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初中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就发福(节选)

段洪刚

①为什么人到中年,尤其容易“发福”呢?讲真的,还真不是放弃管理身材那么简单。

②“发福”都有哪些特征?

③ “发福”的判断标准有两个,即BMI和腰围。世界范围内,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人体体重的水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5.0,即很有可能是“发福”了。

④人体通过调节荷尔蒙,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多余的油脂更容易堆积在腰部,所以发福的典型特征就是日益突出的肚皮。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即为“发福”。

⑤为什么人到中年就容易“发福”?

⑥第一,人体代谢变慢。人到了中年以后,全身的器官都会进入到一个相对放缓的时期,在能量代谢上也是如此,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此时,如果在饮食上不加以控制,体内就会堆积大量营养,进而“发福”。

⑦第二,内分泌的改变。这种情况在女性群体中更为常见。女性到了中年后,会逐渐出现绝经的情况,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其对脂肪的代谢作用减弱,机体更容易堆积脂肪。

⑧第三,缺乏运动。中年人常常缺乏运动,特别是久坐不动更容易使脂肪大量堆积。

⑨第四,棕色脂肪组织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到了中年,人体内的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多,需要的热量也会变少。如果还是保持年轻时相同的饮食水平而不运动,人就会发胖“发福”。

⑩中年“发福”,到底有多危险?

⑪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是“福”,而是巨大的健康隐患。研究发现,成年阶段轻度的体重增加,也与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有显著关联。例如,中青年体重每增加10斤,中老年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0%、高血压病的风险增加14%、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8%、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增加6%。

⑫中年人应该如何管理身材?

⑬首先,合理搭配饮食。要优化主食结构,增加粗粮的摄入,如玉米、燕麦、杂豆类等。粗粮既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的摄入,也可以补充粗粮种皮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以及纤维素,进而增加营养素密度。还要多吃蔬菜。蔬菜的热量比较低,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⑭其次,适当运动。肌肉活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任何轻微的运动都可以提高代谢率。人体持续运动或劳动时的耗氧量可以达到安静时的10到20倍。所以中年群体要加强运动锻炼,以便更好地把身体内的脂肪“清理”出去,同时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羽毛球以及乒乓球等运动方式。

(选自:“学习强国”)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两项是(   )
A、小明的妈妈发“福”了,因为她的腰围是76cm, 体重指数BMI为23.0,比以前胖多了。 B、人体通过调节荷尔蒙,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多余的油脂全部堆积在腰部,所以发福的典型特征就是日益突出的肚皮。 C、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人到了中年以后,能量代谢变慢是发福的原因之一。 D、中年人和年轻时保持相同的饮食水平而不运动,也会发福。 E、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是“福”,而是巨大的健康隐患,成年阶段的体重增加,必定会带来慢性疾病。
(2)、小明的爸爸体重超标了,小明希望他加强身材管理,结合原文,小明可以给他爸爸提供怎么样的建议呢?
举一反三
阅读《唐三彩》(马未都)回答相关问题。
        ①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损。
        ②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注释:①【赭色】红色、赤红色。)
        ③唐三彩都是明器,是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竭,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厌恶厚葬之风,所以墓葬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唐代成为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也因而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成为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
        ④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砸掉,觉得不吉利。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这些年才逐步加深。起初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由于西方人的重视,唐三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贵的中国艺术品。1989年,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在英国拍卖的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⑤唐三彩马的出现源于唐代人非常喜欢马。唐朝之所以重视马,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有关。李世民骑术非常精湛,他把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之乐事,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相当于战车。可见,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是军事力量的体现。唐三彩里有很多马非常生动,非常漂亮,都是贵族的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李白在著名的诗《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的“五花马”就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所谓“五花”,大概是指马脖子上漂亮的装饰,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人对马的珍爱。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
                                                                                                                  孙君飞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又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青春绝不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一根木头也许雕刻一刀就承受不了了,而一块璞玉就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对于一颗钻石来讲,即便切上许多刀,也是远远不够的。57刀似乎够了,但恰恰有人切出了80多刀,于是一个惊世传奇诞生了,正在人们啧啧赞叹时,又有一个人切出了100多刀,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奇迹吗?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块璞玉,更不能当做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永远做不了达 · 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通过自我较劲、自我叫板,终于让她的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气美女,也是《线人》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挟着《肩上蝶》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做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创造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选由《青年博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脚下的流沙

                                                                                                                              李良旭

        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

        ②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

        ③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④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⑤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⑥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⑦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⑧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

        ⑨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⑩我听了,一下子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一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甚至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⑪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⑫ 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

        ⑬ 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⑭ 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⑮ 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⑯ 这世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掉哪了?天知道。

       这个大红封皮的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家境贫困,文学硕士毕业后,应聘去了一家文化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公司集体宿舍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趁夜色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亭、榭、长廊里呆坐。

       有一天,史力发现吉和社区有了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几十栋楼,住了近三千人。老年人不少,其中一部分人或是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或是孤寡老人,有病且寂寞。于是管委会倡导中青年人敬老爱老,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都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力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人年过七十,原是本市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十年前过世了,无儿无女,他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老人时,对方说:“小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于是,他第一次去了五栋三单元六楼的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我在为你煮茶,你先参观一下这上下两层的复式楼,看可否入目?”

       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如无形的波流在涌动,史力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是《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屠隆的《考槃馀事》、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是的。我只是泛泛读过,没有深入地研究,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我名文心,字雕龙,取自《文心雕龙》。”

       “谢谢雕龙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

       章先生哈哈大笑。

       正午了,史力这才想起什么事也没做,很内疚。

       “不,你陪了我三个小时,我写个条子给你,你可去时间储蓄所,登记在你的存折上。”

       史力小心地问:“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吗?但是……下次来,你得安排我做事,做什么都行。否则,我就不敢来了。”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者去章家,或者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他每次去章家,先打扫卫生,再清洗章先生换下的衣服,然后为章先生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修远小友,做学问必先从识字开始。”

       史力愣住了,自己认识的字不少啊。

       “自提倡简体字之后,很多字的识别便成了问题。如‘帘’,本指酒家的酒幌子及用棉布做成的挡风门帘。以竹条做成的遮挡物,应是竹头下加一个‘廉’字,李贺诗‘帘中树影斜’,是竹编的帘,这才能从竹条缝中窥见斜斜的树影。”

       “多谢先生教导。”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义工时间的存折,居然丢掉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社区管委会说明一下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再记上数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章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专著《明人小品的文化品格及个体生命潜能的释放》,由章先生推荐出版了。接着,章先生又慎重地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你将来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章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这是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给你,是想看看你会有什么反应。愿意做义工而领一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去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说明连理所当然的那点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之所至。”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我喜欢诗。美好的生活不能缺少诗。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加赦,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起谴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兽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抽.,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f州门渤艮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咖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衣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遥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