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
材料一:赵匡胤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忽必烈
依据材料回答: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请回答:
(制度篇)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经济篇)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改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外交篇)
材料四
材料一 如下图
秦朝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1330年)
材料二 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发展道路十分漫长、曲折,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奠定、变迁四个阶段。
——摘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连续性在疆域上表现持续的稳定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不断的接触、混杂和融合,不断出现的分裂和消亡,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中国古代文明在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连续性以及多民族统一和联合的趋势及疆域范围,也受到客观条件,即地理环境的影响。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