学的精神,使读者在好的艺术表达中得到快乐和升华,通过意味隽永的故事、人物、描述等让读者获得共鸣,以及内心深处的触动。
        儿童文学多一些童趣当然好,可是那并非一味走浅、变轻,因为文学要富于艺术灵性,具备人间的冷暖、人类的道义和情感,它的职能是用艺术之美来感动儿童。儿童文学里有单纯、诙谐、幽默的东西,无疑是好事,可是幽默并不等于浅薄。幽默作品的“重”,是蕴涵其中的开朗、通达、本真。高级的诙谐幽默的背后,是有智慧和真诚支撑的。儿童文学的“重”还在于对于社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净化功能,它描绘人类最初的模样,留下人类的天性之美。大气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是人类心底开出的花。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要轻灵一点,但这并不简单,而是需要看透一些厚重的东西,把它们羽化为轻灵的东西来描述。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大人和小孩所能共读的,小孩读了有小孩的想法,大人读了有大人的感悟。孩子们对一个作品感兴趣的时候,首先是认为有趣。按照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应该是很容易的。如果说孩子的笑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奖赏,我承认这是高兴的事。但是,笑声过后,留下东西才更有意义。这个支撑是重的,就是人类的情感资源、思想资源,这能唤起内心深处的很多触动,这才是文学理想。
        作家独特的感悟,永远是文学最美丽的甘露。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如此。艺术上有自信,愿冒险,敢突破,写出的作品才有分量。我们不时会有好作品出现,但是商业大潮催生了不少速成的作品,冲击着儿童文学的理性,人文关怀,特别是逻辑的链条也正在断裂。创新和个性的缺失是很大的危害,模仿之作多了,儿童文学的生态就不正常了,浮躁之气,铜臭之气都可能扼杀创造性。而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的,是人类奥秘的花园,它的艺术源泉在于人类的梦想和艺术个性,是天合之作——我们读大师的作品,有一种非常舒服的内在呼应,而不仅是阅读上的愉快。
        年轻一代中立志写精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托付给了儿童文学,写出了不少有灵气、有活力的作品。我们不应走到浮躁、商业化的写作中去,不妨沉下心来,花5年到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力争创作出代表一代人水准的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童年(节选)

曹文轩

       ①童年的印象很多,其中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但再贫穷的童年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

       ②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我一两岁时,常被人家抱去玩,然后就沿着这条大河一家传一家,有时竟能传出一二里地去。母亲奶水旺,憋不住了就找我,可总要花很大工夫才能将我找回。重新回到她怀抱时,我也不肯再喝她的奶了。因为,那些也在奶孩子的母亲已经用她们的奶喂饱了我。母亲说,我是吃了很多母亲的奶长大的。

③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④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⑤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刺泼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来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

       ⑥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难怪福克纳说一个作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他有一个苦难的童年。祖母、父亲和母亲给我仁爱之心,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那片土地给了我灵气、题材、主题和故事。开门可见的水,湿润了我的笔,使我能永远亲近一种清新的风格。

                                                                                                                                                                                                      (选文有改动)

       曹文轩(1954年1月—),江苏盐城人。197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密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

       ①11月30日的西昌街头,“嫦娥三号月球车”模型摆进了商店的橱窗,一只只精灵古怪的“玉兔”向过往的行人们“颔首”致意,引得不少人前来围观。专家们对这只“兔子”进行详细阐述,人们了解到它竟然是个“高富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兔”号月球车长1.5米,宽1米,高1.1米,体重140分斤,如此巨型的“兔子”恐怕此前还没有人见过。

       ③为会么要这么高呢?因为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所以科学家们给这只兔子配备了很多仪器、设备和“脏腑”,它的身体包括了移动、电源、热控等8个分系统,它长得又大又结实就不奇怪了。

                                                                                          富——身披黄金甲专挖贵金属

       ④更重要的是,这是只有钱更善于“赚钱”的兔子。它身上披着一层闪亮的“ 黄金甲”,这可不是为了“臭美”,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天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阻挡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保护“五脏六腑”不受伤,好好完成科学家们交给它的任务。

       ⑤有钱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睡到自然醒”。“玉兔”号月球车便是这样一只贪睡的“兔子”,不睡饱了绝不起来——它睡到自然醒需要的时间是14天。为什么是14天呢?因为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月球绕地球一周也是28天,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睡一“夜”就需要14天。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⑥除了高大有钱,这只兔子长得还很帅,实在是“羡煞旁兔”。

       ⑦先说头上,科学家们为“玉兔”安装了4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能克服白天120摄氏度的高温、太阳角度变化大对相机成像质量 的影响等,能拍出高质量的动态、静态图像。有了它们,“玉兔”便可以“眼观六路”了。

       ⑧让人颇为惊奇的是,“玉兔”还长了两个翅膀——其肩部有两片可伸缩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白天工作时展开,晚上睡觉时收起来,将仪器设备包在里面,防止仪器被过低的温度冻坏,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在翅膀前端,还有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手,在采矿时使用。

       ⑨本次回转 广寒宫,着急的“玉兔”踩了6个“风火轮”,在月面巡视时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①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②第一次

       ③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④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⑤“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⑥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⑦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⑧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⑨第二次

       ⑩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⑪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⑫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⑬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⑭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⑮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⑯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⑰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⑱第三次

       ⑳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脱着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临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㉑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㉒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了。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心疼的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要钱的。

       ㉓那一刻,我呆在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㉔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我今生飞翔的唯一方式和力量呵!

       ㉕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米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③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A】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B】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C】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D】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⑦一日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