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2017年山西中考历史试卷
下列地图中近现代的两次开放,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创建军队”和“转折会议”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归纳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历程的共同特点。
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简述它与年代尺上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
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影响等诸多基本要素。阅读下表中的历史叙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
材料一: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总结:“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摘编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材料三:表2
时间 | 历史事件 |
1980年 |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
1984年 |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1985年 |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
材料四: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