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津南区东片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祈求》,回答后面小题。

祈求

林敬钧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的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有改动)

(1)、散文开篇,作者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举一反三
阅读《父爱是金》一文,完成题。
          ①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②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③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④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⑤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思考同父亲的关系。
        ⑥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⑦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⑧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⑨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⑩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⑪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⑫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⑬“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⑭父亲没有回头。
      ⑮“爸!”我大喊了出来。
       ⑯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⑰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⑱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总有一段时光,要我们翻山越岭

    ①高三那年,我的体重由100斤增加到了120斤以上。

    ②我时常觉得饿,说不上为什么。晚自习延迟到11点下课,收拾书包的时候会觉得胃都在抽搐,只能拼命往嘴巴里塞食物,好让自己好过一点。

    ③“要考上好的大学”“不能让父母失望”“不要输给别人”……这些念头和食物一起进入胃中,成为支撑心脏跳动的全部力量。我会在夜里吃掉一大盘蛋炒饭,然后揉着眼睛完成卷子,等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针已经指向1点的位置。简单洗漱后,爬到床上,我会在闭眼睡觉前告诉自己千万要加油。

    ④我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蛋炒饭、章鱼小丸子、冰箱里剩下的鱼,甚至是妈妈忘在柜子里的一包藕粉……吃得越多,我越是无法满足,经常是胃已经饱了,嘴里还在不停地吃,好像这样便能抵挡些什么似的。没有人告诉我这是心理上的问题,我便以为自己只是饿了而已。

    ⑤那年冬天,我胖了20斤,原本晃荡的校服紧绷在身上,远远看过去,像一颗移动的巨大的球。有人指指点点,说,你看,那个女生好胖。而我低着头从他们之间穿过,假装看不见,也假装听不到。

    ⑥那一年,我才17岁,成绩中下等,有摇摇欲坠的自尊以及坚不可摧的自卑。

    ⑦“我希望你把目标定在二本。”

    ⑧二模过后,班主任陆陆续续找人谈话,内容不外乎是目前状况以及目标定位。轮到我时,只有这么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对一个在二模排名500名开外的人的确无须多费口舌。

    ⑨5月的时候,学校里有大朵大朵的玉兰,花瓣莹润,我常在做题的间隙因为这样的洁白失了心神,觉得连时光也柔和起来。

    ⑩最后几个月,我没有再刻意减肥,也不再在意其他人的分数成绩,只是正常地学习、生活而已。每天6点起床,在零散星光下慢跑去学校,吃简单的早餐,背单词,上课,做卷子,改错,找老师答疑……满满当当,日子像一棵开满花的树

    ⑪我从来不坐着上课,总是站在最后一排听讲。而老师刚开始还会诧异,后来便习以为常,偶尔还会用我举例子教育一下其他打瞌睡的同学。

    ⑫成绩便这样一点点提起来,由500名进步到300名,后来稳定在100名附近——这个名次上个好的一本大学基本没有问题了。老师在班会上让我介绍经验,我想了很久,终于憋出了三个字:“平常心。”

    ⑬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旁人的议论,让自己活得像一株植物,安静,孤独,且心意坚定。

    ⑭那一年的盛夏无比漫长,有最喧嚣的蝉鸣和最茂盛的香樟树。我们坐在考场,神色肃穆,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或许这本就是一场仪式,来让我们奔赴一场更远更好的未来。

    ⑮可以查高考分数的那一天,我起得很早,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镜子前,心底是一片波涛翻涌。即使没有刻意减肥,高考后的我却还是慢慢变瘦:衣服重新变得晃晃荡荡起来,腰线也有了明显的弧度,哪怕穿最难看的校服,也有了青春的味道。

    ⑯我第一次意识到,这样的我们的确是处在最好的年华——有冲锋陷阵的冲动和孤注一掷的决绝,以及因为一份不甘心而翻山越岭的勇气……

——摘自《文苑.破茧成蝶》2017年第9期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关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董其昌、石涛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上,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干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关、外象关、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独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段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