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岭市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板凳狗和它的一朵小黄花

金波

    板凳狗每天都去郊外的湖边散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他来到湖边,看见一丛黄色的小花,便俯下身来闻一闻,很香。第二天,他又来到湖边,发现那一丛花不见了。“花儿哪里去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时,有一个很柔弱的声音传过来:“是让几个孩子摘走了,都摘走了。”板凳狗俯下身来找一找,发现在原来开满黄花的地方,有一朵很小很小的花还留在那儿。

     “你怎么没有被摘走呀?”

     “我太小,不起眼儿,他们看不上我。”

    那一天板凳狗感到很不安,晚上很久都没睡着。

    第三天,他又来到湖边,刚刚走近那朵小黄花,她就高兴地喊了起来:“你好,板凳狗!你看我是不是长大了一些?”板凳狗仔细看了看,看不出她有什么变化,但他还是鼓励她:“你长大了一点点。”小黄花很高兴,把身子扭一扭,像跳草裙舞。可是,她忽然又有些担心了:“我长大了,如果也被摘走了,怎么办?”是啊,板凳狗也担心起来。那天,他一直陪着小黄花,天上的星星都出来了,才和她告别。

    又一天的早晨,当板凳狗再见到小黄花时,发现她真的长大了。“啊,小黄花,你真的长大了。我要好好保护你,不让别人把你摘走。”小黄花马上叫他一声“板凳狗哥哥”,惊喜地问他:“你真的能保护我吗?”板凳狗点点头,就静静地卧在小黄花身边守护着她。“你为什么叫板凳狗呢?”小黄花好奇地问,“是因为你长得像一条小板凳吗?”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卧在小黄花身边,静静地欣赏着她,看得小黄花羞答答的。看着看着,板凳狗忽然也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长一些刺呢?谁要摘你,你就扎他!”“你说什么呀,我为什么要扎别人呢,”小黄花觉得奇怪,“我只希望有人欣赏我,别伤害我,就像你一样。”板凳狗听了,很为自己提出这样愚蠢的问题不好意思。

    这时候,从小树林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他想尝尝这朵娇嫩的小花。 板凳狗大喝一声:“兔子,你是不是想摘花?”小兔子吓得四条腿直哆嗦:“啊,不是,不是。”说完,掉头就跑走了。那天板凳狗又陪小黄花一直到月亮升起来。

    从那天开始,每天天一亮,板凳狗就来守护着小黄花,天黑了,才回家。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他们俩眼神不那么好。老爷爷问老奶奶:“你看那是一朵小黄花吗?”老奶奶说:“我也看不大清楚。那儿倒有条小板凳,咱们先坐下,仔细看看吧!”说着,就双双坐在板凳狗身上了。“哎呀,还真是一朵小黄花呀!”老爷爷惊喜地叫了一声。“你可不许摘她呀!”老奶奶叮嘱了一句。他们仔细欣赏着,谁也不说话。“哎呀,这小板凳真柔软,就像沙发一样。”老奶奶先夸了一句。“是呀,这小板凳越坐越暖和。”老爷爷也夸了一句。板凳狗忍不住了,说:“我不是小板凳,我是板凳狗。”老爷爷老奶奶赶紧站起来,直道歉。板凳狗说:“别客气,请坐请坐,我愿意让您二老坐在我身上欣赏这朵小花。”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狗,于是每天都给板凳狗带来一根骨头、两条香肠、三片面包。

    从那天开始,板凳狗每天让老爷爷老奶奶坐在自己的身上,舒舒服服地一起欣赏小黄花。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黄花要凋谢了。她说:“谢谢你们这么爱我,等我的花谢了,我还有礼物送给你们。”

    秋天来了,小黄花虽然凋谢了,但他们还是每天来看她,守护着她枯萎的花。渐渐地,他们发现小黄花结出了毛茸茸的种子。

    老爷爷说:“这就是她送给我们的礼物啊!”

