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深圳市罗湖区九年级期末抽样监测考试(2017.01)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

顺便的爱

    ①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

神,一一应对。

    ②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很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轻轻掠过她的心。

    ③女孩是她赞助的一名贫困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情况是她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出资1200元。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上学常常迟到。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里,离学校距离远不说,还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她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小房子。

    ④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衣服、一顿饭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又有人照顾房子,一举两得。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像母女一样促膝交谈……

    ⑤节目录制得很成功。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营业额直线上升。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⑥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⑦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没有开口,女孩先笑了:“阿姨,喝口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

    ⑧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不安:学生时间紧张,耽误女孩太多功课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中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

    ⑨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医院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也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但是女孩,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的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目还行,就是英语,不太理想。”她有些着急:“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

    ⑩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那天她醒的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穿衣下床,信步走出来。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程不远,10分钟就到了。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入锁眼,门开了。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一声,赶紧站起来。

    ⑪她走进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个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着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半口,正是每天送给她的数量。

    ⑫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她心里溢开。她转过身,看看这个14岁大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随便”的事,做得最不随便”;而女孩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⑬惭愧在心里席卷而来。她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着她的心。

(1)、第⑫段中写道“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心里溢开”。这里的“说不清的滋味”究竟包括哪些“滋味”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作分析。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写出你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下划线短语的理解。

①曾经,她把随便”的事,做得最不随便”。

②而女孩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⑬段划线的句子。

她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着她的心。

(4)、请分析女孩的形象特点。

(5)、请结合自身的实际和认识,说说阅读了本文以后的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戏说“对手”
                                                                                      郭军平
         ①人皆以有对手为忧,而我以有对手为喜;人皆以无对手为喜,而我以无对手为忧。人没有对手,就如鹿群里没有了狼,鹿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
        ②狼的存在增加了鹿群的危机意识,鹿群反而健步如飞,奔跑速度不减,生命活力不衰;而没有了狼,鹿群悠游自在,放松了警惕,减缓了奔跑的速度,体重肥胖,活力衰退,于是数量大大减少。对于鹿群来说,有对手应该是福,无对手应该是祸。
        ③对于人而言,其实道理一样,没有狼一样的对手,人也会像鹿群一样,生命活力大大衰减,危机渐渐迫近。李白有一首诗讽咏到“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这首诗就尖锐地指出了越王勾践打败对手以后,逐渐丧失警惕,最后也同样落得和吴王一样下场的悲剧。想那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强敌林立,虎视眈眈,他哪里敢放松警惕!为了发愤图强,他只好和过着比普通百姓还艰苦的生活,卧柴薪,尝苦胆。正是强大的对手,使得勾践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在二十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实就是对于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④道家讲,相反者相成也,阳盛者阴以抑之,阴盛者阳以提之。阴和阳,本身就是一组矛盾,然而正是因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才有了矛盾双方的互生,倘若无阴,也就不会有阳;同样,倘若无阳,阴也就不会存在了。阴和阳的存在,恰如两个狭路相逢的对手一样,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另一方的灭亡。因此,有对手是福,无对手是祸。
       ⑤既然如此,那么在生活中,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不妨找来几个对手,磨练磨练自己,以防止自己也像那些失去了狼的鹿群一样,渐渐地衰落了下去。这样看来,对于对手,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欣赏对手的才华,欣赏对手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对手才华越好,能力越强,岂不是正是一步步提高历练自己的机会。
        ⑥记得三国中周瑜曾经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可是,在遇上诸葛亮这样高明的对手时,他何尝不是心中佩服,绞尽脑汁使用计谋,即使在遇到挫败时,他也会感慨的说:“既生瑜,何生亮?”国共内战时,蒋介石何尝不是对对手毛泽东的才华欣赏有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蒋介石更是给部队将官人手一册,作为学习的教材。欣赏对手是不断的学习和历练,也是自己不断超越的必要激励。
        ⑦拥有对手的人生应该是精彩的,而没有对手的人生也许就是灰暗的。庞涓和孙膑,刘邦和项羽,鲁迅和他的敌手们,设若去掉了任何一方,也许他们的生命的光彩就要打折。
       ⑧没有对手,人生是多么暗淡;而有了对手,人生就有了精彩的可能。拥有对手,不是祸而是福。无论怎样的风雨也不会让你的宝剑生锈、腐烂,因为,在它的身边,时时有一块磨砺它的磨刀石
                                                                                                                                      (选自新华网副刊频道,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盲人看
                                                                                                                         毕淑敏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 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②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③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

    ④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A】

    ⑤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B】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⑥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⑦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C】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⑧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上荣耀的徽饰。【D】

    ⑨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⑱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 , 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