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历史试卷

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星辰代谢》

材料三:《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材料二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新学家们”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哪一派别?

(3)、《新青年》杂志是哪一场运动的主要阵地?根据材料三指出该运动斗争的对象?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举一反三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