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材料一
秦铜权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铜权铭文 | 二十六年,……(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 |
材料二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