    那天,老爷爷采下了小黄花的种子,分成了两包,送给板凳狗一包,自己留下一包。

    老奶奶嘱咐它:“别忘了明年我们一起来这里种花呀!”

(1)、根据文意,概括回答板凳狗对小黄花的思想行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发现小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请简要赏析。

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狗,于是每天都给板凳狗带来一根骨头、两条香肠、三片面包。

(3)、“你为什么不长一些刺呢?谁要摘你,你就扎他!”对于板凳狗的这个提议,小黄花接受了吗?从中你看出小黄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4)、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人工降雨

    ①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了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如果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甲)

    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状结晶体,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乙)

    ③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习惯上,根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层。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

    ⑤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丁)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节与过年
        ①在中国,“年”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记载。据古代神话传说,“年”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动物。吃人害人。天神把它锁进深山,只准许它每年出来一次。到了十二月(腊月),“年”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和牲畜遭到伤害。“年”是灾难,“年”是祸害,人们担心遇到“年”,把年叫做“年关”。于是,人们每到腊月,家家就储粮备菜,到了年三十日晚上,就关闭家门,准备棍棒,磨刀练枪,准备与“年”作斗争。人们在与“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年”的许多弱点,它害怕红颜色、火光、响声等等。于是就家家门上贴红纸、家家门前敲锣打鼓、放鞭炮、彻夜点灯,防“年”。岁月流逝,“年”成为人类与“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
        ②“年”,作为时间概念,是由日、月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共存和斗争中,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
        ③在渔猎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首先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逐步形成“日”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在饲养家禽、家畜的过程中,用“日”计算它们各自成长的时间,已经难以记忆。于是,古人从月亮的圆缺、潮水的涨落中,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与气候寒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据寒来暑往,发现了星象循环的规律,认识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四季为一年,于是,有了“年”的概念。“年”就成为人们组织农业生产、安排一年生活计划的时间依据。这也是我国“农历”的来源。应当说,中国的“农历”不是人们主观想像的产物,而是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
         ④“年”是时间概念,是计算时间的一个单位。然而,对于“年”的起始,何时“过年”,何时为“岁首”,却有不同的界定或规范。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改“岁”为“祀”;周代再改“祀”为“年”,正式以年名“岁”。
        ⑤在中国古代,把朝代更换、王者易人的年份与月份,分别定为“元年”和“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自夏至汉初,都有历史记载。夏代,定正月初一为“元旦”。秦与汉初,都以十月为“正月”。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从司马迁的建议,继夏历,定“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一规定延续至今,如果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算起,已经大约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可见,这一传统之久远。
        ⑥辛亥革命以来,我国效法西方,用“阳历”纪年。从此,西方人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为“元年”的历法,变成了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农历”被改成“阴历”或“旧历”,“过年”正月初一,被改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正式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统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时至今日,近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中国人到了“春节”,仍然把“中国年”过得红红火火!在中国实际上有两个年,一个是与全世界共同过的“公历年”,一个是具有4000年悠久传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年”。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的能力,以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
        ⑦中国的改“年”可能是师从日本。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赴日本留学,并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的。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有两个年,“日本年”是国定假期,在家里可以蒙头大睡“寝正月”,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要去神社参拜,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活动了,显得冷冷清清,不如“中国年”热闹。应该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年”,现有的两个“年”,一个是东方的“中国年”,一个是西方的“公历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亮度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有删改)

链接一: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萤火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大概也就有5-10天的生命,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萤火虫约有近2000种,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她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由此可见,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意义。

——节选自百度百科

链接二:七夕节,萤火虫成了网络热卖的“最浪漫礼物”,这些萤火虫不单卖,都是论瓶卖。“瓶装”萤火虫身价可不低,1314只报价6570元,999只报价4999元,50只装的也要两三百。“十多年没有近距离见到萤火虫了。”“一闪一闪的好浪漫啊!”萤火虫的悠悠荧光,引发了不少买家的赞叹,可是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份浪漫礼物有些残忍。就连著名作家肖复兴今日也在随笔中感慨一番: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节选《河南商报》网络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