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卫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然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益强盛。
请回答: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除了魏国李俚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变法活动外,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各国变法不同程度地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化进程。……战国初期,秦国“僻在雍州”,各诸侯强国都视秦为戎狄之邦,不让其参加会盟。在大国竞争中,秦国面对这种不利地位,不得不奋发图强,寻求变革。……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承继父亲革新图强,选拔人才,下令招贤,商鞅在其支持下,开始他一生最主要的活动——变法改革。最终,商鞅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摘编自《史记·秦本纪》
材料一: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为了……,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成县,全国共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摘译自司马迁《史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