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桥梁厂职工子弟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举一反三
合作探究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学习·合作】 
材料一   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今年中国也将举行阅兵仪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苏联成立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

【携手·合作】
材料四   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民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推出了英国、法国、美国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始了近代化进程。20世纪的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材料二:“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欧美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具体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何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觉悟了的少数人是怎样学习西洋的?
(3)材料三中“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贫穷、落后的国情,党和政府采取怎样的经济措施推动我们工业化的起步?
(5)你从中国艰难、曲折的近代化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