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英国的立国之本被美国演绎为“国家利益至上”,打着和平、民主、人权旗号践踏他国利益。

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实力的日益膨胀,美国总统威尔逊迫不及待相会于巴黎,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和会,通过外交斗争,出卖中国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不顾中国是战胜,竟然决定把原德国在山东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转让给日本。美国是首先倡议成立国际联盟,但由于在和会中没有捞到什么实惠,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

为了确立战后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话扩张和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然后在二战中彰显强大实力的苏联成为美国争霸的拦路虎。伴随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变成冷战的对手,一场美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冷战开始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将其盟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直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人笑到了最后。

      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政府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建立由美国独霸的世界的单极世界。面对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主要力量,美国再次演绎了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国家利益至上,挑战多极化,争夺世界霸权。

      1999年科索沃战争给南斯拉夫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2013年以来美国利用日本同盟关系,以遏制中国崛起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亚太乃至世界动荡不安。2015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摘编自百度文库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

举一反三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凝结,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7年,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访问了当时位于伦敦的裁缝商人公司,公司为欢迎国王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据说,《天佑吾王》就是在这次活动之中第一次被演唱。这一说法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王室也对此表示接受。(1640至1688年期间,英国政局历经动荡),但国歌(指《天佑吾王》)不同于其他民族国家随着政权更迭而发生种种变更(例如法国和德国),它自确立之后便一直沿用。

——摘编自罗宇维《歌声中的祖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歌》

(1)依据材料一、结合英国“政权更迭”的史事分析英国国歌确立后一直沿用的原因。

材料二   1792年4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德·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茵军团战歌》。两个月以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法国各地纷纷招募新兵,开赴巴黎,抗击外敌入侵。这首歌激越高昂,歌词写道:“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兵士,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来自法国南部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1795年,《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马赛曲》创作的背景并说明《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的原因。

材料三   《国际歌》最初是由巴黎公社幸存领导人鲍狄埃创作于1871年的诗歌。歌词中写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6月,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根据此诗谱成《国际歌》(L'Interationale),后来成为国际工人协会会歌,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

——摘编自何卫虹《音乐鉴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指出“饥寒交迫的奴隶”所属的阶级并谈谈对《国际歌》主要思想内涵的理解。

返回首页

试题篮