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青青艾草香

        ①在故乡的山坡上、河畔上,生长着一种苍绿色的植物,丰盛无比,浓香扑鼻。那是艾,一种叫起来就暖透心肺的平凡而伟大的草。

        ②认识艾,是因为那次姐姐下地干活,不知怎么腿脚红肿,疼痛难忍。妈妈便领我上山采艾。回家后用艾绒条薰炙,用艾水沐浴,洗通经脉血络,在艾水艾烟的氤氖中,姐姐的病居然好了。

        ③艾,一种苍白色的绿,在山风中起起伏伏于斜坡上、河畔上,那是一种不能言传又不失美丽的朴实。那时,正值春末,艾草生长最茂盛的时节,羽毛状分裂的叶片手掌一样伸张着,近一米高,笔直挺秀,除根之外全绿透了,叶背和茎上的绒毛像婴儿的汗毛,在阳光下有一种不耀眼的亮晶晶,让人忍不住伸手去摸,摸到的是奇怪的带点灼热的感觉。我很惊奇,这样清雅而青嫩的草,如何会有救苦救难的慈母情怀?从那时起,艾的香味清苦浓烈,混含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我一下子就记在心中了。

        ④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便把我们吆喝起来。这时山上就有人采艾了,因为夜露打过的艾草最灵。人们把艾一棵一棵插在房前屋后,悬挂于窗畔门旁,家家如此,年年如此。青青艾叶,散发淡淡的苦香,远远望去,幢幢土房宛若围上一截绿色的帷幕,煞是好看。

        ⑤乡间五月,天气潮湿而燠热,百虫蠕动,于是在晚上,家家户户在院里点燃一束艾草,青烟起处,天空中弥漫艾香。艾以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百虫各归其所而不来骚扰人类。艾如睿智的老者,在缈缈青烟里,以悠悠的香气为语言,劝导恶而高扬善;它像飘逸的仙子,轻舞烟袖,还人间的洁净之境;它是宽宏仁慈的神,同灵芝一样,是驱邪祛毒医治百病的仙草。

        ⑥一年前,我扭伤了脚,脚踝青肿瘀血。我便找出去年端午时采的艾熬水,把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水里,便觉浑身通泰,舒坦之极。几天后,瘀血散去,伤痛全愈。艾叶还可制茶,艾茶是微苦的,品品却带香甜。世上大部分苦涩的事物都会跟艾一样散发芬芳。这芬芳是其优秀内质的体现,是这个乏味世界的一副清醒剂。

        ⑦艾草高不过人的肩背,不能企及人的高度,然而它们扎根于土地,从大地汲取水分和营养,却有人类不能触及的深度。它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与山坡上绿水畔其它的杂草有一样的平凡绿色,枝叶里却深藏神奇能量。它不像一些植物把自身的价值投注在一次美丽的绽放,一次骄傲的展示上,它的每一叶每一茎每一根都有其价值。不用张扬,自有人注视,有人爱。这就是艾,是大爱。

        ⑧我忽然想起美人芳草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屈原一定穿过艾草熏的衣服,日日与艾亲近,才被熏染得高洁不俗,气质非凡。而诗人艾青,一定是深爱艾的,不然他为何起这样的笔名,写出那么感人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⑨“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好久没有亲近艾了,想念“少艾”的年轻美丽的姿态和清香,想念艾燃烧的烟雾将我笼罩的“艾安”太平无事。我是如此畏惧寒冷,畏惧一切淡漠的态度,畏惧人心的隔阂。我需要来自艾和艾一样的理解和关爱。今年端午,我一定要回故乡去采艾,用艾的温暖,艾点燃的火光照亮和艾的思想穿透,以艾淳朴的气息去亲近土地亲近世界。

    (1)第一段中说“那是艾,一种叫起来就暖透心肺的平凡而伟大的草”。艾的“平凡”和“伟大”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艾如睿智的老者,在缈缈青烟里,以悠悠的香气为语言,劝导恶而高扬善;它像飘逸的仙子,轻舞烟袖,还人间的洁净之境;它是宽宏仁慈的神,同灵芝一样,是驱邪祛毒医治百病的仙草。

