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同步练习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l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2)、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作者为什么要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寂寞的稻草人

      ①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他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仿佛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却迟迟没有挥下去。那竹竿,就那样被费劲地举着,倾斜着悬在半空,让过路的好心人看了,都有点同情那一直举着而不能放下去的手臂,它是太辛苦、太疲惫了。人这么一想,就为自己悠闲的手感到不好意思了。

      ②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③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

      ④所以,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我们的父亲,他有着比稻草人还柔软、温和的心肠。

      ⑤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气氛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⑥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⑦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满田野都是我穿着破旧衣服的父亲。

      ⑧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

      ⑨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吗?

      ⑩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⑪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务农的父亲,我们忠厚的父亲。

      ⑫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们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们,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作者:李汉荣  选自《读者》2015年第7期)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我从周恩来的一位以前的同学那里,从外国人称为中国“国民革命”的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大革命时代中与他共事的国民党人士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周恩来的情况。但是从周恩来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得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阅读《长城秋雨夕》,完成各题。

长城秋雨夕

贾宝泉

①雨中登长城,秋风萧瑟无限意。

②雨是今天的雨,长城是昨日的长城。

③北国深秋的雨,点点滴滴,点点滴滴,温柔缠绵亦如南国梅子黄时雨。雨催开伞的花,红的,绿的,黄的,叫不上颜色的,八达岭的长城之上、长城之下,便蔚成伞的花圃;伞下面是人,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棕色皮肤的,都来了,都来到这长城之上、长城之下一起笑着,嚷着,用手指点者,谁也不肯让心神稍歇。十月的潇潇雨不曾邀来雷声,人们的笑语便是轻奏的雷鸣。

④长城又称紫塞,长城外又称塞外。幼时夜读古典诗词,“塞外”的字眼时常让我触目惊心,拖两行细长的清泪,点点滴滴,点点滴滴,落在线装书上,浸湿一片宣纸的黄土地,为筑长城的流民,为哭倒长城的孟姜,更为去国怀乡的戍边将士。

⑤不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不再是“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再是“胡儿眼泪双双落”。远近的烽火台还在,东一座西一座结成抗风林。长城上依然有汉家兵将,头戴金盔身着铠甲不过并不出征,而是笑容可掬地为中外游客导游。

⑥秋雨越来越浓,转眼间就密似珠帘了,而游人反倒越来越多了。

⑦一朵又一朵的浓云依恋在长城垛口上,随着长城飘游到目力不到的远处。雨中看不远,但我推断得出,浓云下而一定是人;而云朵外,依旧足长城。

⑧长城外,高挑的白桦挺起胸脯做着雨中浴,绰约的美人松虽然给秋雨淋湿了头发,依旧练着舞功。柿树和枫分别着一身淡黄、轻红。特别是枫,岁月年年云鬓样,秋雨不改旧时妆,云雾重了它是轻红,云消雾散它是深红,自甘寂寞地守在立者长城的山上,年年的云雾没有漂白了它,倒是它把云雾染红了。

⑨树间安谧的饮食的牛羊,有牧童吹着竹笛来往。他不用鞭,笛声依约是他流动的鞭。牛蹄下的草,绿得深,绿得重,发射翡翠的冷光,俯俯仰仰迎送旅人;草间的野花,虞美人们,波斯菊们,蓝鸽子花们,静静地编织一片云,翌晨挂在天上就是朝霞了:花下的蘑菇一柄柄都是白绸伞,我想,伞下一定有许多小甲虫躲雨,那些年长的甲虫们,一定会展开薄翼遮在小儿女们头上的。

⑩往往,举世瞩目的古迹,就是在深重的苦难中建造的。它要求建造者准备几百吨的血,几千吨的泪,几万吨的汗,不计其数的生命。它的挺立,意味着一些人要倒下。往往,古迹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只是出于一个并不繁复的设想,却在无意间为后世留下珍宝,进而为一个民族制作了图腾。

⑪秋雨渐渐停了,云隙间透出蔚蓝的天光,湿重的云团躲进山谷里养神,轻纱似的云缕还留在长城上擦拭游人的履痕。夕阳已走到山村,它的光芒并不离开,依旧穿过云阵照着八达岭的群山,以及我足下、头上的长城。长城两侧的山峦上,最美的是枫,是柿树,一株枫树就是一个红火把,一株柿树就是一个黄火把,这千千万万的火把,把八达岭内外的长城烧得黄中透紫,有如一簇簇温度不等的火焰。长城是伸向云天的旗,枫是它的红缨;长城是万里关山上的万里路,云是它的驿站。

⑫游人前方是云朵,云朵下面是人,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棕色皮肤的;而云朵外,依旧是长城;长城的前方,还是云;云下,又是人……

⑬长城望不断,长城的前方是长城。

⑭长城赖以存身的,是我的——我们的黄土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沙粒给云雀的信:

亲爱的云雀,我在给你写信。你收到的信多吗?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信。因为我是沙粒,是万度苏沙漠成千上万石英质小颗粒中的一粒,如果有人给我写信,他不知道写给谁,沙粒太多了。

自从我打算给别人写信,我想过许多收信人,比如茴香、小红马,想来想去,我想还是给你写封信,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对吗?

