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

学而优莫“霸”

①开学季,关于“学霸”的新闻开始霸屏。什么“学霸双胞胎姐妹:姐姐被加州伯克利录取,妹妹考入北京大学”“超级女学霸16岁参加高考就考上北大,只用18个月就拿到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而且颜值特别高,比一些女明星还要漂亮”“清华大学一大批‘网红学霸’,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面对这些新闻,我先是有点儿犯晕,继而心生困惑。

②尽人皆知,但凡“霸”者,都带点儿“黑”。如恶霸、电霸、煤霸、肉霸、鱼霸、菜霸等,都是“负面角色”。辞书的第一个基本释义是:“指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至于“学霸”,网上有两层解释:其一,网络流行词,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其二,原义指凭借势力把持、垄断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或者指学术流氓。可见,“学霸”走红,完全是托了网络时代之“福”。

③以学习成绩优劣划分“学霸”与“学渣”,既不客观,也有弊端。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部分教师,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分数,以至于“一好遮百丑”。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校里,学习成绩成为划分“学霸”与“学渣”的分界线。殊不知,再好的理论,不经付诸实践,都是纸上谈兵。

④任何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很重要。可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品行。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关乎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战略资源。问题是,人才是有特定标准的。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⑤依我看,过早戴上“学霸”或“才子”的帽子,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小小年纪,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儿,就连“吹”带“捧”的,对孩子健康成长毫无裨益。据我所知,不少“学霸”很大一部分的心理压力,就来自这个貌似骄人的称谓。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反观当下一些“学霸”,有的偏科,有的“片面”,自己非但不努力争取全面发展,反而沾沾自喜,自恃高人一等,陶醉于当“学霸”的荣耀。如此这般,对他们的成长成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⑥有网友坦言:“我们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要轻易给他人贴标签,我们是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分数只是对某一阶段的测评,考入名校,不见得就对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辛勤的保洁工人即使不是很高学历,依然为我们做出无法衡量的贡献。”还有网友表示:“不喜欢用‘学霸’和‘学渣’这样的称谓来衡量一个学生,我们都是奋斗的青年,怎么可以轻易用‘学渣’一词来自嘲;又怎么能担当得起‘学霸’这个满载压力的名分。”所言极是,正好借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1)、结合文章内容,从两方面概括作者不赞成“学霸”这一称谓的原因。
(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北大才女刘媛媛也曾陷入越努力越不行的怪圈,为此,她研究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一个暑假刷完了十几本习题册,解题和反应能力都比常人快了两倍!

(材料二)

吴谢宇,从小到大一直是众人眼里艳羡的“学霸”,在考入状元云集的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后,不仅是“三好学生”、多项奖学金获得者,而且是同学眼里的“大神”,老师眼里的“天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霸”,最终却做出了弒母的惊人举动。

举一反三
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
                                                                                                   韭菜饺子(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屋里睡觉了,可母亲却没有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之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了是凌晨3点多了。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热乎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丰收岭绿岛

梁  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这绿色在史前原始森林里叫人恐怖;在无边的大海上,让人寂寞;在茫茫的草原上,使人孤独。而现在,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要论个人容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一片朦胧的新绿,正是“沙间绿意薄如雾,树色遥看近却无”。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治沙站的同志告诉我,前两三年这脚下是流动的沙丘,我们引进这些沙生植物后,沙也就驯服多了。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伸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在这座人工绿岛上散步,细想着。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闯祸精

李娟

    ①总的来说,大狗丑丑的缺点多于优点。样子凶,吃得多,记性差,咬赛虎,追鸡。除此之外,还爱偷鞋子。不,应该是收集鞋子。眼下这面耕地共有上万亩,它把上万亩面积内的鞋子全收集到我家蒙古包后墙的土堆旁。隔三岔五的便有人光着脚前来找鞋。在那堆鞋子里翻来翻去,像身处派出所失物招领室。丑丑卧在一边边晒太阳边摇尾巴,俨然这一切不关它事。

    ②它不但喜欢把别人家鞋子往自己家搜罗,还热衷于把我家的鞋子往别人家送。真是难以理解的嗜好。

    ③最初发现它这个嗜好那天,我妈早上一起床就发现少了一只鞋。荒野中不可能丢东西,何况是一只又破又脏的旧鞋。当她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突然有人上门,那是一个住在一公里外的地窝子里的哈萨克男孩。

    ④他拎着一只破鞋问我妈:“阿姨,是你的吗?”

    ⑤我妈一头雾水。他又说:“你的狗,拿到,我的房子。”汉语不太灵光。

    ⑥虽疑惑不解,我妈还是赶紧道谢。

    ⑦但他还了鞋子后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扭捏半天又说:“阿姨,我的鞋,你找一找……”

    ⑧再一看,这孩子光着脚。他说路过我家,一眼看到丑丑卧在太阳地里,正抱着他丢掉的一只鞋又咬又啃,玩得不亦乐乎。

    ⑨他夺回鞋子,又再去寻找另一只。没找到,却找到我妈的鞋。

    ⑩我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带着那孩子去屋后找鞋。

    ⑪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丑丑的鞋类收藏中心,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男式的有女式的,有单只的有成双的,有新有旧。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

    ⑫我妈一时头大。委托那男孩把消息传出去。从此,住这附近的,不管是谁,一丢了鞋就径直往我家跑。只要住这附近的,晚上都把鞋子妥善收进室内。我妈则把鞋高高挂起来。

    ⑬除了收集鞋子,丑丑这家伙还喜欢逮鸡玩。逮到鸡后,也不吃,也不咬,就像抱娃娃一样把人家抱在怀里,然后用舌头反复舔啊舔啊……把鸡舔得浑身都湿透,瑟瑟发抖。这种把戏共玩过两次,一只鸡给活活吓死了。另一只虽然被我妈及时营救出来,从此也萎靡不振。丑丑还舔过兔子,把人家摁在地上,先顺毛舔,再逆毛舔,把兔子舔得呆若木兔,跳都不会跳了。

    ⑭丑丑唯一的功劳是驱赶鹅喉羚(即黄羊)。戈壁滩深处的鹅喉羚有段时间天天来啃葵花苗,丑丑一看到就追,令人欣慰。虽然追的过程中,被这家伙践踏毁坏的秧苗并不比被羚羊糟蹋的少。

    ⑮每到那时,我妈束手无策,干脆装作不认识这条狗。

    ⑯嗯,丑丑这家伙吧,虽说让人心烦,但若是半天不见踪影,我妈还是很惦记的。

    ⑰今年大旱,眼看着地里的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时候丑丑不见了。妈妈一边浇地,一边东张西望,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总之她好几次简直想把水先停掉,等找到丑丑后再安心干活——似乎到了那会儿,天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那只可恶的狗重要。

    ⑱丑丑终于回来了,我们为这狗可真是操碎了心。

    ⑲我妈说:“哎,我的丑丑最好了。”

    ⑳我说:“就会惹祸,有什么好的。”

    我妈说:“它会赶鹅喉羚。”

    我嗤之:“天啦,好大的本领。”

    她想了想,又说:“它陪伴了我。”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因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若“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因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备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闻,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问,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因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