    ②它不像一些植物把自身的价值投注在一次美丽的绽放,一次骄傲的展示上,它的每一叶每一茎每一根都有其价值。

    【答案】
    (3)文章写艾草,为何要写屈原和艾青?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
    (4)文章结尾写道:“我一定要回故乡去采艾,用艾的温暖,艾点燃的火光照亮和艾的思想穿透,以艾淳朴的气息去亲近土地亲近世界。”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最美好的时刻》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拉我挨着她坐下。
           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裳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阅读《思想的微光》,完成下列各题。

    思想的微光

        人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无序的。在无序的生活细节中,人的头脑常在无意间被“触头”触着,倏然生出一些小杂感。所谓“触头”:或是几节精彩的文句,或是与友人谈话时的意外撞击,或是某种情绪的突然漾动,或是一束小花对眼眸的一次撩动,等等,不一而足。

        人人都有这倏忽间的小念头,但大多数的人并不曾留意它,任其自生自灭了。

        而有一种人,特别敏于这种小念头,会备一支笔,几张纸片,将小杂感随手记下。其小79,感虽芜杂,但埋头展玩,也会看到几丝思想的微光。

        这种人或许就是人所称的作家。但我不管他们叫作家,我只把他们看成是特别注意生命体验的人。他们固执地把人的痕迹保留在生命史上,使生命的原野,青翠繁茂起来。

        有谁不希望美丽常在呢?然而,一朵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也就是将要凋敝的时候;有谁不希望欣赏到美丽的全部呢?然而,时空的阻隔和人类认识及眼界的局限,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美丽的局部。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花朵之后,便是果实。果实是美丽的另一种存在,是更沉雄更蕴藉更质朴的一种存在。旧的美丽在一个瞬间消亡,而新的美丽在另一个瞬间诞生;美丽是变幻而不息的过程,我们只须抱着不泯的希望和恒在的信念。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半夜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间开放得最动人最忘我,便感叹道:自然的关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但川端康成并未因此而黯然神伤,而是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要好好活下去。

        于是,我为哲人的豁达而感动。时间会让我们看到美丽的全部,关键的,要永远热爱生活!

        有谁不希望春光永驻呢?不要说春天里花的开放、爱情的萌发、青春的灵动,单说那一片片春草,绿绿的,茸茸的,静时如毡如帛,动时如歌如蹈,看一眼,便顿消心中块垒,生一种莫名感动。然而,又有谁能留住逝去的春水呢,“一江春水向东流”,乃自然之法则。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又有谁不热爱夏荫之宏阔,秋景之丰盈,冬雪之妩媚呢?痛苦的犁刀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新鲜的血液,人类总是有新的所得。

        如果春天是________,那么,夏天便是________,秋天便是________,冬天便是抗争。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可能便一事无成。

        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一尊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有谁不愿长生不死呢?然而,一切生命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死亡是另一种美丽。贫穷的、富有的、高贵的、低贱的,一切生之不平等,在死亡面前都归于平等;人类平等的法则,大概缘于死亡的昭示。而且,衰老的躯壳总不如婴儿更新鲜……

        讲一个悱恻的故事。一个老人坐在一个陌生姑娘身边,都无言地低着头,周围一片寂寥。突然,老人紧紧地握住姑娘的手:“别害怕,姑娘,我已经没有了欲念,只因你长得与死去的她太像,我想再把握一下已逝去的那一份情感。年轻时没有学会珍惜,认为什么都会再来,可什么都不会再来。”说完,老人便婴儿般地哭泣。姑娘正是一个恋爱中人,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也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呜呜地哭起来。

        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死亡最大的功绩,便是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已拥有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总想用最快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和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的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节选自季羡林《朗润集》,有改动)

    阅读《卖豆浆的孩子》一文,完成各题。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

    类文阅读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壶口

    莫 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只能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大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还有几千米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股股飘然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属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奔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在岩石上,迸成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赴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润泽,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词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