亲爱的云雀,我听说你还有一个名字叫蒙古百灵,你为什么有两个名字?我就叫沙粒。成千上万的沙粒都叫沙粒。说到这里我有一些苦恼,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我拿不准你想不想认识一颗沙粒,但我还是想介绍一下自己。如果你用一只蚂蚁的眼睛来看我,就像看到一个淡黄色的冰块。透明,有香味。那是沙粒才能闻到的香味。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浆果里,蔓越橘比醋栗要甜。这方面你可能比我知道的多。我告诉你这些,是想和你成为朋友。如果想和别人成为朋友,需要送什么礼物呢?你知道,我是一颗沙粒,什么都没有。不结果实,也不会像柳叶那样在风中摇摆。我想开粉色的花朵,这朵花有三个花瓣我就知足了。

我的伙伴说,如果想成为别人的朋友,要懂得好多事。可是我一直待在沙漠里,什么都不知道。有一天,一只比蚂蚁还要小的昆虫,费了很大力气爬上我的头顶,它说,哇,我登上了山顶。这很可笑,但我也感到骄傲,终于有人认为我是一座山了。

我和我的伙伴们白天夜晚都躺在旷野里。当然我们会感觉有些硌,这么多坚硬的沙粒堆在一起肯定硌得慌,但我们不会彼此埋怨。我喜欢观察伙伴,透过它玻璃似的身体看到它身边还有无尽的沙粒,仿佛置身迷宫里面。下雨的时候,雨洒在沙粒上声音清脆,我们被雨水洗干净,像一粒粒宝石。

云雀,你在听我说吗?我希望你对我说的有兴趣。我猜想你从来没有听过沙粒对你说话。你会飞,有机会和花朵交朋友。毕竟能见到花朵,谁在意沙粒呢?说到这里,我有一点伤心,但我们沙粒没有眼泪。

我期待你的回信,可是你回信要写谁收呢?或许你可以这样写:万度苏沙漠给我写信的那粒沙子收。希望我能收到。

亲爱的云雀,我身边的伙伴提醒我,想和别人交朋友,先要赞美。你想得到什么样的赞美?请来信告诉我。你从天空飞过去的时候,我听到了你的歌唱,虽然只听到一个音,但这已经足够。你喉咙里像流淌着泉水,像月光敲打冰湖的窗户。你唱着歌飞走了,你把一句歌词留在一公里的路上,真了不起,可惜我只听到一个音节。

亲爱的云雀,当一颗沙粒就要永久沉默,如果沙粒会说话,会歌唱,沙漠就太喧嚣了。所以上天让歌唱者飞翔,让固守者沉默。但愿你能读完我的信。在全世界的沙粒里,可能我是第一个给你写信的。想到这一点,我高兴得想蹦起来。

亲爱的云雀,祝你快乐地飞翔,快乐地歌唱,祝你两只爪子干干净净。我不知道给朋友写信用哪些词会让对方高兴,你来信多告诉我一些美妙的词汇吧。

给你写信的那颗沙粒。

云雀给沙粒的复信:

亲爱的沙粒,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别担心我认不出你。七月份,我从小兴安岭飞往狼居胥山脉,路过了你们那个地方。当时我心里想,这里多么庄严,金色的沙漠有柔美的曲线,这里没有其他东西,全都是洁净的沙子。你想想看,如果你的身旁长着灌木,树下一定会有松鼠、花栗鼠甚至黑熊,臭气熏天。从天空上瞭望,树木遮蔽了地表,看不清蚂蚁、野蜜蜂,更看不清沙粒。

亲爱的沙粒,在我写下上面这些字的时候,我正飞向葱岭。我去做什么?不做什么,所有的地方只是经过之地。我们鸟类并没有目的地,我们飞翔就像你们静静待在沙漠里。飞翔的时候,如果你盯着天上的星星看,如同静静地躺在夜空里,感觉不到自己飞翔。

下面我解答你的疑惑。我是云雀,又叫蒙古百灵,还叫沙百灵。叫什么都无所谓,再送我一百个名字我还是我。我头顶的羽毛栗红色,两只眼睛有棕白色的眉纹,喙土黄色,爪子肉色。这就是我。对你来说,我长得可能太复杂了。没办法,美总是很复杂的。

亲爱的沙粒,你提到了赞美,这里面充满奥妙。如果你想让对方高兴又不违背真实,要学会写诗。比如你说“蒙古百灵是会唱歌的风”,我听了会高兴,这就是赞美。我收到的赞美太少了,远远不够,万物不具备赞美我的才华,我只好自己赞美自己:“云雀,星星融化,也没有你的歌声清脆。”听到这个,我眼睛有一点点湿润。

实际生活中,我经常受冻挨饿,还要忍受干渴。我要去葱岭,但不知道去那里做什么。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可能没什么条理。因为我一边写信,一边飞行,还要提防头顶出现天敌。好了,不说了,我要飞进一片湿润的树林里,去那里捉肥而白的昆虫,捉不到昆虫就吃浆果,然后歌唱。

爱你的云雀,于高加索的黑松林上空。

(节选自鲍尔吉·原野《万物亲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章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一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千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