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张之洞 ④谭嗣同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众所周知的,中西文化一经接触,我们那经历两千年无劲敌的“汉族中心主义”就被摧枯拉朽了。因此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断让位史。在这历时八十年的“西化”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一个比一个激烈的;一个比一个彻底的。也可说是“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让步,愈让愈多。
——摘编自《晚清七十年》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