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邵阳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心

      ①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看孩子的眼睛……

(1)、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第④段是什么描写?

(3)、本文中的人物除了小男孩和小薇,还有谁?这个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请写出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

(5)、根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了小男孩,等等,想象要入情入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

佚名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竿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竹篾

左建明

    ①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②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④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⑤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⑥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 , 仿佛甩掉一条蛇 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绷直后对小男孩的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 

    ⑦“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⑧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⑨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⑪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⑫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⑬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⑭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⑮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⑯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⑰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⑱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⑲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⑳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注释】①竹篾:竹子劈成的薄片。

阅读清菡的《荷不辜负》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越来越浓,热越来越重,荷,迎来自己最灿烂的年华,这时,去赏荷,恰恰好。

    金色的光线,瓦蓝的天空,静谧的湖水,还有河边的绿植,以及抒情的蝉声,一起为荷的出场搭建了舞台,又隆重又明媚,又热烈又阔大。

    荷不辜负。

    你看,它们多投入,撑起了绿色的裙,站直了娉婷的身,露出了涩涩的羞,只等清风一来,便要翩翩起舞了。那静谧的铺陈里,有撞到天边的力量,有超凡脱俗的风骨,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

    荷梗长,直,不蔓,也不枝,是需要怎样的一种风骨,才能站成如此的一条直线?那茶碗一样的杯盏里,盛满了金色的光,漾着或红的霞,或白的云。灼灼艳艳,却不妖媚,素素淡淡,却不媚俗,没有哪种花能把分寸感拿捏得如此好。

    一种干净而圣洁的气息,在湖面上氤氲、蔓延。这气息,圣洁如佛,厚重如墙,把世俗挡在了外面,是我想要的气息。我以低垂的姿态靠近,就像靠近一颗清高圣洁的灵魂,不敢出声,只想着和一支荷彼此打开,交换一下气息,然后,染一身荷的清香,然后,在这清香里沉醉……

    如果遇到微风,又恰在午后,一个人站在湖边,那简直就是在看一场盛大而又壮观的舞会了。绿色的浪,微微起伏;大摆的裙,翩翩舞动。而那袅娜的荷,如仙女,踩着风的步点,在摇曳起舞。这样的时候,你的一双眼睛,随便落在哪一处,都是落在美上。

    ①________________。那一日,他一定是着了长袍,背了双手,站在岸边的,他是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但,他闻歌始觉了。

    我却没有,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我,在北方粗犷的气息里,我能看见四季更迭的清晰轨迹,却缺席这样的生活场景,哪怕是我有强大而丰富的想象呢。莫名地,就羡慕起江南,可以有大片的荷,可以有繁忙的荷事,也可以有采莲的女子和采莲曲。

    ②________________。那一日,日暮低垂,月光微现,她坐小舟,握双桨,摇啊摇,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却还未尽兴,一颗诗意盎然的心,多少年了,还在荷花上,荡啊荡……

    ③________________。淡淡月色,田田荷叶,依依杨柳,幽幽如歌一般的清香,亲密如肩并肩的相守,薄薄的轻雾,斑驳的疏影,蝉声与蛙声的唱和,都能安妥一颗烦躁不安的心。看过了荷的眼,变得清澈了;走过了荷旁的脚,也不再沉重了。等他走完荷塘回到家门口,一切都无声息了,无声息了。

    烦躁里,在荷花跟前站一站、看一看,荷的圣洁便会爬满心房,那处子的眼神、匀称的呼吸,以及凉凉的质感,会让一颗夏一样纷繁的心安适宁静、清澈起来的。

    心里养着荷的人,心就会静,心静了,就风清云淡,就见宠不狂、遇辱不悲了。“清心恍惚微香触”,心清了,便处处是花香了。

    ④________________。他书屋旁有一溪,每至夏,荷叶翩翩,荷花婷婷,荷香袅袅,醉了季节,也醉了他。他极爱这荷,尤爱白荷,故取名为“濂溪先生”,我觉,“溪”是纪念,“濂”与“廉”谐音,是警示,更是照亮。荷,照见了他的洁身自好,照见了他的风骨,也照见了他的韵致。

    我一直觉得,荷是水举出的灯盏,照亮着世俗,也是自然布设的一个隐喻,提醒着人们。

    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亦最难,最易入手,亦最难得神韵,而张大千是得荷之魂,荷花被他抽筋去骨,只剩下魂了。你看,他画的荷,飘逸的荷叶,千姿百态;传神的墨香,疏淡有致;那荷叶、荷花,气势不凡,水墨淋漓,尤其是那荷梗,长而直,一笔到底,一气呵成,凝练而不滞,华资而不枯。据他自己说,在书桌前,边走边画的。

    他一定是把荷养在心里了,只有从心的根须上长出的荷,才会这样有魂,又宁静又惊鸿,又朴素又艳丽。

    ⑤________________,他给自己取号为“青莲居士”。“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浪漫如他,多情如他,面对荷,他是要省其曲折,而直抒胸臆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这该是怎样的浪漫呢?一个大男人,手把芙蓉花,亦步亦趋,翩然起舞,不是爱到醉,是不会有此举动的。

    我也尤喜荷,喜它的纯净无瑕,喜它的洁身自好。在纷杂的世俗里呆久了,必然要染上一些俗气的,可荷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持纯净,还不妖不媚,这需要多大的自我克制呀!百花中,唯莲做到如此极致!

    故,我给自己取笔名着一“菡”字,目的在于提醒,也是照亮。

    我们注定与这俗世藕断丝连。我爱着这俗世,也爱着这荷。唯愿,自己在这俗世里,活成一支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