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北碚、合川、璧山、沙坪坝四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乙)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丙)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风起/材施教 B、去后乃/纷沓来 C、与友行/遥遥无 D、入门不/无所
(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理解:谢安出于和小辈们讲解、讨论文章义理的目的把家人们聚集起来,又因为忽然下雪而临时起意,就眼前的雪景发问,引出了后文小辈们的精彩回答。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他和人相约同行,却先离开了。” 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所以哪怕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也无法改变他是个不知礼数的人的事实。 C、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元方说:“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正午出行。等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谩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数。” 理解:友人迟到并当着元方的面辱骂了陈太丘,这触犯了元方所认同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3)、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丰富的。通过梳理相关的细节,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请阅读《咏雪》和以下(链接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谢安的人物形象。(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链接材料)

等既破坚 , 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 , 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 , 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释】①[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坚]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曾发动淝水之战想消灭东晋,但最终败给谢玄。所谓“破坚”,即关涉这场战役。③[竟]结束,完毕。④[户限]门槛。 ⑤[屐齿]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