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细说电子垃圾

刘露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

       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③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④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炼金是赚钱了,但实际上,电子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废物,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电子垃圾是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印染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⑤为什么这样说呢?

       ⑥重金属污染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⑦废弃塑料污染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及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⑧化学物质污染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有的具有可燃性。

       ⑨电子垃圾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出现了癌症等疾病的高发,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

       ⑩事实上,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一套可行的制度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⑪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及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⑫日本早期对废旧电子产品处理采用粉碎后用磁铁筛选一部分金属、然后再掩埋的方式,这样不仅使掩埋场地日益难觅,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公众健康。自2001年4月起,日本开始实施《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该法中规定生产厂家有义务回收废旧电脑并将其进行再商品化或再生资源化处理。目前日本已经有2000多个上门服务的废旧电脑收集点和400多个厂商服务站点,再生制造厂有几十家。

       ⑬面对不断涌入的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主要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1)、阅读选文,说说电子垃圾有哪些特点。

(2)、概括选文第⑥-⑧段的主要内容。

(3)、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请你向当地的相关部门提出三条回收电子垃圾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阅读《哦,漫河》,完成下列小题。

哦,漫河

宋向阳

      ①一九四二年的阜城,正被一场战火蹂躏。

      ②漫河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刘水成老汉坐在岸边,眼里装满焦灼,额上的皱纹越发显得深了。不远处,炎热的阳光晒烤着一大片西瓜地。作为主人,刘水成面对已经到来的丰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③(A)漫河西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薄皮、沙瓤、味甜。刘水成的种瓜技术远近闻名,从来不愁卖。赶上这个世道,大家连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来吃刘水成的瓜呢?

      ④刘水成叫媳妇在瓜棚守着,装了一小车西瓜去阜城县城,想碰碰运气。路上,刘水成遇到很多逃难的人,个个步履匆匆,没有一个张罗买瓜的。他的心里空落落的。

      ⑤进城门的时候,几个皇协军走过来,其中一人用枪托子朝车里一戳,有个西瓜瞬间四分五裂,红色的内瓤露了出来。他们像疯子似的抓起,一阵狼吞虎咽。刘水成的脖子上暴起一条青筋,却强忍着。过了一会儿,这群狗腿子又留下几个瓜,才放他走了。刘水成的心里淌着血,不声不响地赶着驴车往前走。

      ⑥到了市场,刘水成四下望望,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稀稀拉拉的行人让他的胸腔里一点点变凉。

      ⑦此刻,一个头戴礼帽的先生走了过来。他用手里的扇子指了指西瓜,说:“是本地种的吗?”

      ⑧刘水成说:“这可是纯漫河瓜呀,不甜不要钱。”说完掏出一把短刀,在一个瓜上轻轻地划了几道。西瓜仿佛静了一下,接着便分成了均匀的几瓣,露出诱人的瓤。(B)那个先生捧起一瓣,不紧不慢地吃了几口,使劲点了点头,说:“漫河西瓜,名不虚传哪。”问完价钱,他一扬手说:“这一车瓜我都要了。”刘水成听了,美滋滋地想道:“今儿个运气不赖呀。”

      ⑨可是,当他把驴车赶到一个深宅大院前的时候,竟然傻了。

      ⑩原来,这里是日本宪兵队驻地。

      ⑪刘水成哭丧着脸想把驴车往回赶,已经晚了。有个宪兵夺过缰绳,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又过来几个家伙开始卸车。刘水成挣扎着起来,想阻拦他们。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突然横了过来,让他呆立在那里。

      ⑫傍晚的时候,刘水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了漫河边上。夕阳已经滑落下去,残空如血,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像是一群人在哭。媳妇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吓得半死,声音颤抖着问他:“你这是咋啦?驴车呢? ”

      ⑬刘水成苦笑了一下,说:“咱的西瓜都有主了。”

      ⑭媳妇道:“你说啥呢?咱的驴车呢?”

      ⑮刘水成把经历说了一遍,叹息着坐在瓜棚边,心一阵阵痛。

      ⑯媳妇悲戚地说:“鬼子咋这狠哪,一个大仔不给,还要咱一地的瓜。”

      ⑰“那有什么办法?他们把驴车扣押着呢,说好了三天后来拉瓜”。刘水成一边说着,一边落下泪来。

      ⑱媳妇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下关东吧。”

      ⑲刘水成说:“咱俩无牵无挂上哪儿都行,可这口气不好出啊。”他望着不远处的漫河,眼里像燃起了火。

      ⑳晚上,漫河岸边突然来了一队穿粗衣的陌生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武器。刘水成惶恐地望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人小跑着来到刘水成面前。他心里一紧,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了。再一细看,竟是大姐家的亲外甥春来。

      “你干啥来了?”刘水成问。

      “我和队伍路过这里,想跟你打听一下鬼子活动的情况。”春来说。

      刘水成知道外甥偷偷加入了回民支队,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头,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春来说:“舅啊,别看鬼子兴洋,我们早晚送他们上西天。”刘水成激动地说:“好啊,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呢,你快叫同志们都过来,咱西瓜管够。”

      春来说:“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水成说:“你就让他们来吧,这些瓜再过几天都得让鬼子们祸害了。”春来追问一番,然后把队长他们叫了过来。刘水成摘了几个特大的西瓜,切好了分给大家吃。战士们吃着甜甜的漫河西瓜,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等把鬼子赶走了,我还会回来,把西瓜种遍漫河两岸。”刘水成坚定地说。

      队长握住他的手,充满信心地说:“叔,你就放心吧,(C)咱漫河西瓜的名气一定会传遍四方。”

      三天后,有辆汽车载着一群宪兵来到了漫河边。刘水成笑容满面地把他们迎进瓜地,然后迅速消失了。

      过了一阵,瓜地里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宪兵们没等尝到爽甜可口的漫河西瓜,已经死的死,残的残。

      原来,回民支队的人在这儿埋了不少“铁西瓜”,等着鬼子来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重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初的温暖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